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2025-08-23 09:40:39)
标签:

教育

      在高中新课改实施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加强对高中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和分层教学成为了最主要的教学方法。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要求教学活动要面向整体学生,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这也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课题。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不少小学数学教师都在利用分层教学法,并尝试借助小组合作开展分层教学,且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效。鉴于此,本文以如何借助小组合作开展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为探讨对象,并列举出一些科学的对策。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潜力倾向、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进行科学分层,每个层次内的水平比较接近,以此实现区别施教。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借助小组合作,教师可将班内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内均安排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能够实现更好的合
作学习,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相互促进和发展,最终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一、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明确合作学习目标
     运用小组合作模式实施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前提是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需从因材施教理念出发,依据教学对象的心理素质、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以及各项能力差异将他们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个层次,每组各个层次的学生有两个,组成六人学习小组。同时,小学数学教师需坚持"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观念,将学生分成竞争、协作等能力均衡的小组,并明确合作学习目标,由纯粹的师生交流转变为生生、师生之间立体式、全方位交流,最终实现共同发展。例如,在讲授"三角形
的特征";时,教师在正式开学不久之后就应将班内学生组建成多个科学合理的层次性合作学小组,在学习本章节知识内容时,教师可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并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诸如学困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比较,能够初步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且学会画高;中等生:以学困生的学习目标为基础,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优等生则不仅需要掌握以上知识,还应感悟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练习,能够利用这些知识解决部分实际问题。如此,通过学习目标的制定,各个层次学生在小组内具有明确的学习方向,而且更易找到努力方向和前进目标。
二、合理设置竞争机制,学生互补互助学习
      为提升小学生在小组内形成强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教师需根据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全方位设置合理的竞争机制。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使用同层竞争法,不同层次学生之间对比是不公平的,在同层竞争模式下优等生和优等生、中等生与中等生、学困生同学困生竞争,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公平的。当然,教师需借助分层学习任务来辅助,小组内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不同、难度系数不同,引领他们自主构建互补互助的学习模式,当低层次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可向高层次同学寻求帮助,使其均可体验到成功。比如,在学习"2、5、3的倍数的特征";时,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2、5、3倍数的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是理解且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教师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学习,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倍数的基本特征,初步能够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者5或3的倍数,以及对奇数和偶数概念的学习,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偶数还是奇数。之后,教师可先让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比较学习、相互竞争,优等生可能对知识的理解更快,中等生次之,学困生最慢。在同层次下他们的竞争将会比较激烈,争先恐后地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在小组内优等生帮助其他成员一起学习和探究,在互补互助学习活动中,让整体学生均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和学习乐趣。
三、小组分层强化练习,实现良好纠偏补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小组合作展开分组教学,教师为改善教学质量可利用小组分层强化练习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数学知识,实现良好纠偏补漏效果。小组分层练习即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不同学习任务选择不同的练习内容,推动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学习目标逐步推进,敢于接受新挑战。并引领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现象在实践活动中应用,在练习中创新和拓展,使其善于练习、能够练习,而且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对数学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在小组内部相互讨论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以"四则运算";
教学为例,当学生学习完教材内容,知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则之后,能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在练习环节,教师可由易到难地设计练习题21+79-32、36+6×15\10+2×157+4、25-75+5+36、15×(168÷84)+18÷3、156-120÷(17-11)+24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设计出多个层次的练习题,先让学生选择符合自身层次的进行练习,达到分层强化的目的。接着再在小组内进行混编练习,让学生自由
选择题目,实现发展性学习,不仅具有纠偏补漏的效果,还能够让他们从最近发展区向上一层次前进,最终实现整个学生的共同进步。
四、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小组合作开展分层教学,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和实施。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充分意识到小组合作分层教学的优势,主动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整体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