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2012-01-30 15:12:17)
标签:
杂谈 |
分类: 它山之石 |
1.变化的世界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能用各种感观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能从物体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物体变化的方法。
情感目标: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变化现象。
能感受到自然界中各种物体变化的奇妙。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用两种以上的方式记录下来。
知识目标:举例说明什么叫做变化。能根据自己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能知道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入:起风了,下雨了,草绿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着的世界。
探究活动
一.活动:“我知道的变化”
1.生看图体会生活中的各种变化。
2.说说我们知道的变化。
3.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
4.小组交流我们的记录。
5. 给这些变化分分类
二.观察各种的变化
1.师示范一些化学变化。
2.生观察(提出质疑)
3.分组讨论分析这些变化。
拓展
一.活动“寻找我们身边的变化?”
请学生在生活中找找周围物体的各种变化。
(第二课时)
引入:相互交流说说我们找到的生活中的物体变化。
探究活动
讨论“解释什么叫变化”
1.请生根据自己找到的各种物质变化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
2。讨论: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活动:“记录物体的变化”
1.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2。分析我们对一种植物的长期观察的方法。
3。分组设计一种记录方式。
拓展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
板书设计
变化的世界
我们知道的变化:火山爆发、铁钉生锈、四季变化、天气变化…
按大小分类:
2.多样的天气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能用文学词语描述天气现象。能用文学和科学并模仿动物运动的主术语描述天气变化。能设计一组符号记录天气的状况。
情感目标:1.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2.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其原因。3.愿意欣赏天气变化的美丽。4.愿意收集各种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
知识目标:1.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2.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教学过程
引入
师:今天早上起床推开窗,你发现天气如何?你的心情怎样?出门要准备什么?
生自由谈感受
探究活动
一、“天气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天气变化。
二、活动:“描述天气”
请学生回忆文学作品中描述天气的词语。
回忆我们学过的与天气有关的诗歌。
三.活动:“我最喜欢的天气”
1.谈话:“你最喜欢什么天气,和小组成员口头交流”2。记录我喜欢的天气(可以用绘画或诗歌的形式记录)3。分组交流我们的记录。4。各组展示我们记录的天气。
拓展
教学过程
引入:1.交流我们收集到的天气谚语
探究活动:
一.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
1.谈话:古代人们是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的?
2。谈话: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知天气变化?
二.活动:“天气谚语”
用图文方式记录收集到的谚语。(填写书上图表)
拓展
引入:
(创设情景)教师扮演预报员先给大家播报今天的天气情况
探究活动
一.谈话:“现代人是怎样知道天气的?”
1。引导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师板书)
2。小组交流,记录。(比一比哪组知道的多)
二.交流:“ 播报天气消息”
三.活动: “设计表示天气的图形符号”
1.自主设计。2。分组交流。3。认识标准的图形符号。
拓展
认识天气
自学“科学在线”。
介绍自学成果。
板书设计
文学词语:细雨纷飞、春暖花开、白雪皑皑、秋高气爽。。。。。。
我喜欢的天气:
天气谚语: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燕子低飞,大雨不久到。”
3.观测天气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1.能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观测计划。2.能设计和制作简易的观测天气变化的仪器。3.能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绘制天气变化的曲线图。
情感目标1.能合理的分工,合作完成观测、记录两周内的天气变化情况。2.能逐体会到利用简单仪器有助于定量的观测研究。3.能体会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
知识目标
教学过程
引入
谈话:“你知道气象员的工作吗?想不想试着做一个小小气象员,观测一下天气情况呢”
探究活动
活动:“制定观测计划”
1.分析课本第8页的计划表。2。说说要计划什么?3。分组计划,完成计划表。
二.活动:“制作简易观测仪”
1.说说需要哪些材料? 2。学习制作方法3。自主制作。(互相帮助完成)
三.活动:到室外检测我们制作的风向仪
拓展
课余改进我们制作的风向仪
(第二课时)
引入
展示我们改进后的风向仪
1.上台介绍
。
探究活动
一.活动:“制作雨量筒”
1。说说需要哪些材料? 2。看图自主制作。3。分组交流我们的作品。
二.活动:“实地检测”仪器
1.学习使用方法。2。到室外实地测量。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交流展示改进后的风向标和雨量筒
探究活动
一.活动:“建立小小气象站”
1.说说气象站要测量哪些数据。2。说说气象站需要哪些测量仪器。3。分组建立气象站。
二.讨论:“怎样放置测量仪器”
1.引导讨论:“测量仪放在不同地方测得数据一样吗?”。2。说说测量仪放在什么地方最好,为什么?
三.活动:“设计记录表”
拓展
把我们的测量数据绘制成曲线图
板书设计
3.观测天气
观测时间
月
月
月
月
月
4.发布天气消息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1.能以研究论文和报告的形式将自己的观测和研究结果展示出来。2.能对其他同学的观测和研究结果提出客观的评价和积极的建议。3.能从图片中归纳分析出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情感目标:1.能在发布天气变化消息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2.能体验到科技发展能给人们带来更准确的天气消息。3.体验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的意义。4.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观测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知识目标:1.能从图片中分析出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技术。2.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提高天气预报水平的影响。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课件演示天气预报
1.引导观看,说说天气预报的作用。
探究活动
一.活动:“天气消息发布会”
1.小组交流我们两周来收集到的关于天气的数据资料。
2。小组商讨如何发布天气消息。(如何分工、合作、用什么方式汇报)
3。分组扮演天气预报员向大家播报天气消息。
4.引导互相评价。(说说优点、建议)
二.交流活动
1.与同学交流观测天气的体会。
2。将我们的记录与电视台发布的天气预报进行比较。
3。比较哪组的预报更准确,为什么。
4。把同学们对我们小组的评价意见记录下来。
拓展: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有关天气的资料
引入
谈话:“你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的吗?”
生自由发言
探究活动
一.活动:“天气预报制作的过程”
1。自由猜想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看图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边看边思考用到什么仪器)
3。分阶段分析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并记录在课本上。
4.分析在天气预报制作的全过程中运用到哪些科学技术,说明了什么。
二.交流活动
1.把自己收集到的关于天气预报资料与大家分享。
2.举例说明科技发展对天气预报的影响。
三.自学科学在线
1.自己阅读科学在线内容。2。交流自学情况。
拓展:课余时间继续观
5.天气与生活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1. 能够举例说明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造成的影响。2.能够对图表记录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某些科学结论。3.能够用实例或调查结果,说明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天气变化造成影响。
情感目标:1.愿意把收集到的天气与人类关系的资料图片与其他同学交流。2.能通过对天气与人类关系的分析,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知识目标
教学过程
引入
谈话:“今天你穿什么衣服?一年四季你选择什么样的衣服?”
(生自由发言。)
探究活动
一.活动:“天气对我们的影响”
1.谈话:“你喜欢什么天气?在不同的天气中喜欢做什么?
2.看课本插图思考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3.自由发言说说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4.举更多的事例说明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二.讨论活动
1.谁最关心天气?说说自己的理由。
2。组代表汇报。
3。小游戏:“我说位置,你找物体。”
拓展
引入
信息发布会——请生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
一.活动:“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1。请生小结天气变化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2。思考:人类活动是否也对天气带来影响?
3。看课本上的插图理解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4.分析课本上的调查表,你能发现什么?
二 交流活动
1.分析调查表中的数据有什么发现,小结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拓展
引入
交流会——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的实例。
探究活动
一.活动:“了解家乡的天气”
1.说说家乡的天气。
2。设计调查表调查家乡的天气变化对我们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
1.自学“科学在线”
2。介绍自学成果。
3.举更多实例说明。
拓展
6.固体、液体和气体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
教学过程
引入
探究活动
一.活动:“给物体分类”
1.观察课本插图。
2。对图中的物体和教师出示的物体分类。
3.举出更多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活动:“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1.制定研究计划。(明确分工、认真观测、及时记录)
2。说说注意事项。
3。分组研究几种固体的主要性质。
4。记录固体主要性质。(完成课本上的表格)
5.分组汇报,交流。(说说用到哪些测量工具,如何测量)
拓展
引入
探究活动
一.活动:“混合、分离固体”
1.混合黄豆、小米、沙等固体,再想办法将他们分离。
2。讨论:所有的固体都有形状和体积吗?
3.交流:将分离物体的方法和理由与同学交流。
二.活动:“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1.分组按研究固体的方法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2。各组互相交流、汇报。
拓展
引入
谈论:不同液体的性质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探究活动
一.活动:“混合不同液体”
1.猜想混合不同液体后会出现的现象。
2。试着混合不同的液体,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二。活动:“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1.准备典型的固体、气体和液体。
2。通过式样比较它们的不同。
3。考虑怎样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
拓展
板书设计
7.冰、水和水蒸气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
教学过程
引入
1.师出谜面:“透明无色,有时摸的着,有时抓不住,离开了它我们活不了”
探究活动
一.活动:“化冰实验”
1.谈话:“你玩过秋千吗。”2。观察课本上的图,说说男同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问题:“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4。根据小鼠标的提示完成“我的观点”
二。活动:“动还是静?”
1.回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实验1:让冰自然融化,每隔两分钟观测一次。
3。实验2:加热冰,记录冰化成水及沸腾时的温度变化。
4.两小组合作,分别完成其中一个实验,做好记录。
5.完成课本上的实验记录表。
拓展
引入
1.将实验记录与大家分享。2。互相评价
探究活动
一.活动:“统计分析”
1.根据实验记录表分析冰的温度,溶成水时的温度;水沸腾时的温度,所需的时间,继续加热后水的质量是否改变?
二.交流活动。
1.交流实验中的成功和失败。
2.小结水的变化及所需条件。
拓展
引入
探究活动
一.讨论会
1.甲杯和乙杯中的冰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
2。在什么条件下液态的水能沸腾?
3。小结水的三态变化定义。
二.自学“物质的三态临界点”
1.自学科学在线。2。交流自学成果。
拓展
板书设计
水的三态变化
8. 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
教学过程
引入
1.生分组比赛,看哪组最快,方法最多。
探究活动
一.活动:“水到哪里了?”
1.谈话:“说说纸里的水到哪去了?”
2。看课本插图说说这些水到哪里去了?
二.活动:“写字游戏”
1.教师用湿布在黑板上写一个字。
2。生观察这个湿字。
3。说说你的发现。
4。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拓展
引入
1.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
2。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
探究活动
一.交流活动
1.说说我们找到的生活中水不见了的例子。
2。比一比哪组的小车组装的得又快又好。
二。活动:“理解蒸发”
1.看课本理解蒸发的定义。
2. 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蒸发。
拓展
引入
1.生各抒己见。
探究活动
一.活动:“研究蒸发的快慢”
1.猜想:水分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2。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分组讨论,提示: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示)3。动手进行对比实验。(提示:控制好变化的条件,认真记录)
4。得出结论。(可以用什么办法再次证明我们的结论)
5。完整地介绍我们小组的研究经过。
6。互相评价,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见解。
二.交流:“在什么情况下,水分蒸发得快一些,说说理由”
1.小组交流,共同总结影响按蒸发快慢的因素。
2.说说我们是怎们证明的。
拓展
猜 想?:水分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
板书设计
8.水到哪里去了
蒸发:水
9. 雨的形成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 能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2.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研究。3.能设计模拟试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
教学过程
引入
一。(创设情境)感受自然界的雨
1.请生观看课间展示下雨的情景,激发质疑。
2。请生说说下雨的感受。
3.猜想雨的形成。
探究活动
一.活动:“找一找小水珠从哪里来”
1.从课本图上找一找哪里出现了小水珠。
2。猜想这些小水珠从哪里来?
3。互相交流我们的猜想。
4.参照课本提示进行实验。
5.分析对比实验,思考为什么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
6.由对比实验联想到小水珠形成的条件。
二。讨论活动
1.分组讨论 :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2。谁的解释更有道理,为什么?
拓展
引入
课前交流会
1.请生将找到的生活例子与大家分享。2. 自由举例。
探究活动
一.活动:“雨的形成”
1.分组设计研究计划。
2.分组按计划开展探究活动。
3.记录实验方法和现象及结论。
4.试图用多种方法检验我们的结论。
5. 分组汇报、交流,互相评价。
教学过程
引入
引导:怎么帮帮农民伯伯救救稻田?
探究活动
一.活动:“认识人工降雨”
1.自学“科学在线”的内容。
2。用自己的话解释什么是人工降雨。
3。看课本理解什么是可逆变化。
4。举更多例子说明什么是可逆变化。
二.活动:“写一篇科学童话”
1.命题作文:小水滴旅行记。 2.提示:需要用到一些科学术语。3.说说自己的构思。4.自主完成作文。
拓展
板书设计
水蒸气
雨的形成:
1。猜想
10.周围的生物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
教学过程
引入
师讲授:在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许多生物,科学家们目前知道的生物大约由150多万种,他们认为至少还有三四千万种生物等待我们去发现、鉴定
探究活动
一.活动:“观察、记录周围的生物”
1.制定小组观察计划。
2.完成小组观察计划,准备寻找的材料和工具。
3.说说寻找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4.分组寻找(室外活动)。(教师从旁观察,及时指导。)
5.小结:我们的活动感受。
6.整理工具,洗干净小手。
拓展
引入
1.提出疑问:“它们有什么不同?” 2.生观察比较蝴蝶和蝴蝶标本的不同。
探究活动
一.交流活动:“寻找到的生物”
1.分组汇报我们的寻找收获。
2。统计小组和全班的记录数据。
3.思考:为什么有的小组发现的种类多,有的小组发现的少?
二.活动:“周围生物介绍会”
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
1.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介绍两种生物。(要求说出它的特征和生活环境,我们在哪,怎们找到的?)
2.简单记录他们的介绍。
3.引导互相评价。
拓展
引入
1.教师讲达尔文的故事。
2.说说故事教会我们什么?
探究活动
一.活动:“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1.讨论:我们怎么判断研究对象是有生命还是没有生命的呢?也就是说,生命有哪些主要特征?
2.看“科学在线”了解科学家是怎么区分的。
3.重新检验本小组对生物的观察记录,并做适当的调整。
二.活动:“看图区分生物”
1.(参照课本)看看有什么生物和非生物。
2。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分类结果和理由。
拓展
板书
寻找到的生物:凤仙花、竹子、青蛙、小鱼、蜻蜓、蝴蝶、毛毛虫、小鸟……
统计:小组共找到
11.种茄子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
教学过程
引入
一.(引起学生兴趣)师事先准备好一根茄子
1.你认识它吗?
探究活动
一。活动:“了解植物的生长”
1.谈话: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2.说说你喜欢哪些植物?你了解关于它的什么知识?
3.选择一种适合的植物了解它的生长过程并把它记录下来。
二。活动:“查找资料”
1.引导:你打算用什么办法在学校找到我们所需的资料?
2.说说到图书室查资料的注意事项。
3.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图书室查找资料。
4.及时记录资料。
拓展
入
1.谈话:你认识这些蔬菜吗?
究
活
动
1.看看我们准备了哪些材料。
2.按照课本提示将茄子的种子播进花盆的土里。
3.将小手洗干净。
拓展
(第三课时)(复习课)
引入
1.把在照顾茄子过程中的点滴与大家分享。(说说怎样浇水、施什么肥、茄子是如何变化的等等)
探究活动
一.活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1.学习课本上的种子发芽率公式。
2。根据课本提供的公式计算自己植物的种子发芽率。
3。小组互相交流种植经验。
二.活动:“记录茄子的一生”
1.分组讨论设计多种记录茄子生长过程的方法。
2。参考课本的提示方法。
拓展
板书设计
种子发芽率=种子发芽总数 / 播下的种子总数×100%
12.植物的生长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
教学过程
引入
自由发言。
探究活动
一.活动:“描述植物的一生”
1.我们种植的植物在从种子到果实的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主要时期,从自己的记录中找一找。
2.分析我们的记录表。
3.分组展示我们的实验记录。
二。交流活动
1.将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变化与其他同学交流。
2.分组交流我们的种植经验。
3。引导思考:种子发芽需要什么?
拓展
引入
生互相参观学习。
探究活动
一.活动:“怎样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1.谈谈自己的种植经验。
2.小结:怎样才能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3.讨论:哪些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4.交流我们的文字记录。
5.把大家的意见总结下来,完成课本上的记录。
6.查阅资料,看看我们的总结一致吗?
二.交流活动:“感受劳动美”
1.结合自己的种植经验的体会,谈一谈现在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解。
引入
1.生自由发表感想。
2.说说校园里有什么植物。
探究活动
一.活动:“绿化校园,美化生活”
1.分组交流校园中适合哪些植物。2.分组制定校园种植计划。
3.实地考察校园环境。4.改进我们的设计方案。
二.自学活动:“太空种植”
1.自学“科学在线”。
2.交流自学成果。
3.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太空种植的知识?
拓展
板书设计
植物的一生:
13.养小鸡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
教学过程
引入
1.生各抒己见。 2. 看图初步了解。
探究活动
一.活动:“小调查”
1.哪些同学饲养过小动物,有什么经验和体会?
2.统计全班同学的饲养情况,填写课本表格。
二.交流讨论
1.讨论:小动物刚出生时需要受到怎样的照顾,生长过程发生了哪些变化? 2。分组介绍我们的经验和体会。
拓展
引入(猜谜)“身着羽毛衣,头顶小红冠,小嘴尖又尖,爱吃虫和米”
生猜谜底。
探究活动
一.活动:“制定养小鸡的计划”
1.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查找资料或向有经验的人了解饲养知识。
3。分组制定饲养小鸡的计划。
4。看看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拓展
引入
请生将找到的有关小动物饲养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探究活动
一.活动:“制作小鸡生长情况记录图表”
1.分组自由讨论。
2.参照课本的提示进行设计。
二.活动:“制定研究计划”
1.谈话:“关于小鸡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你想研究什么?”
2.制定我们的小组的研究计划
3.温馨提示:在饲养过程中,坚持连续观察和仔细记录是非常重要的,考验大家耐心和毅力。
拓展
板书设计
14. 小动物的生长 类型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1. 能从小动物生长过程的记录中,通过比较找出小动物生长发育的一般过程和主要变化。2.能设计一种生动活泼的方式介绍自己饲养小东物的过程。
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
教学过程
引入
生互相交流饲养体会。
探究活动
一.活动:“整理我们的记录”
二.活动“展示我们的成果”
1.看课本上王佳同学的饲养日记。
2.学习饲养小鸡日记的写法。
拓展
引入
生各抒己见。
探究活动
一.交流活动
1.向同学介绍自己饲养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2.交流科学的饲养方法。
3.讨论:设计个性化记录表,记录影子和温度变化。
4.将其他小组同学的研究成果记录在自己的统计表内。
探究活动
一.活动:“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
1.学习课本上王新叶同学的观察记录报告。
2.交流我们的记录。(汇报不同的记录方式,说说这样记录的好处)。
3.互相评价。
4.评一评哪组的观察记录更仔细,研究成果更丰富?
拓展
板书设计
15.毛毛虫不见了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情感目标
2.能与小组其他人协作观察、记录和制作动物标本。
知识目标
教学过程
引入(创设情景)课件演示:“一条毛毛虫过河,它想过诃,可是河上既没有桥也没有船,它不会游泳,怎么办?过了些日子,毛毛虫自己过河了,你猜猜它用了什么办法?”
1.生自由猜想。 2.生自由质疑。
探究活动
一.活动:“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
1.请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2.怎样证明自己的假设。(提示:可以亲自观察,也可以查找资料等办法来查找答案。)
3.比一比谁的理由更充分,谁的解释更清楚。
4.参照课本上的对毛毛虫生长变化的观察。
拓展
引入
生自由介绍。
探究活动
一.活动:“毛毛虫的变化”
1.分组交流我们找到的毛毛虫的秘密。
2.看课本提供的图片,了解毛毛虫的变化。
3.用自己的话解释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
二.讨论活动
1.讨论:“其他昆虫叶也像蝴蝶一样吗?”(说说自己的观点和证据)
拓展
引入
1.将我们找的资料与小组同学分享。
探究活动
一.活动:“昆虫的一生”
1.介绍一种昆虫的一生变化情况
2.互相评价。
3.看书理解什么叫变态发育。
二.讨论活动
1.全班同学观察到的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又哪些相同和不同?
拓展.根据课本提示学做昆虫标本
板书设计
16.我在长大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
教学过程
引入
生自由发言。
探究活动
一.活动“怎样知道自己在生长?”
1.能找出哪些办法来证明自己在不断地生长发育?
2.向小组同学说说自己的变化,比比谁的证据更丰富。
二.交流活动
1.分组交流我们的变化证据。
拓展
引入
生自由介绍。
探究活动
一.活动: “设计生长记录表”
1.分组讨论:“怎样设计自己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2.选择身体生长的一些基本特征,设计表格记录。
3.填写我们自主设计的表格。
4.根据我们记录的数据绘制生长变化曲线图。
5.分组交流我们的记录。
6.我们还想设计不同的图表来记录。
二.活动:“本领在增长”
1.讨论:我们还有什么在增长呢?2.设计表格记录我们的技能发展。
3.分组交流我们的记录。
引入
生自由发言。(提示:要仔细照顾好我们的身体,注意休息和锻炼。)
探究活动
一.活动:“了解人的生长过程”
1.看图理解人的一生各阶段。2。讨论:如何让我们的生命更精彩。3。讨论:人在不同的生长时期,有哪些主要变化?(试与自己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进行比较)
二.活动:“比较人、植物、动物的生长”
1.讨论:人、动物、植物比较生长过程和变化一样吗? 2。自己设计表格记录,进行分析、比较
拓展
板书设计
17.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
教学过程
引入
1.请根据这些现象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记录下来。
探究活动
一.活动 “液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1.解释生活现象:商店的瓶装液体商品为什么不装满?水没烧开。(参看课本插图)
2。说说我们的猜想。(生自由发言。)
3。记录我们的猜想。
二。活动: “设计实验”
1.分组讨论:“选择什么材料,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
2。看看课本的提示。
3。小组讨论多种实验方案。(记录下来)
拓展
教学过程
引入
生自由介绍。
探究活动
一.活动:“实验验证”
1.分组实验并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提示:用表格的方式)
2。分析表格,得出结论。
3.交流:在实验中,我们有没有增加或减少液体?
4.我们的结论:
拓展
引入
1.仿照活动1来研究。
2.交流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及解释。
探究活动
一.活动:“气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1.猜想乒乓球鼓起来的原因。
2.根据我们的假设设计实验。
3。共同交流得出结论。
二.活动“生活应用”
1.看图解释现象。
2。记录更多的现象及解释。
3。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发现。
板书设计
液体受热、受冷的研究:
固体受热、受冷的研究:
气体受热、受冷的研究: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的性质
18.盐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
教学过程
引入
1.生自由猜测。 2。教师揭谜。
探究活动
一.活动 “混合”
2。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调查表上。(课本67页)
3。根据物体在水中的变化情况进行分类,将自己的标准和结果记录下来。
二。讨论活动
1.分组讨论:“物体在水中的变化有什么不同?食盐和糖去哪了?”
2。理解什么叫溶解。
拓展
引入
生自由发言。
探究活动
一.活动:“分离”
1.选择工具分离不溶于水的物体。
2.试用不同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3.记录我们的不同方法。
4.分小组交流多种方法。
教学过程
二.活动
1.自主学习。
2.交流学习心得。
拓展
引入
探究活动
一.活动:“分离溶液与溶质”
1.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选择一种或两种方法试一试。
3.将自己使用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与同学交流。
二.交流活动
1.夏天出汗后为什么会在衣服上留下白色的东西?
2.理解什么是可逆的变化。
3.举例说明更多的可逆变化。
拓展
板书设计
活动:“混合”:沙、铁粉、食盐、锯末、白糖
分类:标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