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师生要亲密有间

(2024-08-20 16:42:37)
标签:

教育

年轻教师参加工作往往都经历过一个痛苦的过程。心怀教育的梦想,崇尚民主和谐,渴望管理好班级、管理好学生。但时间一长,却发现陷入了难题: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特别随和,没有一点架子学生可以随便摸摸他(她)的头,拍拍他(她)的肩,甚至与之称兄道弟,结果班级秩序混乱,教师的控制力减弱,教育效果大幅度下滑…
2
难道是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理想出了问题?于是,很多教师开始反其道行之,再没有了微笑,再没有了宽容,整天板着脸,一脸严肃,冷若冰霜。
其实,这里涉及一个教师与学生的距离问题。有人提出,教师应与学生亲密无间,要零距离接触。乍看似乎有道理,但仔细想想,又有了问题。这些提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却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在实践中根本行不通。师生之间的零距离接触必然将师生引进人际交往的怪圈,最终会导致教师威信丧失,出现学生与教师毫无界限的现象,学生仿佛“二皮脸”,对教师不尊重、太随意,致使教育的效果变得低下。
教师就是教师,他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就是学生,他的任务就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提高智力、发居能身份的差别注定了二者之间不可能完全成为零距离。
距离产生美是美学的一个著名命题,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局是处在一定的时空距离的位置关系上,这种时空距离关系在转品环境中传递着不同的心理感受。人们在友好时接近,在对立和关新远时保持一段距离,这样,彼此之间才会有好的印象,才能产生美长相厮守、亲密无间反倒经常引发摩擦和矛盾,甚至厌恶、仇恨。妻关系如此,同志关系如此,师生关系同样如此。因此,师生交往能忽略一个度,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确非常重要,但必须记住亲密并非无间,美好需要距离。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必须有威信,没有威信的老师是不可能获得教育成功的。师生亲密过度或关系过疏,都会有损教师威信的形成,甚至导致教师威信丧失。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固然重要,这可以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从而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习、生活,越发愉悦轻松。但有意识地与学生保持适度的距离,更有利于满足师生各自的心理安全需要,更有利于维护教师的魅力和尊严。俄国文学家赫尔岑说:“人们在一起生活太密切,彼此间太亲近,看得太仔细、太露骨,就会不知不觉地,瓣一瓣地摘掉那些用诗意簇拥着个性所组成的花环上所有的花朵。”因此教师要用心去无私地爱学生,但并不等于教师把自己百分之百透明地暴露给学生,学生信任教师、尊敬教师,而又摸不透教师,在他们的心目中,
教师神圣、伟大而又神秘,岂不是更好?当然,保持适当的距离,绝不是设置心灵上的屏障或戒备防线,而是教育教学调控的需要。师生亲密相处,无可厚非,但必须有度,既不能离学生大远,太远了难以取得心灵沟通;又不能离学生太近,太近了又会产生角色混淆。要做到:亲密随和但不失原则,可亲可敬又要可畏.切不可与学生零距离打成一片。一旦师生之间的神秘感没有了,教师的威信就会随之消失。其直接的结果就是,教师说话学生可以随意不听。教师的管理学生可以随意不服从,教育教学调控也就会失去威力,只能导致教育教学的失败。
师生之间亲密有间,并不是提倡人为地在师生之间划定一道鸿沟使学生“望沟兴叹”。教师要从教育者的角度因人、因事、因时进行策略上的调整,必要时,可进行角色转变,在保持威信、尊严的前提下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