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和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艺的能力。将新课程标准中不同年级的语文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有人形象地说,当今世界三大宝:口才、金钱加电脑。而将“口才”放在三宝之首,足以说明现代社会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愈来愈高。能理解、能思考的倾听,准确、简洁、流畅、自信的表达,文明、和谐、愉悦的交流,已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目标。然而,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推行创新教学的今天,广大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现状却令人忧虑。
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每节课教师都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的几大板块,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从学生的日记中也得知学生的心声:语文课太枯燥无味了,一上课就犯困。而且语文成绩急速下降。这种情况很让人忧虑。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其语文成绩?这是语文老师执着探索的问题。为此,本学期的教学,在每一节课前设计了五分钟的“课前热身”活动,学生的兴趣大增,学习积极性高涨了,效果不错。总结以下几方面与同仁们交流:
一展示积累知识,激发学生热情
知识在于积累,为此,课前布置积累名言警句。课前说说自己喜爱的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源于生活,是对于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鼓励、警示和鞭策作用。让学生讲名言警句,并说说他们喜欢的理由及最深的感受,除了说出句子外,还要他们结合生活实例,谈认识、谈感受、谈启示。学生为了做好发言,选择很多的句子进行思考、重组,从中受到不少收益。不但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语言,作为听众的同学也受益匪浅。
讲讲典故或成语故事。典故是指那些常被后人使用的、来自古书中的词语或历史故事。成语来自古代寓言、历史故事,它经过实践的千锤百炼,言简意赅而又形象生动地表达特定的复杂意义。通过收集典故或成语故事并讲给大家听、说出成语的应用,可以丰富学生的成语知识,使听的人和讲的人都有收获。这样不但丰富了语言而且使学生了解到许多典故和成语的来历,并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也就学会了运用。既积累了知识,还调动了学生的热情。
二组织课前演讲,培养学生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有部分学生不敢举手发言。即使老师提问站起来说话也是语无伦次、意思表达不清。为此组织学生轮流演讲,来锻炼他们的说话能力。学生们在讲台谈人生、倡理想、说祖国、话美德,真正把演讲的讲坛当成学生自我教育的阵地,在听说中规范自己、完善自己。例如:我在授课中,坚持进行课前几分钟的说成语意思,并用该成语造句,临下课时坚持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说一段话等,演讲后,教师酌情点评或课后个别交谈、真诚指导,表扬其闪光点,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听、说的机会,都有组织讲话的机会。时间长了,有了量的积累,就产生了质的飞跃。在说的训练中,既让学生“入境”(引导学生钻进课文),又让学生“出境”(引导学生跳出课文,活学活用),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
学生表现的热情很高。在轮到自己演讲前好几天,就开始冥思苦想,选材谋篇,力争成功。可谓煞费苦心。有的主动找老师修改,有的请同学或父母当第一听众练习。这样不但有利于多向交流、发展学习,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树立信心,还培养了学生说话和交际的能力。
三赏析精彩片段,荡涤学生心灵
鲁迅先生曾说:“大可以看各样的书”,这样正“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在读好课内书的基础上,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适当读一些课外的书(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名家名篇),把在平时阅读中最喜欢的精彩片段或文章背诵下来,朗读出来和大家一起欣赏,并适当进行分析。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些精选的文章,有的能深深打动学生们的心灵,从中得到启迪。教育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了知识面。在日积月累中潜移默化、荡涤心灵。
四赏析古代诗词,发展学生个性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读,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将课内读和课外读紧密结合起来,在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中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组织引导学生通过读,使他们大量积累语言材料。古人曾有:“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的学习古训,可见古人在学习中对于读是多么重视。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前布置学生回顾自己所学、见过的古诗词,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并说出喜欢的理由。例如:诗词催人奋进、富含哲理、形象生动、语言优美、琅琅上口、常被人引用等等。也可以从诗歌意境、感情表达、写作特点等方面鉴赏诗歌,还可以谈谈学习的方法等等。
活动完成后,及时进行评讲,先让几名学生评,在由老师评。对学生演讲的内容、语言、思想、技巧、创新等方面进行适当评价。在评价时老师应做到客观、公正、有理有据,而不要挑毛病。多给学生肯定和鼓励,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增加参与的兴趣,而且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前热身”活动,不但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积累了知识,提高了语文素质,可谓“一举多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