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是面向未来的一片死海(18)
(2012-06-06 19:51:05)
标签:
南海石油财经 |
经过一战和二战的洗礼,世界经济进入短暂的倒退,美国作为唯一没有成为战场的国家,几乎完整保留了基础设施,加上强大的制造业产能,以及通过巨额贸易顺差,独自聚拢了世界上的黄金储备,从而有能力实施“布雷顿森林体系”,完成美元与黄金的挂钩,“美金”的称谓由此而来。
然而,当欧元现钞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大量流通开始,世界突然发现,继英镑之后,欧元已取代其地位,而美元已经不是唯一可选择的结算体系。
由于欧元区要比美国进口更多的石油用于消费,自2000年起,伊拉克在出口石油时已经开始使用欧元,而伊拉克拥有的石油储量为世界第二。于是,欧佩克也开始经常讨论用“欧元标价石油”的计划。这意味着,欧元将要比美元,更多的流入那些并不只使用美元的OPEC国家。这也意味着,石油出口国将要大量储备欧元,而不是现在使用的美元。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也曾公开声明支持这个计划,但他却十分精明的继续为美元提供石油支撑。而另一个支持该计划的,就是已故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在2002年,伊拉克已经将其美元储备逐步转换为欧元,而之后,美国决定对伊拉克开战并随后侵入其领土。
2003年3月20日,在英国最后为兜售英镑的努力挣扎下,美英联军向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斩首行动”和“震慑行动”的大规模空袭和地面攻势。
2009年9月,伊朗政府再次宣布,由于美元不断贬值,已经不再是可靠的货币,伊朗决定在石油贸易中,用欧元取代美元作为结算货币。
2010年6月,伊朗中央银行宣布,今后将国库中的450亿欧元外汇储备,换成美元和黄金。
在欧洲希腊、西班牙等国主权债务问题,再度引发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复苏担忧的今天。据各大媒体报道,波斯湾地区其他国家中央银行,也纷纷开始了效仿伊朗,进行“减持欧元换为美元和黄金”的行动。
然而,伊朗似乎却没有准备将这些抛售的欧元,转换成美元。
2010年8月,伊朗第一副总统拉希米表示,为了抵制西方的制裁,伊朗将把美元和欧元从伊朗外汇交易中剔除,在石油等跨境交易中,将更多使用伊朗本国货币,以及其他所有愿意与伊朗合作国家的货币。
2011年8月,韩国同意伊朗央行在伊朗开设韩元账户,并用本币结算部分石油款。同时,伊朗可通过韩元账户支付从韩国购买的货物款项。
此举使新旧大陆,立刻、同时感受到了莫大的伤害、背叛与威胁。
2011年9月6日,德黑兰时报消息,伊朗黄金储备总值增加两倍。伊朗政府对外宣称:“不再担心新的经济制裁,任何孤立伊朗经济的举措都将激发国家的自给自足。”截至2011年伊朗的黄金储备为907吨,较上年增加近600吨。
2012年1月23日,欧盟外长会议作出决议,禁止成员国从伊朗进口石油并对伊朗中央银行实施制裁。
2012年1月23日当天,美国财政部宣布,制裁伊朗国有商业银行德佳拉特银行,美国之后已把伊朗所有主要国有银行置于惩罚措施之下。欧洲联盟27个成员也在当天早间会议上达成一致,确定制裁伊朗石油产品的具体细则及时间表。
该制裁条款确认,欧盟成员不得再进口伊朗原油及石油产品。对现有合同,欧盟成员须在今年7月1日前完成交易。
2012年初,伊朗被迫更加积极地探索反金融制裁举措,艰难发起了一场“金融保卫战”,而其主要的政策就是,进一步加强与新兴国家的石油贸易本币结算,摆脱在石油出口中对美元和欧元的依赖。
2012年1月26日,伊朗、俄罗斯宣布双边贸易完全用本币结算。
2012年2月8日,伊朗 宣布与印度的石油交易中45%的交易额将由印度本币卢比支付。
2012年2月初,伊朗石油部长访问中国,其核心就是推动使用本币来结算“中伊”石油贸易。每个人都心知肚明,伊朗所提到的本币,事实上就是人民币,而不会是里亚尔。
2012年3月24日,欧盟对外公开的文件显示,确认了欧盟已经把德佳拉特银行加入“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