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玛希娅陪伴北美家庭教育家庭亲密育儿法 |
分类: 北美家庭教育 |
文/玛希娅(Marcia)
陪伴的时间和质量
- 幼儿(2岁以下):他们离不开父母,需要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每天都是和父母相处的特别时光。正因如此,有些父母常常希望时不时地离开孩子一下,享受一点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
- 2~6岁的孩子:他们开始拥有独自完成任务的能力,每天需要父母陪伴的特别时光相对变少,但如果可能,父母每天还是需要和孩子一起共度15分钟的特别时光。
- 6~10岁的孩子:由于已经能够独立处理自己的许多日常事务,他们和父母相处的特别时光也变得越来越少,因此设定家庭特别时光,定期陪伴孩子,可以在亲子之间建立一座交流的桥梁,帮父母和孩子互相了解对方。
让爱在陪伴中传递
- 父母和孩子共同设定一个适合大家的时间。具体时间可以根据父母和孩子的繁忙程度而定,可以是周末,也可以是平时。刚开始时,设定的时间可以短一些,这样可以避免疲劳或无聊。在设定时间时,父母需要考虑孩子的年龄,比如幼儿的专注力比较短,对于幼儿来说10分钟已经是很长的时间,而学龄儿童就可以适当延长至15~30分钟。一旦设定好时间之后,除了真正的紧急情况之外,父母不能因为外界的原因而随意取消或中断特别时光。
- 家庭特别时光应该有规律性和定时性。父母不能因为这周太忙,就把应该和孩子共度的特别时光推迟到忙过之后再补回来。每一段特别时光都应达到预先确定的时间量。当然,偶尔在父母和孩子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延长一次特别时光的时间,来完成他们正在进行的一项活动也未尝不可。
- 接送孩子上学也是一个共度特别时光的好机会。因为在车中,孩子和父母没有外来干扰,能够专心致志地沟通和交流。
- 家庭特别时光中的亲子活动最好具有自发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尽量避免看电视、玩电脑等被动的特别时光。
- 避免每次都是涉及物质的活动。比如,给孩子购物,请孩子吃一顿饭了事等。
- 父母陪孩子共度一段特别时光应是无条件的,也不应受到情绪的影响,更应排除生活中的一切干扰。在这段时间内,父母可以关掉手机,全身心地投入,享受和孩子共度的时间。
与孩子共度特别时光的目的是促进温馨的亲子关系,因此,在和孩子共度时,父母要避免和孩子谈论他们的不良行为、对他们的要求等,而是专注于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比如,父亲和孩子一起打篮球,孩子投篮的动作不是很正确,除非孩子愿意学习正确的投篮方法,否则父亲就应避免试图去教会孩子正确的打篮球的方法。因为父亲的反复纠错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感,让孩子产生抵触的情绪,从而破坏父亲和孩子之间共享温馨的特别时光。
如果在特别时光里,孩子不愿和父母合作,父母可以选择取消或暂时中止特别时光,等孩子安定下来之后再恢复。
本文选编于玛希娅亲子教育新书《家庭亲密育儿法》,这本书即日起在当当、卓越、京东上市。版权所有,任何媒体或平台转载均需注明原文出处和作者,以及来自“玛希娅育儿(maxiyayuer)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