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教之道:郎朗的成才之路给我们的启示
(2011-06-04 06:13:43)
标签:
杂谈 |
郎朗的成才之路给我们的启示
金天
有一次,青年钢琴家郎朗做客《咏乐汇》,这位被称为“天才”的钢琴家,也是一个创造过很多“第一”的神童,讲述了自己成功路上的艰难荆棘。感动之余,我感到郎朗的成才之路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学习要带点好奇心。学习要有兴趣,好奇心便是其中重点之一。出乎我意料之外的,郎朗最初对音乐的兴趣起源于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猫TOM。原来,《猫和老鼠》有一集讲到TOM穿着帅气的燕尾服坐在钢琴凳上弹协奏曲,郎朗说:“我当时就没明白,它怎么能轻易跨越15个钢琴键?”就是带着这样的好奇心,郎朗走上了钢琴学习之路。
启示之二,面对挫折不放弃。不放弃是一个人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尤其对处于少年时期的孩子,能坚持下来实属不易。幼时的郎朗也曾对钢琴绝望过,在北京求学期间,就受到了一位教授的严重打击,他声称郎朗没有天赋学钢琴,也没有必要再练习钢琴。这次打击对郎朗父子来说是致命的。就在郎朗对钢琴丧失信心和兴趣的时候,一位卖西瓜的大叔改变了他的命运。有一天,郎朗一个人在市场游荡。市场里一位卖西瓜的大叔的吆喝声吸引了他的注意。郎朗随手拿起摊上一只西瓜,一手举到耳边,另一只手无意中像弹钢琴一样弹着西瓜,判断西瓜的好坏。卖西瓜的大叔一看郎朗挑西瓜的手势,就随口问了一句,“你是不是弹钢琴的?”就是这句话勾起了郎朗的所有烦心事,想家、被教授打击、不想再弹钢琴等种种烦恼都对那个好心的大叔倾吐出来了。在大叔的劝慰和鼓励下,郎朗重新拾起了对钢琴的兴趣。直到现在,每当提起这位大叔,郎朗都无法忘记,是他给了少年的郎朗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
启示之三,成功的方式不一定非拿第一。“条条大路通罗马”,成才不能只是一条路。郎朗说,他最初证明自己成功的方式就是想拿遍全世界的国际比赛大奖。但在他14岁考入著名的美国科蒂斯音乐学院时,自己出名的方式被老师完全否定!这位老师就是被郎朗称为“中国迷”的格拉夫曼。有一次课堂上,格拉夫曼问郎朗,“为什么来美国?”心直口快的郎朗也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为了赢所有的比赛,所有的比赛都拿第一名。”但格拉夫曼老师却指给了他另外一条成功的途径,“‘超级板凳’也能出名。”3个月后,郎朗在老师的介绍下与一家经纪公司签约。不久后郎朗成为替补钢琴演奏员。1999年,郎朗这个“超级板凳”终于等到了上场的机会。用了不长时间,一个顶尖音乐家想要得到的,郎朗都有了。从此,一个神奇、天才的青年钢琴家就这样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