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小说的母体是散文。最初小说只限于“志怪”,后来才有“志人”。古代小说发展到明清达到了小说的高峰,这时出现了典型的六部小说:李茹珍的《镜花缘》、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施耐庵的武打小说《水浒传》、罗贯中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吴承恩的神魔小说《西游记》、曹雪芹的爱情小说《红楼梦》。再后来鲁迅的《狂人日记》开辟了现代小说的先河,从此小说也从古代的情节型小说发展为人物性格小说,小说的地位也由原来的“闲书”发展为文学的主流。
   
然而现代人物性格小说并不完全描写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还有那么一部分小说以描写动物来反映人的精神。因此本篇着重谈谈以狗这一动物作为主人公小说的象征性。
   
最近笔者从《读写指南》上看到两篇关于狗的小说:一篇《背叛我的狗》,一篇《我是狗》。
   
《背叛我的狗》这篇小说主人公有二:一是“我”,一是狗。小说通篇描述一只会说话会下跪磕头会特技的狗向“我”要心吃,以便它变成人,“我”给狗吃“我”的心之前,狗是怎样主动帮我干活陪我说话。而当“我”把心给狗吃了,狗则一溜烟地跑了。当然,这篇小说并不是真实动物的描写文,而是用狗来象征社会上那些忘恩负义的伪君子们,这就使小说的主题又深了一层,从而达到艺术的至高境界。
   
《我是狗》这篇小说描述了主人公“我”爱上一位女售货员,而这位女售货员早已有了男朋友。“我”是怎样的嫉妒很想同那位女售货员结为秦晋,以至睡梦中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狗,来到那家个体商店,“我”是怎样渴望得到那位女售货员的抚摸以及抱“我”入怀,给“我”喂饼干。可是女售货员不喜欢“我”,女售货员的男朋友要来抱“我”,“我”则讨厌他并对之狂吠,最后人家打烊睡觉,女售货员将“我”抱出店外,我是怎样欣慰。这篇小说也不是故意写“我”变成狗,而是以狗来象征社会上那些阴险的想插足于别人美好婚姻的第三者们,从而使小说主题达到了至美境地。
   
诚然中国小说不乏以狗作为主人公的小说篇章,外国小说也有以狗作为主人公的名篇。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这篇小说通篇描写了一个名字叫“巴克”的狗是怎样命运多劫,几易主人又遭受爱斯基摩的欺凌。生存环境的恶化,迫使善良的“巴克”不得不进行生存自卫,从而由弱者逐渐成长为强者,又从强者变为同类之冠,最后又走进狼的行列成为群狼之首。
   
这里作家杰克·伦敦不是单纯为写狗而写狗,而是在给读者以诗的意境、美的灵性、花的白色、雪的晶莹,同时也在让读者深思,深思我们自身及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的生存环境无论怎样变化,我们都不应该倒下而要顽强地站起来,成为生活的强者。这正是这篇小说的象征所在。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木木》这篇小说用大部分篇幅描写聋哑人盖拉新作为深宅大院的看门人养了一只名叫“木木”的小狗,盖拉新象恋爱中男女那般热情地呵护着他的伙伴“木木”,当深宅大院的主人厌恶起这只狗时,让别的仆人把他的狗卖掉,他是怎样伤心难过。而当盖拉新的狗又回来后,他是怎样的欣慰,以至睡觉都搂着狗睡,整日把狗藏在自己房间。当主人又发现这只狗时,并要求管家务必处理掉这只狗时,盖拉新是怎样难耐。临弄死狗时,盖拉新海给狗买白菜肉糖喝,最后盖拉新在万分无奈的情况下将狗用两块砖头坠入湖中,然后盖拉新又是怎样的悲痛以至逃离主人家。
   
这里作家屠格涅夫无非是借助一系列狗的描写来象征当时俄国社会的黑暗现实,社会底层人尤其是残疾人如果想过上幸福的生活是万万不能的。
   
总之,以某一动物作为小说主人公的文学作品不只是狗,还有老虎、猫、鸡等动物为主人公的小说。凡是以具体的动物象征某种思想的小说都比较深刻。这里笔者以狗来一以代十谈谈小说作品中动物作为主人公的象征性。我们深知小说中的名篇精品都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而思想性的至高境界是象征境界。因此象征性的作品我们要反复玩味,才能揣摩出其表层意义所掩盖的深层象征意义,从而抓住作品的精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