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编:N097]
司马相如上书谏猎
西汉文
『原文』
相如从上至长杨猎。实时天子方好自击熊豕,驱逐野兽。相如因上疏,谏曰: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贲、育。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枝尽为难矣。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况乎涉丰草,骋丘虚,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难矣。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途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
[评:
本评认为:这是一篇余毒社会的(诱人)阿谀奉迎的“负能量”之文,更是一纸“拍马溜须”的邀宠弄巧的劣官歪风之作。只是,文章在写作技巧上,正如此文中所言“…
…多藏于隐微”而已:明是为了皇帝的安危,实则“藏于”忠君之心。有评论认为“司马相如写了这篇猎书呈上,由于行文委婉,劝谏与奉承结合得体,武帝看了也称‘善’”;新浪博友尊重自己的尺度在《彩色马屁》一文中也指出:“司马相如的这份上书,简直算不得谏书,只是一篇马屁文章,而且是带彩色的。”__这些,不仅文雅且是友善的提示。试想:有哪个皇帝读了这样一纸谏书,能不为如此忠心爱君之臣的言论而为之感动吗?能不因此而施于圣恩之露吗?…
…至此,各位读者:还需要对此“谏猎书”有更为过多的深入“鉴赏”吗?还需要有过多质疑本评对此文所作的一针见血的赏评观点吗?文品见人品!情德非道德!司马相如是也…
…]
『译文』
司马相如跟从皇上去长杨宫打猎。这一时期皇帝正喜欢亲自捕射熊和猪。驾车追逐野兽。相如于是给天子上奏规劝,谏书说:
臣子听说物有族类相同而能力不一样的,所以力气要称誉乌获,速度要说起庆忌,勇敢要数到孟贲、夏育。臣子愚蠢,私下认为人确实有这种力士勇士,兽类也应该是这样。现在陛下喜欢登险峻难行之处,射猎猛兽,要是突然遇到特别凶猛的野兽,它们因无藏身之地而惊起,冒犯了您圣驾车骑的正常前进,车子来不及掉头,人来不及随机应变,即使有乌获、逢蒙的技术也施展不开,枯树朽枝全都成了障碍。这就像胡人越人从车轮下窜出,羌人夷人紧跟在车子后面,岂不危险啊!即使一切安全不会有危险,但这类事本来不是皇上应该接近的啊。
况且清扫了道路而后行车,驰骋在大路中间,尚且不时会出现拉断了马嚼子、滑出了车钩心之类的事故。何况在密层层的草丛里穿过,在小丘土堆里奔驰,前面有猎获野兽的快乐在引诱,心里却没有应付事故的准备,这样造成祸害也就不难了。看轻皇帝的贵重不以为安逸,乐于外出到可能发生万一的危险道路上去以为有趣,臣子以为陛下这样不可取。
聪明的人在事端尚未萌生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危险还未露头时就能避开它,灾祸本来就多藏在隐蔽细微之处,而暴发在人忽视它的时候。所以俗语说:“家里积聚了千金,就不坐在近屋檐的地方。”这说的虽是小事,却可以引申到大的问题上。臣子希望陛下留意明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