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钠硝酸铵溶于水放热、吸热”的实验创新
文章体裁:化学论文
作者:佚名
整理编辑:点灯的心
http://img.ph.126.net/lHl_5RDzUwQU53nupSBD6g==/3721662142068310267.jpg
http://img843.ph.126.net/ZZd8A9AnqT8kff54-JX0yg==/879890777197553980.jpg
本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形成》第二部分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的探究实验。教材把此实验安排成“活动与探究”,作为实验教学,特别是对于学生分组实验而言较好,有利于探究习惯的培养。但是对于农村中学实验器材不够,无法进行分组只能做演示实验,并且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演示,以此实验演示,教学效果就不理想,存在以下不足:
1、现象不够明显,同学们感知率低。
2、温度计读数只能让学生一个个看没有感染力。
3、过于理性,给大家留下的印象不够深刻,无法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就不够好。
4、如果做学生分组实验,化学药品需要量大,不节能。
为了促进学生对物质溶于水伴随能量变化的直接感知,且印象深刻,让感性更强,实验现象明显而更有趣味性和感染力,特进行以下改进。
『实验改进一』: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试管内倒入10毫升水,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至沸腾,移离火焰后停止沸腾。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观察到试管中的液体又沸腾了;停止沸腾后,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又重新沸腾。可反复多次实验(如下图所示)。
向50毫升烧杯中加入0℃的水约20ml,在烧杯内放一支装1-2毫升的0℃的水。向烧杯中加入25克硝酸铵搅拌,等待2分钟后观察到试管中的水结成了冰(如右图所示)。
还可以这样操作:
『实验改进三』: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铵溶于水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的实验
分别在四支50ml的烧杯中分别加入20ml的水,加热至沸腾(每两支为一组,如下图所示)。
向第一组的两支烧杯中分别加入5g的氯化钠和硝酸铵搅拌,加入氯化钠的烧杯中继续沸腾,而加入硝酸铵的烧杯中停止沸腾,说明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
把第二组的两支烧杯移离火焰,停止沸腾后再分别向两支烧杯中加入5g的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加入氯化钠的烧杯中没有明显变化,而加入氢氧化钠的烧杯中的烧杯中又沸腾了。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
综合分析两组实验,还可以得出结论,氯化钠溶于水时热量的变化不明显。
『改进后的优点』
改进后的实验增强了感性认识,让实验更具有感染力,实验现象明显而更有趣味性。
对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较大的帮助。从而增强同学们探究意识地培养,比教材上实验效果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