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融课堂
(2025-08-23 08:36:01)
标签:
教育 |
通融课堂的内涵与实践体系
“通融课堂”是一种聚焦教学科学性、可操作性与成长性的教育主张,核心在于通过知识融通、教学融合与团队协作,构建智慧且有品质的教学生活。其理论体系与实践应用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与职业教育解决方案两个维度。
教育理念层面:《通融课堂》书籍的核心框架
许贻亮所著《通融课堂:追寻智慧且有品质的教学生活》从四个层面系统阐述了通融课堂的内涵与实践路径:
基本内涵:强调教学的科学性,通过解读核心要素构建理论基础,如数学概念间的关联性与认知结构的顺应融合。
教学实践:以8个经典课例验证可操作性,例如通过“度量单位一致性”课例展示知识迁移方法,解决“量线段与量角”等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从教材解读、教学设计等五方面提供指导,提出“种子课”与“后续课”的衔接思路,强调语言精准性以避免学生认知偏差。
团队成长:倡导教研团队需具备执着追求与创新作风,通过开放心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
职业教育应用:典技通融课堂解决方案
河南典技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通融课堂·教学一体化解决方案”,聚焦职业教育课堂改革,形成“三课堂+三维度+三驾马车”的实施框架:
核心理念:资源融汇与教学融合,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活力、交互、数据课堂。
实践路径:
课程资源:开发标准化课程体系,如《幼儿园一日流程》实景视频资源,提升早间接待等实操教学的直观性。
智慧平台:通过签到、抢答等互动功能实现课堂数据化,支持学情实时反馈,例如数学课中二维动画与移动端互动结合。
定制服务:针对不同专业提供个性化方案,如幼儿保育专业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
应用成效:已在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黄河科技学院等院校落地,获“促进三教改革”“提升课堂实效”等高度评价。
通融课堂的价值与影响
教育领域贡献
理论创新:提出“通”(认知结构改造)与“融”(知识包容)的教学辩证关系,丰富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实践指导: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复制的策略,如教材解读“五步法”、团队教研“三心态”等。
技术融合:职业教育场景中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教学”,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
适用场景与读者群体
基础教育:尤其适合小学数学教师,该书2019年入选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
职业教育:中职、高职院校课堂改革,如机械基础、幼儿保育等专业。
教研团队:可供学校教研组作为集体备课与教师培训参考资料。
通融课堂通过理念革新与技术赋能,正成为连接传统教学智慧与现代教育需求的桥梁,其“科学性+实践性+成长性”的三维特征,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后一篇: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