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访谈录 -马卫东
(2011-03-11 19:55:5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建筑 |
马卫东:据说先生的事务所开业初期,只有些小的住宅设计业务,所以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而选用了混凝土。那么为什么以后一直执著于使用混凝土呢?
安藤忠雄:当初选用混凝土,除了成本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因为混凝土是20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材料之一,那时混凝土还没有被广泛地运用在建筑上,其表现的可能性还没有被完全开发。
在多次实践中,我发现混凝土的表面肌理质感同用纸和木建成的日本传统建筑中的表面触感很相近,同时它又非常具有现代感。因为它兼具这两个特点,所以我比较喜欢混凝土。我一直认为只有通过身体的直接触摸,才能从本质上感知建筑。因此在我的建筑里,凡是人的手脚能够直接触及到的建筑部位,都尽量运用具有生命感的自然素材,例如木、石和混凝土之类具有表面质感的素材。此外混凝土又有很高的创作上的自由度,它可以做成任何形状。
马卫东:混凝土确实是种非常特殊的素材,它既是表面又是背面,既可以是结构层又可以是装饰层,既非常坚固又有非常自由的可塑性。
安藤忠雄:是的。我想追求的是建筑的原型,那是一种可以在人的内心深处留下深刻记忆的空间体验,因此同时拥有外部和内部,表里如一的混凝土是唯一能创造出这种近乎空间原型的建筑素材。
安藤忠雄:安藤忠雄的作品里确实有很多两极相对的概念,例如通过镜面的水映出的虚来更好地衬托出实。水是使安藤忠雄的作品抽象表现为两极性的一种有效素材,它有机地统一了新与旧、实与虚、历史与未来的关系。
马卫东:光和影是先生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先生本人是如何看待光的呢?
安藤忠雄:柯布西埃的朗香教堂开启了我对光的认识。单单追求光也能使建筑成为一种可能。通过光的演出来表现空间、摸索空间的原型成为我此后建筑创作的一个主题。比如在“光的教会”中,我有意识地把自然的各种因素限定为光,通过这种极端的抽象自然的手法,实现了能触及人的精神根源的空间。光是表现建筑精神化的素材之一。
建筑的精神
马卫东:你是现代日本第一位超越建筑家的范畴而成为一般大众关注的文化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你是如何把握建筑作为文化或者艺术的载体,来刺激人的精神呢?
安藤忠雄:我认为建筑是供社会大众使用的物体,建筑对人的精神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日本镰仓时代建造东大寺时,它的南大门落成仪式,就像现在的国家工程一样,全国各地的人们都赶来观看。建筑就是那样有感召力的东西。当然,它的巨大规模和具有气势的造型也是吸引人们来观看的原因之一。当时千里迢迢赶来看东大寺的人一定是带着千万感慨而返的。这种感慨也许会一辈子烙印在心里。可以说,好的建筑,其影响将深深地刻印在人们的心里。建筑本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事实上,现在很多日本的建筑家的建筑都是“对内的”,对话也是在建筑家之间,建筑家们说些高深莫测的理论,但是这些理论并不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因此我觉得建筑应该是能够被一般人所能理解并产生共鸣,同时又能超越一般人的想象,这样的才能被称之为建筑,做出这样的建筑的才是真正的建筑家。
马卫东:那么对先生而言,建筑是什么呢?
安藤忠雄:建筑是生活的原点,或者说是生活的容器,这样一种创作生活场所的工作,有相当深刻的含义。对我而言,建筑是提出某些问题之后的一连串挑战。透过建筑,我将自己的意志传达给社会,克服遇到的一切困难。在挑战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张力,正是我生存的力量。对我来说,唯有建筑才是参与社会的最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