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氢氧化钠硝酸铵溶于水放热、吸热”的实验创新

(2015-09-30 09:45:12)

“氢氧化钠硝酸铵溶于水放热、吸热”的实验创新

文章体裁:化学论文          作者:佚名        整理编辑:点灯的心

      http://img.ph.126.net/lHl_5RDzUwQU53nupSBD6g==/3721662142068310267.jpg       http://img843.ph.126.net/ZZd8A9AnqT8kff54-JX0yg==/879890777197553980.jpg    

本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形成》第二部分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的探究实验。教材把此实验安排成“活动与探究”,作为实验教学,特别是对于学生分组实验而言较好,有利于探究习惯的培养。但是对于农村中学实验器材不够,无法进行分组只能做演示实验,并且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演示,以此实验演示,教学效果就不理想,存在以下不足:

       1、现象不够明显,同学们感知率低。

       2、温度计读数只能让学生一个个看没有感染力。

       3、过于理性,给大家留下的印象不够深刻,无法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就不够好。

       4、如果做学生分组实验,化学药品需要量大,不节能。

       为了促进学生对物质溶于水伴随能量变化的直接感知,且印象深刻,让感性更强,实验现象明显而更有趣味性和感染力,特进行以下改进。

     『实验改进一』: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试管内倒入10毫升水,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至沸腾,移离火焰后停止沸腾。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观察到试管中的液体又沸腾了;停止沸腾后,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又重新沸腾。可反复多次实验(如下图所示)。

          还可以这样操作:  
http://img6.ph.126.net/-96utH58kNv5Ecs8ZhAkmQ==/6597633816122023676.jpg        向50毫升烧杯中加入20℃的水20ml,用石蜡将薄塑料片沾在烧杯的底部。向烧杯中加入25克氢氧化钠搅拌,等待1—2分钟观察现象。观察到石蜡融化,粘住的塑料片脱落,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
    『实验改进二』:硝酸铵溶于水吸热http://img4.ph.126.net/vdWDafAjAcYVeuzvgeCdaA==/6597148931495494924.jpg
         向50毫升烧杯中加入0℃的水约20ml,在烧杯内放一支装1-2毫升的0℃的水。向烧杯中加入25克硝酸铵搅拌,等待2分钟后观察到试管中的水结成了冰(如右图所示)。

 

       还可以这样操作:
http://img0.ph.126.net/Eg76AX4z3aBx49TjeimfZQ==/6597643711726672660.jpg       向50ml烧杯中加入0℃的水20ml,在小薄塑料片上滴6-7滴水。将烧杯放在塑料片上。向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铵搅拌,等待2分钟后,观察到塑料片上的水结成冰,将塑料片粘在烧杯上,说明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实验改进三』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铵溶于水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的实验

分别在四支50ml的烧杯中分别加入20ml的水,加热至沸腾(每两支为一组,如下图所示)。

 向第一组的两支烧杯中分别加入5g的氯化钠和硝酸铵搅拌,加入氯化钠的烧杯中继续沸腾,而加入硝酸铵的烧杯中停止沸腾,说明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

 把第二组的两支烧杯移离火焰,停止沸腾后再分别向两支烧杯中加入5g的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加入氯化钠的烧杯中没有明显变化,而加入氢氧化钠的烧杯中的烧杯中又沸腾了。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

       综合分析两组实验,还可以得出结论,氯化钠溶于水时热量的变化不明显。 

    『改进后的优点』

       改进后的实验增强了感性认识,让实验更具有感染力,实验现象明显而更有趣味性。 对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较大的帮助。从而增强同学们探究意识地培养,比教材上实验效果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