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作赏与评(四)【古文观止】卷十二·明文

(2025-08-09 14:26:41)
标签:

赏评

杂谈

分类: 名作赏析(专辑)






[自编:N0205]




                                                                  送天台陈庭案序
 
                                                                         宋                                                                                

『原文』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4],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评:
    本文作者宋濂,系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传说还曾做过明太子朱彪的老师,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制诰,死后谥号“文宪”。--这足以说明作者的文才了得。
    本评读初此文,觉得对于一篇“送序”,文前自然段似乎有些多余。但若是一篇游记,却也写得甚佳。待到二三读之后,细细回味,便觉自己知浅才簿。正是这前段对山水的描述,经作者的提炼便成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也正是通过这一感怀,才使作者有了“山水之外”的探索--学习圣贤之道,才能做得如同圣贤一般:“而志意常充然,有若然囊括于天地者。”
    文章集描写、衬托、议论于一体,融汇而自然贯通,议论之中有启迪,读来发人深思,引人向上。 ] 


『译文』

   西南地区的山水,只有四川最奇特,可是却与中原有万里之遥。要到那里,陆路有剑阁栈道的险阻,水路有瞿塘峡、滟滪堆的忧虑。骑马前往,那竹林间的崇山峻岭,接连走上十几天也看不到它的颠峰和边际;从山顶上向下俯视,只见深达万仞的幽谷,黑漆漆的无法测知它的尽头,令人胆战心惊。如果从水路前往,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涡诡异;行船稍有差错,就会粉身碎骨,沉入水中,让鱼鳖们饱餐。前往那里的道路如此之难,所以不是有能力的官员,不可以到那里去游历;不是有文采的贤才,即使游历了那里也不会有什么收获;不是身体强壮的人,大多老死在那个地方。这些常常让那些喜好奇异景观的人感到遗憾!
       天台陈君庭学,能做诗,任中书左司掾。他屡次随大将北征,因为有功劳,被提拔为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到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那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的故居,英雄俊杰们战斗攻伐,驻扎守卫的遗址,诗人文士游赏眺望,饮酒射覆,赋诗吟咏,歌唱呼啸的地方,庭学无不去游览。每次游览完毕,都要将感受写成诗文,用以记述那些景物和时世的变化。于是他作诗的技法就变得愈加的高妙。过了三年,他依照惯例辞官回家,在京师见到了我。他的精神更加的饱满,他的语言更加的豪壮,他的志向更加的高远,看来是从山水当中获得了很多的助益啊!
       我自己很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志向想要游历天下,但是因为学业未成而没有空闲的时间。等到壮年能够去出游历了,国内却战事四起,没有一块地方可以去。到现在圣主兴起,天下平定,四海之内合成一家,可我的年纪却越来越老了!想要像庭学那样地游历,还能做得到吗?
       然而我听说古代的贤人,像颜回、原宪那样的人,都是坐守在简陋的屋子里,野草遮蔽了门户,可是志气意趣却总是很充沛的,好像能包罗天地,这是为什么呢?莫非有超出于山水之外的东西么?庭学是要回去探求这方面的东西吗?如果有什么收获,就把它告诉我,我也会不仅是惭愧一阵儿就完了的呀!











                 名作赏与评(四)【古文观止】卷十二·明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