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2012-11-10 12:50:39)
标签:

杂谈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以及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只有在情感活动中,学生的道德认识才能深深地根植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成为他自己的观点,并在他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而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高尚的道德行为。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强调人的智商,却忽视非智力因素,即情意方面的因素,最终导致学生的思想、品德、技能、情感、心理和身体等全面素质的降低。这就迫切需要着情感教育的雨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完善他们的道德品行。小学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当一次次面对学生空洞的说自己的父母如何如何伟大,却没有真情的流露时,我感到相当的苍白和困惑,为此,我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这一课题,力求能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儿童积极的情绪体验,营造儿童丰富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学生潜能的开发,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其品德,使个体顺应社会化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目标:

1.实施情感育人,整合情感与智慧,培育优质人才,提高教育质量。

2.探寻出情感教学法运用的有效途径、策略、方法等。

3.形成情感教育法的初步模式

三、研究内容及假想:

 (一)探究情感教学法运用的有效途径、策略、方法等。

1.“导语激情”策略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写照,也是情感的载体。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教师情感的丰富性和外显性,教师的情感是一种催化剂。教师通过动情的导语和过渡语,对学生进行情感渲染,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课堂之中,从而打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激发学生情感,达到师生共鸣。

2.“以境染情”教学法

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告诉我们,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作用。现代教育设施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现代教育手段,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以其声像并茂的特点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发掘课文特点,恰当有效地运用多种手段适度渲染课堂气氛,创造浓郁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投影仪等),展示优美画面,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氛围中,能见其形,闻其声,感知到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以达到引起共鸣并激发学习热情的效果。假如配以相应的乐曲来推波助澜,再加之教师以优美的语言渲染点睛,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中大受感染。

3品读激情”策略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朗读是一种语言艺术的再创作活动,是一种语言环境中的美感体验。教授课文时,教师要遵循朗读过程中情感伴随规律,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细心品味情感内蕴,然后再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轻重缓急的语气,快慢强弱的节奏,把情感充分表达出来。读出神韵,以声传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波澜

4.“生活化教学”策略

生活是语文的本源,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通过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业,开展生活化的课外活动等途径,促使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心灵相通。在生活中寻找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与语文教材接壤,在生活中生成语文教学,通过联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语文教学的内容、形式与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体验实践的机会,增强情感体验。

(二)形成情感教学法的相应教学模式

四、实施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报刊、网上检索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资料,借鉴已有成果,寻找新的生长点,结合校情,深入研究。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观察、座谈等形式,摸清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需求。

3、行动研究法:倡导在教学实践中,边行动,边探讨,边研究,边改进,指导教学工作。

4、案例研究法:选择有代表性的教学课例,探求情感对语文知识掌握、技能形成的促进作用。

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语文知识掌握,情意生成、行为态度和道德化成的完美结合的先进经验,互相交流,专题研究,验证完善,提升水平。

五、拟成果展示

(1)形成经验论文。

(2)课题研究案例分析。

(3)课堂教学模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