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修辞策略的概念

(2011-05-30 09:11:37)
标签:

学术

论修辞策略的概念

                       郑荣馨

(无锡高等师范学校 江苏 无锡 214001

 

摘要:修辞策略是修辞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人们的认识、理解却并不一致。科学界定这一概念是当前修辞学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给修辞策略下了新的定义,着重论述了其内涵特征,并与某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在比较中辨识。

关键词:修辞策略 语言交际 交际目的 适应 修辞手段谋略设计

 

修辞策略是修辞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直接关系到语言交际质量和交际艺术的提高,但目前人们的认识、理解存在诸多模糊之处,或者可以说,这是一个几近空白的领域,因此科学界定这一概念是当前修辞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的认识给修辞策略下了新的定义,着重论述其内涵特征,并与某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在比较中辨识。

                                  

    修辞策略的问题,至少在90年代之前,并未引起修辞学界的重视,极少发现有学者在固定意义上专门使用这一术语,因此难于找到现成的哪怕值得商榷的定义。根据我们手头的资料,有两段论述值得注意。王希杰先生在《修辞学导论》一书中指出:“我们假说,说写者已经形成了话语,这话语在等待着被运用,被当做交流大市场上的一个商品来实现它的使用价值。这话语运用的过程是:(话语+交际环境)+修辞结构—交际效果。当然是说写者决定他的话语如何把自己的话语投放到具体交际场所中去的,所以我们就说,是修辞结构决定了话语的运用。这修辞结构可以表述为:为了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而运用的适应语言环境的整体策略。”(40页)这里,王先生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修辞策略的概念,但他对修辞结构的表述是可以看作修辞策略的定义的。其中预期交际效果、适应语言环境、整体性是主要构成要素。高万云先生在《浅谈修辞策略》一文中指出:“修辞策略自然就是关于修辞的方针、思考、方案和程序。”高先生的定义比较简洁,对象明确指的是修辞策略,但似乎过简,未能在定义中对修辞策略的本质属性鲜明揭示。另外,还有的学者在论述修辞问题时,常见运用“交际策略”、“说话策略”、“修辞技巧”等概念,考察其含义,似与修辞策略接近,但又不尽然,模糊混杂,亟待廓清界限。

近两年来,修辞学的研究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越来越注重修辞的动态进程,这种趋势对解放修辞学,使之贴近现实生活,更好发挥对实践指导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修辞策略的提出和研究正是顺应了这种积极的趋势,因此,随着修辞策略概念使用频率的逐步提高,科学界定修辞策略的概念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认为,修辞策略是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说写者为顺利达到交际目的,努力适应听读者而选择和运用修辞手段的一种谋略设计。这一定义中包含语言交际活动、交际目的、适应、修辞手段、谋略设计五个要素。

                          

修辞策略只有在语言交际中才能存在,离开了语言交际活动就没有必要去制定和运用修辞策略。这主要因为修辞策略是语言交际矛盾诸因素运动的产物,依托于错综复杂的联系,无法孤立存在。例如,真正意义上的日记语言,读者就是作者自己,一般不必讲究修辞策略。                                                       

语言交际是说写者和听读者互动的过程,双方的交际地位不断互相转换。修辞策略则是语言交际互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中间环节。对中间环节,大体上可以理解为从确立交际目的到修辞手段外显中间的联结点,承上继下的枢纽。在其之上,自有制约和影响它的因素;在其之下,又调动和控制着众多具体因素。不管是否自觉意识到,说写者总是通过修辞策略的制定去选择和运用修辞手段的,通俗地说,即选择和运用修辞手段必然具有特定的高于修辞手段层面的指导思想。例如,在指导思想上确定委婉曲折的策略,那么落实到语言上,往往有意使语义扬升、弱化、扩大和转化,采用比喻、双关、折绕等辞格。长期以来,修辞学研究考察语言交际活动,对修辞策略的定位是忽略的、模糊的,并没有将其看成是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有意无意隔断了修辞策略上下内外的有机联系,这实际上是种孤立的静态研究,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在不同程度阻碍我们深入、科学理解修辞策略的概念。    

必须着重指出,这里所说的是语言交际活动,而不是交际活动。交际活动的含义宽泛,虽然一般的交际活动不大可能绝然脱离语言,但其侧重点未必一定在语言上面。每一门科学在不同层面上都拥有自己特殊性质的策略。研究的策略、创新的策略、教学的策略、学习的策略、写作的策略、管理的策略、比赛的策略等等分属于不同的领域,都离不开交际活动,当然也要使用语言,但不能混同于修辞策略。例如,有篇专谈教师课堂提问策略的文章,指出三种策略:一是教师要认真研究和组织教材,有的放矢设计问题;二是教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三是通过自学讨论多种途径,培养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提问设计和使用的能力。这是教育科学所属一个领域中的策略问题,侧重在教学规律的认识和驾驭上,基本上不属于修辞策略的研究范围。强调修辞策略存在于语言交际之中是有必要的,因为将修辞策略扩大化的倾向确实存在,也可能随着研究的展开泛化。倘若只要与语言搭边,交际策略便可以称之为修辞策略,那么其结果必然是模糊了研究的方向和视野。

语言交际目的是修辞策略的核心、灵魂,修辞策略始终受到交际目的强有力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是为顺利达到交际目的而服务的。因此,离开了交际目的,可以说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修辞策略;怎样的交际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修辞策略怎样的走向。交际目的一般情况下是说写者在实施语言行为之前设定的,而修辞策略也总是根据预设目的在进入语言交际活动之前大体确定。如果在语言交际活动中交际目的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相关其他因素超出意料,那么修辞策略往往努力适应,灵活处置,以确保交际目的的顺利达到。交际目的随着语言动态的进程有可能发生变化,或者出现新情况,或者遇到新障碍,或者冒出新主意,而修辞策略也必须相应调整,作出临时决策。其实临时决策也是根据变化了的目的而作出的。例如,有一位女工在深夜路遇歹徒,便赶紧大声呼喊:“着火啦,快救火啊!”街边的居民从睡梦中惊醒,纷纷跑出户外观看火情,消防车火速赶来,歹徒落荒而逃,女工获救了。问女工为何不喊“救命”而喊“救火”,女工回答道:“我如果照实喊‘救命’,深更半夜谁愿意冒着风险来救人?我喊‘救火’,大家怕火连四壁,必然出门救火,吓跑歹徒。”很显然,这位女工错呼“救命”为“救火”的修辞策略,是基于获救特定目的的考虑。

语言交际目的与语言交际效果是关系十分密切的两个概念。语言交际效果是指说写者的语言表达在交际中产生的反响和效应,是针对特定的交际目的而言的。交际效果伴随着实现交际目的的过程,交际目的的达到或没有完全达到、没有达到都会出现相应的效果,两者难以截然分割清楚。在定义中,我们只提“交际目的”而不提“交际效果”,并非忽视交际效果,而是为了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恰当定位,便于把握。修辞策略的筹划和制定,其出发点最主要的是交际目的,当然交际效果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一是交际目的在实施交际行为之前一般就是明确的,按此设计修辞策略是可行的,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而交际效果相对来说是模糊的,难以确切断定的。实际的交际效果只能随着语言交际的进程逐步反映出来,作为制定策略的重要考虑因素是预料效果,作为一种追求,比起交际目的来居于次要地位。二是交际目的的顺利达到是语言交际的基本要求,目的多种多样,严宽不一,大小有异,说写者往往追求的是达到目的后自然伴随出现的交际效果,而不是刻意将交际效果放在首位。有时候,随便聊聊,沟通就是交际目的;有时候,并非一定要对方赞同自己的意见,能够相互谅解就是达到了目的;还有的时候,哪怕激怒了对方,也可能是达到了交际目的。也就是说交际目的与交际效果既有一致性,又有不一致性,两者并非完全对应。前边所举女工错呼“救命”为“救火”一例,女工选择的策略首先是达到获救的目的,恐怕未必对由此可能出现的不同交际效果作出过预测,有人会表示理解;有人会赞扬她急中生智聪明,或许有人会激烈批评:这样呼救推而广之还了得!消防车岂能如此随意调动?三是在定义中确定“交际目的”具有普遍性,较大覆盖面。我们不排除在有些领域对交际效果特别重视,乃至作为制定修辞策略的主要依据之一,如文学创作审美领域,但一方面并不与交际目的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审美未尝不是一种交际目的;另一方面我们这里指的修辞策略适用于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应该兼顾一般性和特殊性。

                             

修辞策略是语言适应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修辞策略中的适应,主要指的是适应听读者的身份地位、思想性格、语言习惯等等。修辞策略是针对听读者设计的方针谋略,离开了听读者,修辞策略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交际目的是否能顺利达到,取决于听读者的接受状况。正是由于听读者在接受话语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类型的障碍、不同程度的困难,致使说写者的交际目的难以顺利达到,迫使说写者根据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障碍、困难采用得当的修辞策略,力求妥然解决矛盾。从这一意义上说,修辞策略就是适应听读者的产物。微观的用词造句、辞格运用也讲究适应,但这是两个层次上的适应,修辞策略是较高层次上的适应,制约和影响着微观的低层次适应。修辞策略的适应性,使修辞成为一种更积极、更有意识、更有目的地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的语言交际行为,突出了互动的鲜明特征。                                                               

需要指出的是,修辞策略对听读者的适应大体上有三种情况:趋同、趋异和保持。适应听读者并不是一味求同,向对方靠拢;趋异,拉开与对方的角色距离、语言差异在有些场合下也是适应的重要策略形式;保持自我的角色位置、语言特点同样是适应听读者的必然选择。丰富多样的具体修辞策略都可以在适应性上得到合理的解释。前边所引王希杰先生的论述,是提的适应语境,而我们在定义中指的是适应听读者,之所以这样界定,是因为我们认为,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说写者与听读者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语言环境的其他因素对语言交际的影响都必然会通过听读者反映出来,抓住主要矛盾,即是牢牢把握重点,既符合语言交际的实际情况,又便于在实践中操作运用。其实,有些语境的因素在特定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影响力可能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只有对听读者的接受话语产生干扰或其他影响时,才必须引起说写者的重视。这里,有必要对语境作些说明。目前,对语境的流行解释包括主观、客观两个方面,而主观因素又包括了说写者和听读者两个方面,如果按照这种观点提出修辞策略的适应性,那极有可能造成模糊和混乱。我们在《语境新论》一文中曾指出:语境“是与说写主体有关的客观语言环境”。这一定义严格排斥语言表达主体的各种因素,与流行的解释有原则的区别。按照这样的理解,修辞策略的适应,最主要的是说写主体对语境中的听读者因素的适应。

修辞策略的研究涉及到多种学科的知识,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美学、运筹学等等,但主要应该属于修辞学研究的范围。通俗意义上的修辞策略,就是修辞手段运用的策略。如果讨论修辞策略,但不去关注修辞手段,那就不成其修辞策略了。修辞手段的概念涵盖的面很广,并不只指辞格,用词造句、谋篇布局、风格建构等凡是有助于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方法都包括在内。我们在定义中使用“修辞手段”而不用“修辞方法”,主要是为了避免误解成辞格。修辞策略关注的重点不是修辞手段的结构模式、固定功能、科学分类等基础性问题,而是修辞手段成品的得体组合,在语言交际中怎样才能发挥潜能和作用,以顺利达到交际目的。修辞手段研究的理论成果是修辞策略运用的基础。修辞策略视野中的修辞手段具有整合性、交融性和倾向性的特点。整合性,指修辞手段的优化组合,内在、外在的有机联系;交融性,指修辞手段与交际目的、语言环境等因素互相作用、渗透、融合,达到和谐平衡;倾向性,指修辞手段在整合、交融的基础上总是表现出一种具有个性特色的倾向,或者说形成一种思路、方案,实际上就是一种整体的筹划。                                        

基于以上对修辞策略中修辞手段的认识和理解,有必要与说话策略和语言策略等概念加以分辨。修辞策略与说话策略的区分比较明显。说话策略一般指口头语言交际策略,而修辞策略则兼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书面语言不单纯是口头语言的记录,自有特点,例如,其交际对象往往是群体,不确定的,因而书面语言的修辞策略有其特殊性质。修辞策略与语言策略的区别比较困难,修辞问题基本上也就是语言问题。不过,从大处看,主要区别还是容易识别的。语言策略关涉的范围要比修辞策略大,语言的运用涉及到语言策略,但未必都是修辞策略。这是因为,语言问题并不等同于修辞问题。例如,选择用方言还是普通话与人交谈,选择用英语还是汉语与人交谈,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涉及到修辞手段的运用。另外,修辞策略在动态性、实效性等方面要胜于语言策略。

在定义中,我们又指出,修辞策略是种谋略设计。既然修辞策略是种谋略设计,那么就具有超前性,不管是事先的决策或者临时的决策,通常先于修辞手段的外显,超前的时间可以较长,作充分的准备,也可能是弹指瞬间,几乎与修辞手段外显同步。既然修辞策略是种谋略设计,那么就具有综合性。真正成功的修辞策略,是基于对得体运用修辞手段的各种相关因素通盘考虑、研究制定出来的,如果忽略某些重要因素或者不能如实把握,那么就会造成谋略设计的缺陷,乃至失败。既然修辞策略是种谋略设计,那么就具有抽象性。谋略设计是理性思考的产物,智慧运筹的结晶,应该而且可以概括出理论规律。如果不是特别的需要,谋略设计隐藏在思维的过程之中,不必诉之他人,不必形之文字。既然修辞策略是种谋略设计,那么就具有可分性。高万云先生的《浅谈修辞策略》一文中将修辞策略划分成态度、格调、传达三个方面。我们觉得,这样分析,显得比较机械、平面化,,着眼点没有安放在修辞策略的动态运筹设计上。按照我们的理解,修辞策略包括目的、适应、组合三个部分。交际目的是谋略设计的出发点、原点,可以进一步区分出了解性、理解性、审美性不同的目的。适应听读者是谋略设计的过程,说写者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结合其他语境因素,规划谋略设计的走向,大体上可以区分出趋同、趋异和保持三种走向。组合是谋略设计的终端,修辞手段以有机整体形式外显,与适应走向保持一致性。谋略设计与修辞技巧是不同的概念。修辞技巧是运用修辞手段的巧妙的技艺,主要表现在修辞手段的微观调动、遣用上,与修辞策略不处在同一层面上,侧重点也有明显的区别。修辞技巧的高超并不意味着修辞策略必定出色。

结语修辞策略具有语言交际、交际目的、适应、修辞手段、谋略设计五个要素。可以这样来表述这五个要素在定义中的地位和作用:语言交际是修辞策略存在的前提,交际目的是修辞策略的核心、灵魂,适应是修辞策略的途径、走向,修辞手段是修辞策略外显的形式,谋略设计是修辞策略的归属。五个要素的有机联系和动态平衡便构成了修辞策略。修辞策略是个很复杂的新课题,描述、解释清楚十分艰难,笔者管窥蠡测之见,谨请读者批评指教。

参考文献

[1]王希杰.修辞学导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40

[2]高万云.浅谈修辞策略[J].修辞学习,20015

[3]郑荣馨。语境新论[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

[4] 郑荣馨. 论修辞策略[J].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20022.

[5] 郑荣馨. 哲学视野中的趋异修辞策略[J]. 深圳教育学院学报, 2002, 1.

[6] 郑荣馨. 论修辞策略的基本类型[J].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4.

 

作者声明:引用或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