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性校园科技节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2011-03-15 17:38:3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论文 |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创办于2006年,前身为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小学部,自创办以来,学校每两年举办一次大型的主题性校园科技节,以科技实践活动贯穿校园科技节活动,周期性的循环,打造学校科技教育品牌。其《雏鹰展翅放飞理想—小学生航空航天科技实践活动》、《童心看世界
一些学生家长也在学生的班级博客里留言道:我的孩子在原来的学校,很少参加科技活动,学校里开展比赛也就是几个孩子的“专利”,在松山湖学校,孩子的热情很高,学校为孩子们创造了很多展示的机会,学校关注的是孩子们的体验和参与,动手动脑,关注能力的提高,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一位学生在《雏鹰展翅放飞理想》的科技节专题博客里留言道:我的感受是科技节很有趣!我觉得科技节能让我们做一些小制作和学一点科学知识。希望大家能多多参与科技发明,在这次科技节的时候我要学多点知识,因为我有些科技知识还不懂,所以我要向吴育清和尹顺懿学习,我喜欢科技节,科技节真有趣啊!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的科技节活动给孩子们的感受就是真正的“过节”,其它的一些节日可以不过,但科技节不容错过,孩子们畅游在科技的海洋里,去感受、去参与、去创造……,去体验成长的快乐。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看看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主题性校园科技节活动的做法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科技节活动是很多学校经常开展的一个常态性的科技活动,但是很多学校年年开展、活动单一、重复性强、主题性不够,给开展活动的老师带来一定的难度,难以创新;学生也感觉到厌烦,年年一样,没有新颖性,兴趣不高,最后导致为活动而活动,应付性强,活动实效性就可想而知了。究其根源,就是在进行科技节活动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水平,没有与时代气息吻合,做一些重复性的劳动,实则相反。
例如: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创办于2006年,在刚刚开始创办的时候,学生来自东莞市各个乡镇,科技素养参差不齐,这时候如果在开展科技节活动的时候定的目标太高,就有很大的难度,师资上也有一定的困难。于是学校在当时就开展了《童心看世界
在2009年,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师生资源丰富,学校成立了航模队,有专门的航模辅导教师。于是学校根据这一情况,制定了《雏鹰展翅放飞理想—小学生航空航天科技实践活动》暨校园科技节活动。围绕航空航天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性活动,如:航空航天七巧板拼图活动、航空航天电脑绘画活动等等,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人人参与,人人都有可供选择的项目,成效显著,硕果累累。其中6名学生代表东莞市参加第十一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总决赛,3人荣获一等奖,3人荣获二等奖。此科技活动成果发表在《少年发明与创造》2010年9期上。
类似的主题性活动还有,紧跟时代气息开展《“践行低碳从我做起”—小学生科技实践活动》,也是关注人人参与,普及性强,此成果荣获东莞市2010年科普资助项目。
二、依托学科课程—注重拓展和延伸
无论是一般性的科技活动还是主题性的大型科技节活动,如果脱离了学科课程,活动的难度就会加大,没有学科课程依托和支撑,就难以焕发出持续的生命活力。该校在开展科技节活动的实践和探索时,就尝试着走科技活动课程化发展之路。
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学科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立足课堂、延伸课外,注意在普及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譬如:航空航天科幻画、电脑绘画、模拟飞行、航空航天小制作、航空航天征文等都是与美术、电脑、科学、语文等学科关联在一起。
学校在依托学科课程的同时,进行拓展和延伸,开发出自己的校本课程—拓展型课程。如:与数学、科学、综合实践相关联系的课程《做上学》,就是让学生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探知识之本源,求知识之归宿,其中有科学小实验、数学的七巧板、综合实践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拥有一项探究技能,在学校全面铺开,注重普及;在兴趣与个性拓展型课程中,让学生拥有一门兴趣与爱好,注重提高。与科技相关联的活动社团就有科技发明、七巧科技、航模队、电脑动画、电脑机器人、电脑绘画等。无论是普及层次还是提高层次,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都有固定的课时和活动场地,保障了活动的常态开展。
依托这些课程开展的校园科技节活动,降低了活动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活动兴趣。一位年轻的班主任曹静老师在班级博客中写道: 自从科技节启动后,孩子们下课后手捧科技书的同学多了;关于读后感的习作多了;告诉老师想到太空转转的梦多了;教学楼内,班级内飞动的飞机多了;拿U盘找老师下载"飞行器小子"的影迷多了......相信这一次科技节的活动举办,孩子们获得的知识和感动会更多!
学生积极参与,成为科技活动的真正“主人”。
三、创新活动模式—注重体验与参与
将主题性的科技节活动中最关键的实施阶段分为体验阶段—竞赛阶段—展示阶段,是该校的一种创造,也是该校科技节活动中一种教育思想的体现。科技节活动不是少数学生的活动,不是学生“精英”的活动,是属于所有孩子们的活动。
如在:《雏鹰展翅放飞理想—小学生航空航天科技实践活动》暨校园科技节活动报告中,就有这样的一些安排:参加学生学校小学部1—6年级的学生,共1098人,活动时间为:2009年2月—2009年7月。在体验阶段中,有:读航空航天科普书籍、看航空航天科普影片活动;航空航天科普知识讲座活动(航模老师和专家);办一期以“航空航天”为主题内容的黑板报;开一次以“航空航天”为主题内容的班队会;3—6年级学生以组为单位办一期以“航空航天”为主题内容的手抄报活动、航空航天模拟飞行体验活动等。在竞赛阶段有:航空航天”智力七巧板现场比赛活动;航空航天科普知识竞赛活动;以“航空航天”为主题内容的科幻画比赛活动;航空航天电脑绘画创作比赛活动;航空航天折纸模型比赛活动;折纸飞机直线距离和留空时间比赛活动等。在展示阶段,更是动静结合,有前期的相关活动成果,集中以专栏、实物等形式进行展示;互动交流现场展示活动;航模表演、折纸模型现场展示、现场知识竞赛活动、小火箭发射等。
各项活动中,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年龄和年级,都能参加其中的几项活动,科技节的活动是真正普及到每一个学生。在展示阶段还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中参与,在参与中提高,激发学生的热情,成为活动的主体。
在这样的一种活动模式中,学校还建立了专题活动博客,各班级在自己的班级博客里建立科技活动专栏,让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参与,让科技活动彰显更大的魅力,达到高效。因此在此活动报告中,曾经有这样的一段话来阐述活动的意义:通过开展《雏鹰展翅
这也许就是该校科技节活动所倡导和追求的,也是科技活动本身所折射出的思想的光芒,让孩子们真正成为活动的受益者,而不是表演者,科技活动的开展要关注人的发展。
四、关注活动评价—注重兴趣和素养
科技活动的开展如果缺少活动的评价,活动的开展也只是走着慣性,很难提高到一定的层次,在此活动中,学生到底收获了什么,活动的效果如何,很难界定。
该校在制订活动方案的时候,就针对活动主题,设计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案,对学生进行前测和后测,看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着怎样的发展,将活动的开展等同于课程一样进行评价。
如在开展小学生航空航天科技实践活动中,就从三维目标中,对学生进行前测和后测,评价学生的活动实效,节选部分内容如下: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小学部要开展航空航天科技实践活动暨第二届科技节,在活动开展之前,让我们先来做一个测验,了解你在航空航天科技方面的一些情况以及你在参与科技活动方面的综合素养,便于我们更好的实施科技实践活动。请你仔细阅读每道题目,在符合自己目前的情况一栏中□打上√号。(一定要根据自己真实的情况来选择)。
一、知识。
1、你知道人类飞行发展的一些情况吗?(飞行发展史)
□一点也不清楚
2、右边的有关航天航空方面的内容,你知道多少?(万户
□全部不知道 □ 知道1个
……
二、技能。
7、你会折纸飞机吗?
□ 不会
8、你会飞纸飞机吗?
□ 不会
□ 一点也没有
……
三、情感态度。
12、你喜欢看航天航天主题的影片和科普影片吗?
□ 不喜欢
13、你常问一些关于航空航天的问题,对航空航天感兴趣吗?
□ 没有 、不感兴趣 □ 很少,偶尔 □ 非常喜欢
14、你愿意从小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作贡献?
□ 愿意
15、你喜欢参加航天航空科技活动吗?
□ 喜欢
从这些前测的指标中,我们可以看出,该校在开展主题性科技节活动的时候,关注的是学生三维目标的发展,而不是只关注学生技能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一样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学校在评价学生个体的同时,还对参与活动的过程进行记录,评比出优秀的班级和十佳之星,将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关注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将评价贯穿于活动的过程之中。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在开展主题性科技节活动探索出一条适合该校科技活动持续发展的路子,它的做法和经验告诉我们,科技节活动的开展一定要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在设计活动时,一定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关注学生的全员参与,注重普及和提高,体验和参与,还要关注活动的反思和评价。依托课程,走科技活动课程化之路是值得借鉴的,也是我们学校、我们科技辅导员值得思考的新的课题。只有这样,科技节活动的开展才会更有实效,更有意义,才会持续开展,焕发出活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