绿檀、愈创木、维蜡木(一)
(2014-12-29 03:07:06)
近些天,看了百度贴吧关于绿檀、愈创木、维蜡木、铁梨木的讨论,很感兴趣。愿意和大家一起探讨,也把我收集的木材标本提供出来。
资料介绍:愈创木和维蜡木是蒺藜科下的两个属,在中国的统称叫绿檀。首先进入中国的是愈创木,被称为绿檀;维蜡木进入中国在愈创木之后,也被称为绿檀。
愈创木简述
愈创木蒺藜科(Zygophyllaceae)愈创木属(Guaiacum)资料介绍有六个种。
愈创木最早只是产地国人们日常生活用品材料之一,图腾的雕像、渔船的吊具、捣衣的木杵。1492年8月,哥伦布受西班牙女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经七十昼夜的航行于1492年10月发现了陆地,这就是巴哈马群岛,他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巴哈马群岛出产愈创木,虽然哥伦布是意大利人,但他是受西班牙女王的派遣,所以除了当地人外算是西班牙人首先发现愈创木。(之后,他又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印度出产愈创木的说法的根源也许就在这里。
1830年前后,人们认识到船舶用螺旋桨推进更好,开始制造蒸汽机为动力,螺旋桨推进的船。但螺旋桨轴的密封和润滑困扰了工程师们二十几年,
直到1854年,人们发现他们用于制作草地保龄球的,重、硬、香。的愈创木,用于制作螺旋桨轴的衬套(轴瓦),(愈创木很硬,耐磨但不会磨损螺旋桨轴,其包含的树脂溶于水又起到润滑作用,愈创木还耐海水浸泡)能够解决了这个问题。在1854年愈创木被选作螺旋桨推进船用材,用于螺旋桨轴的衬套,后来还用做船舶柴油机底座。
愈创木在中国最早出现于洋务运动之时,也是用于造船,当时照抄国外造船技术,最重要部件的选材当然照抄。由此才有了愈创木的进口。用于造军舰的愈创木怎样流到了市面呢,因为尽管愈创木耐磨,终究还会磨损,船舶行驶到一定里程后需要更换衬套,替换下来的旧衬套,当作废料流入市场。(有人说愈创木早就进入了中国,伽南香就是愈创木。无考,我亦无能考,留待高贤)。
愈创木刚出现在市场时,人们根本没当回事,真的就当好柴烧。有人说早年曾经往烤鸭店送过一车船上替换下来的衬套,我相信真有这事。周默先生2009年出版【木鉴】一书说,当年已经有人用绿檀做手串,并明确说明当时俗称绿檀的是药用愈创木,给出了拉丁文名称。很可能是有人发现愈创木重、硬、香,用来做手串不错。材料来源于更换下来的船舶螺旋桨衬套。因为在2003年愈创木因为过度砍伐,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就被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2,被限制贸易了,当愈创木逐渐被更多的人认识时,已经成为很稀有很难得的木材了。有人说愈创木在中国市场几乎为零。
当愈创木被保护以后,实际上是在愈创木资源日渐枯竭,价格上涨时,人们就发现了和愈创木几乎一样重硬香的木材做为愈创木的替代品就是维蜡木。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