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拐点课堂(四十二讲)塔形顶的识别与运用

(2012-08-13 15:06:17)
标签:

点石成钻

拐点

拐点课堂

青岛张洋

清风

清风张洋

以太课堂

以太战术

张洋

分类: 拐点课堂-以太战术

塔形顶的识别与运用

 

(一)塔形顶,技术图形

 所为的塔形顶,顾名思义就是K线组合的图形向一座宝塔的顶部,故因此而得名塔形顶。塔形顶由多根K线组合而成,与昨天讲解的塔形底组合图形刚好相反,塔形顶较多出现在股价上升趋势中,首先收一根大阳线或中阳线向上急速拉升, 随后股价收一连串小阴小阳线在大阳线或中阳线的右上方横向窄幅盘整,上升速度有所减缓,股价出现滞涨迹象,最后股价收一根较有力度的大阴线或中阴线向下选择方向,至此,塔形顶K线组合图形基本完成。塔形顶的顶部既可以是平顶构造,也可以是尖顶构造,夹在塔形顶第一根阳线与最后一根阴线之间的K线一般三至八根居多。当然,在股价实际走势中,塔形顶的变化形态比较多,为了方便大家对塔形顶的变化图形有更多的了解,投资者可以将塔形顶左侧股价上升趋势中连续拉升的阳线合并为一根大阳线进行定义,同样也可以将塔形顶右侧连续下跌的阴线合并为一根大阴线进行观察分析。

 塔形顶K线组合图形见下图:

http://s15/middle/78522223hc720593ce65e&690


(二)塔形顶,市场含义及操作策略

 塔形顶,较多出现在股价上升趋势途中,从K线组合形态分析,属于重要的顶部反转信号,然而,在最后一根较有力度的大阴线或中阴线没有出现之前,并无法确定该形态就一定会演变成塔形顶的滞涨信号,因此,在塔形顶的最后一根大阴线没有出现之前,只能定位K线组合属于上升趋势途中的上升中继形态,或上攻过程中的强势横盘标志,所以该K线组合的最后一根大阴线,在走势中显得尤为重要,往往有很大的隐蔽性和突然性,同时该形态也为主力高位的资金出逃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旦最后一根长阴线形成,后市股价一般调整幅度较深,股价相对高位塔形顶的出现,投资者应果断作出止盈或止损出局的决定,切不可心存侥幸,失去最佳逃命时机。

 塔形顶虽属于重要的顶部反转形态,但在股价上升趋势初期出现,杀伤力度相对有限,上升趋势初期出现的成交量相对较小的塔形顶,在没有跌破上升趋势线或重要均线支撑位之前,没有放量的塔形顶形态,如能遇到重要均线支撑,仍有向上反弹的机会,一旦重要均线或趋势线跌破,仍要无条件止损出局。

 塔形顶出现在股价连续大幅上涨之后,股价的顶部或阶段顶部,以及出现在股价双顶的位置或三重顶的位置,同时配合顶部成交量放出近期巨量,股价见顶回落的信号,将更加可靠,后市杀伤的力度也会大大增强。顶部成立之初的放量塔形顶组合,后市调整的时间和空间也会相对较长,往往后市几个月甚至整年股价都无法真正企稳回升。特别是塔形顶之后,股价跌破大级别重要移动平均线的支撑,投资者更应当小心谨慎。

 由于塔形顶由多根K线组合而成,塔形顶的顶部构造中,往往包含着其他顶部K线组合,如放量射击之星,黄昏之星等顶部图形,塔形顶顶部K线越多,后市一旦长阴线向下选择方向,股价见顶的概率就越值得注意。从理论上讲,塔形顶最后一根阴线实体越长,杀伤力度越强,如塔形顶出现在周线或月线级别,后市的调整将远远大于日线级别塔形顶的调整幅度。甚至股价有可能长期走熊。

 总而言之,塔形顶应当属于重要的顶部信号,其杀伤力度不可小视,上升趋势末端塔形顶的出现,表明行情已经开始出现转势信号。如遇到股价相对高位放量塔形顶组合,投资者更应当果断离场,规避股价后市暴跌带来的巨大风险,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三)塔形顶,经典案例

 1,行情下跌趋势确立,反弹过程中,股价遇阻出现塔形顶,随后股价继续延续跌

http://s13/middle/78522223hc7205bc79c8c&690

    2,股价连续大幅上涨之后,相对高位出现放量塔形顶组合,随后股价跌幅较深

http://s7/middle/78522223hc7205d9def56&690

    3,股价双顶位置出现塔形顶组合,随后股价头部成立,破位之后行情加速下跌
http://s3/middle/78522223hc7205f6cebc2&690

    今天先和大家交流到这里,下一讲讲解拐点课堂第四十三节课,下降覆盖线的识别与运用,最后祝股市中的每一位投资者朋友,每天都有一份好心情,快乐投资,谢谢大家!(我的QQ1329521666,欢迎交流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