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掌握批评的艺术

(2024-08-20 12:51:57)
标签:

教育

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有这样一条:
第十六条 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这个规定一出台,便遭到了舆论的嘲笑:难道班主任有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也要写出来吗?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
我想,编写这个规定的专家们也是迫于无奈,或者说,也是为拯救班主任们于水火之中。因为,现在的学校教育似乎陷入了一个误区:学生批评不得,凡是批评都会打击学生,甚至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这种夸大其词的说法,让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时畏手畏脚,不敢起合理的批评的武器,不得已,只能手足无措,缴械投降。加上弄好就会被戴上体罚的大帽子,背个处分,甚至丢了饭碗,谁还敢批教育呢?
其实,早在进入学校以前,儿童已经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批评与您处了。任何一个家长,都无法在只说好而不说不看自己的孩子,所以凡是身心发育正常的儿童,都有一定的耐及力不会因为两句批评就消沉下去。那种一味的表扬,甚至连缺点和镇。也采取表扬的方式,未必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学校教育有一定的强迫性,所以不可能都是快乐的,也不会不要批评与惩处。有人提出“无错原则”,并不是说学生不会犯错,也不是说学生犯错不需要批评,不需要纠正;只是说学生犯错很正常,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要随意夸大,揪住不放。作为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指出学生的不足,纠正学生的错误,促使他们尽快走向成熟,既是取责所在也是权力所在。
当然,学生正处在思想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时刻,如何正确地进行批评直接关系到个人、家庭、社会的前途和命运。从这种意义上讲教师掌握好批评这门艺术尤为重要,绝对不能让批评成为加剧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诱因。
合理批评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态度诚恳。教师批评学生,必须是真心实意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而不能因自己的权威受到了触动,丢了面子,把心中的怒气发泄到生身上,进行挖苦、讽刺。虽是批评,但要让学生体会到爱心和关切,从而真正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
实事求是。教师批评学生,评价要客观,对其缺点和错误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不但要明确指出错在什么地方,还要帮助找出改进方法,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改正自己的错误。尤其忌讳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对待平时表现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使教育效果彻底为零。
*尊重学生。人都是有自尊的,相对来说,学生的自尊或虚荣更强。
差的学生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让学生感许、不好的条件下照当我们当众发现学生的装种错误的盲行和举动,或者由学生举机。当君洋细了解证实某生确有销误的时候,不宜在班会或公开的总理、这样会伤害他们的自尊,会令他们感到难堪,甚至导致学生州一蹶不振,消沉下去。
*有的放失。批评学生方式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环境和学
的个性特点、情绪状态及承受能力而定。如必须当场提出批评的,及时批评;事态不严重的,事后提醒;学生已认识个人的错误,且于自责状态的,用委婉的语气批评或事后批评;学生自认有理,且外于抵触情绪强烈时,可“冷处理”,避开正面严厉批评。批评学生还要考虑其个性特点,因人而异。如对于有惰性、依赖心的学生,宜措尖锐、语调激烈,但绝不能讽刺挖苦、肆意辱骂;对于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则是逐步传达出批评信息,使对方逐步适应,逐步接受,这种方式不至于一下子谈崩;对于盲目性大、自我觉悟性差,但易于感化的学生,宜借助他人的经验教训,运用对比的方式烘托出批评的内容使被批评者感受到客观上的某种压力,促其自我反省;对于脾气暴躁性格倔强、容易激动的学生,宜以商讨的方式,平心静气地使其在一种友好的气氛中自然接受批评意见;对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各方面比较成熟的学生,宜将批评的信息以提问的方式传递给他们,学生自然就会意识到,并加以注意。批评有针对性,收效才会大。老师在台上大讲特讲,但讲得大、讲得空,一般学生既摸不着头脑,犯错误的学生也不怕,还是我行我素,这是实施批评教育最忌讳的。
留有余地。在批评教育时,力求点到即止一个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这样学生既易于接受的宽容产生一种负疚感,从而有利于不断鞭策自己,留有余地,给学生,又会对老师,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的错误唠唠叨叨、喋噪不休,否定或者贬低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批评的积极性,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结果会事与愿违,大大削弱教育的效果。从学生的心理承受出发,当地运用留有余地的批评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含蓄委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犯错误的学生,自尊心表现得更为复杂,自卑、敏感、脆弱,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而实际上,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有上进要求,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对这些学生,在批评时既要讲原则,不迁就其错误的思想行为,又要讲感情,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美国著名的企业家亚科卡说过“表扬可以印成文件,而批评打个电话就行了。”就是说,含蓄而不张多的批评有时比那种电闪雷鸣式的批评效果更好。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认为:“表扬是爱,批评也样饱含着对学生的爱。”不论采取何种方式的批评,目的都只有一个:促进学生修正错误,增强上进心。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甚至适得其反我们就必须对批评的方式做出调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