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标签:
江南故事宁静清逸扬州梦春风十里 |
分类: 神州视野 |
如果说,江南是人间最后的水墨画,
那扬州,就是水墨里欲说还休的留白。
当越来越多人为了寻一则江南故事,
而涌入苏州杭州时,
他们也许不知道,
扬州,才是最江南。
扬州,城在园中,园在城中,
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花园。
春天,就是活在调色板中,五彩斑斓,
人们都以为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四月最美。
但五月去一次扬州,才发现扬州的人并没那么多,
挤爆了的餐馆也不再是人满为患,
漫步鲜少人烟的街道和宅院,
只有几个闲适的扬州的老人喝着茶唠着嗑。
让人忍不住爱上这的宁静、清逸。
真正的扬州大抵应该是这样的吧。
如果生活残酷,累了倦了,
不如就到扬州小住几天吧。
累了,就去扬州寻找诗和远方。
就像古今文人墨客,
在这里流连忘返。
隋唐盛世时,除却长安,
天下城市没有一座能超过扬州,
时人赞曰“扬一益二”,
如今人人称赞的苏杭,也要甘拜下风;
明清时期,文化地位世界第一,
时北京、罗马、巴黎也只能落于其后。
扬州自古独领风骚,
置身其中,仿佛穿越隋唐明清。
如今的扬州,
淡去“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气派,
略去了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浮华,
在安逸的时光里,守一方静好。
它历古今多少事,
都付之于笑谈中。
不如就像古人一般,
在扬州,游走漫步,吟诗作赋。
徐凝把天下月分为三份,
自作主张地把三分之二给了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杜牧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
觉得胭脂水粉没谁比得上它。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图虫
张祜更是把扬州作为一生的归宿,
择一城而终老。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李白的一句千古绝唱,
让这里的无限风韵流芳永存。
“烟花三月下扬州”。
不如就找一方古街,
把流水的日子也能过成散文诗。
人们梦寐以求的江南烟雨生活,
是这里最习以为常的日子;
在纵横的古巷转角,
遇见和最扬州烟火气息,优雅而又市井。
莫管春夏与秋冬,
扬州一年四季都美成了诗!
这里的春,叫烟花三月;
这里的夏,叫莲叶何田田;
这里的秋,叫萧萧红叶情;
这里的冬,叫独钓寒江雪。
历史经济的鼎盛,深邃的文化底蕴;
天赋般的自然美景与舒适的环境,
生活丰富而又从容。
倦了,就去扬州小住几天。
西汉时期,汉武帝在此设扬州刺史,
在南京还没成为六朝古都之前,
这里已是江南地区的政治要地。
直至隋唐时期,
京杭大运河的开建与通航,
扬州的历史,从此跟一条运河相绑。
当时除了长安,
扬州城称第二,没谁敢称第一。
它迎来无数慕名而来的英雄豪杰、商贾巨匠,
送走无数游览至此的王侯将相、文人骚客…
至明清时期,
扬州的繁荣又一次到了顶峰。
凭借着大运河这一黄金水道,
盐商因对食盐的垄断赚得满钵,
其中徽商独占鳌头,
当时扬州的商人如过江之鲫,
它的文化地位是世界No.1。
东关影、皮市情。
有一种往事叫:在扬州
千年经典东关街
东关街是最具人气的一条老街,
短短1122米,商家林立、行当俱全,
恍然之间,时光流转了1200年。
从容缓慢皮市街
扬州的皮市街千百年来,
一直保持着从容缓慢的节奏,
这里两边鱼刺状间隔分布着古巷,
曲径通幽之处,弥漫着人间烟火味。
有一种诗意叫: 在扬州
西湖瘦、秦淮小
西湖一瘦,
便有了扬州的尺水玲珑;
秦淮一小,便成了扬州的小家碧玉。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
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
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
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
“二十四桥明月夜”犹在,
扬州却在岁月的长河里易了容颜,
瘦西湖却还是千年前的瘦西湖。
扬州的小秦淮古巷清波,
岸柳如烟、桃花映水,
它不是固定的景点,
却穿梭扬州城的大街小巷。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碧如蓝”,
无数人从河上拱桥穿梭而过,
宛如一道时空之门,
串起了扬州城的前世今生。
在这里,有种风情叫个园景、何园趣
丝毫不逊苏州园林。
“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
扬州以园亭胜,园亭以叠石胜”。
扬州的盐商热衷园林,在这里重金建造园林。
这里的园林既有山西大院的深远,
又兼顾了江南园林的精巧。
个园里有春夏秋冬
院内四季假山,
让人恍若走过了春夏秋冬四季,
小径掩映在竹林中,
涧谷秀木,忘却尘嚣。
错落有致的水池被假山灵巧地分隔开,
何园,一步成一景
扬州的何园被誉为“晚晴第一园”,
素来与“城市山林”之说。
其间回廊曲折、假山各异、
鸟栖庭树等无一不令人感叹,
完美演绎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园趣,
一廊一回转,一步一成景。
掠过水心戏台,
走过何园的每个角落,
一座寺,千年传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寺庙,也是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北朝的大明寺与隋唐时代的观音山香火绵延至今,
在这里,你能感受千年古刹的厚重感。
大气磅礴大明寺
鉴真东渡日本前,曾为大明寺住持,
因此寺庙内留存着很多鉴真和尚的痕迹,
这里香客云集,
到现在依旧是充满信仰的神圣之地。
小家碧玉观音山
观音山依山而建,
灰瓦黄樯,它清净恬怡,
寺中仅三五信众在祈祷,
是避开人群享受清净的好去处。
不知有多少古人,曾在这此吃斋祈祷。
白墙黛瓦青石板
细雨小巷油纸伞
一把油纸伞,
道尽扬州小巷的诗情画意。
扬州素有“巷城”之称,
这里白墙黛瓦、高高的墙壁,
曲径通幽的小巷,铺满青石板,
有苏杭不可比拟的幽静唯美。
只有生活在巷子里的人,
才能嗅到满溢的烟火气息;
只有亲自穿过巷子的人,
才能读懂它的韵味。
街上那数不清的老字号,
晚清盐商遗留下的历史印迹,
似乎是在努力地证明着,东关街曾经的繁华。
琼花白,茉莉扬
有一种自豪叫:在扬州
帝王“冲冠一怒”为琼花
传说隋炀帝曾梦见过琼花,
京杭大运河开通后,
他曾乘豪华龙舟三下扬州,
只为一睹琼花芳容。
现今,琼花是扬州的市花,
它又被称为月下美人,
比过国色牡丹,引隋炀帝挚爱,
而又有多少人见过它的风华!
“第二国歌”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
这首歌举国上下耳熟能详,
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
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茉莉花》唱的,便是扬州城,
也是扬州“市歌”。
有一种安逸日子叫:在扬州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当成都、厦门高楼迭起,
曾经安逸的大街小巷,如今也充满快节奏气息,
缓慢的扬州,依然保持着完整的江南古韵,
街头巷尾的广陵一如从前。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早上相约早茶,晚上一起泡澡,
是对扬州市民生活常态最细致的临摹。
皮包水,即喝早茶。
扬州人生活悠闲,不管再忙,
都保持着早上喝茶吃早点的习惯。
亭台花木竹石,逗鸟闲聊,
慢条斯理喝茶吃点,如此娴雅悠适。
水包皮,泡澡的生动描述,
它成了现代人片刻宁静的港湾、调节身心的泊位,
一天的劳累与疲乏,
在清波碧水中荡涤而尽。
有一种宽容叫: 在扬州
长得胖,可原谅
名扬世界的扬州炒饭,
是扬州最基础的美食,
但扬州的美食远远不止于此。
在扬州,吃货是被尊重的,
每一个胖子,都可以被原谅。
人的一生,一定要去一次扬州。
不只为“烟花三月”一场梦;
不只为“二十四桥”一抹月光;
不只为遇见千年的石板路;
更为了去找寻我们渐渐失去的“慢生活”。
假装生活,不如真生活;
生活在别处,不如生活在扬州。
骑驴旅行出品(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