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代教育的特征 (★)

(2011-03-12 23:59:12)
标签:

杂谈

当代教育的特征 (★)


1 .教育的公共性: 教育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面向全体人民,为全民服务。当代教育是面向大众的教育。
2 .教育的生产性: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教育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
3 .教育的科学性:科学教育是当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同时,教育的发展也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
4 .教育的未来性:当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要求,从当前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出发,而且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面向未来。
5 .教育的国际性: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要面向世界。
6 .教育的终身性: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当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

补充之五:掌握二十一世纪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 (★)
1 .教育全民化
    全民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道德发展的需要。全民教育是广义的,其范围从学前教育到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涉及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不定形教育,学校与丰富的学习环境结合在一起。全民教育是一项新的社会责任,赞助者、家庭和非政府组织都无一例外地贯彻这一政策。
2 .教育民主化
    “参与和平等思想是教育民主化思想的精髓。关于参与,提倡地方分权、地区自治和学校自主;家长、居民、教师、科研人员、学生、社会各部门参与教育管理;参与项目扩大,包括经费、课程、教学法、人事、决策等;工商界、科技界、政界、新闻界、文艺界、法学界等社会各界参与重大教育决策及科研决策。关于平等,不仅是发展教育所必需,而且是实现社会平等所必然,可以说,“教育是通向平等的人口”。平等原则和能力原则是互补的,不应使一个目标屈从于另一个目标。教育平等对个人,对社会、民族、国家皆有益而无害。只要教育方法得当,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学到同样的知识,都可以得到发展。
3 .教育信息化
    教育不仅培养适应于信息化社会的人才,而且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育科研。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让学生学会收集、选择、处理和创造信息;促进学校教育手段的信息化包括摄影机,录音机、录像机、反映分析器、语言专用教室、程序打字机、电子学习台、闭路电视、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等等;进一步建立信息库、信息网络等等。
4 .教育个性化
    教育个性化大致有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制度越来越具有不同的个性和特色;二是不同的教育者尤其是教师的教育工作越来越具有不同的个性和风格;三是在不同的教育背景下和教育环境中所培养的人越来越具有不同的个性和特长。
5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注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强调教育规模、布局、比例、结构合理,强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数量与质量的统一,强调经费和人员的投人比例、三级教育的发展比例、师生的比例等以及专业结构、学科结构、课程结构等与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相协调。二是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用终身教育的观念观照学校教育,强调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兴趣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掌握,特别是创造性学习品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培养等。

补充之六: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有着诸多层面、内涵丰富、从低级向高级、从不完善走向完善的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教育现代化的一般特征是:
① 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也发展他们的体力。不仅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同时也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的充分的发展。
② 教育开始逐步构建为一个多样的、开放的大系统。打破同步化、集中化,根据受教育者工作、生活、年龄等不同特点,从学制、课程、质量标准到具体的培养方式,进行改革,尽可能为受教育者提供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使他们能在多种选择中必能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形式。打破学校教育的封闭的、一统天下的局面,积极寻求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单位教育的合作。
③ 在教学上表现出革命性、创造性、灵活性和个性化的特征。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增强学生的创造性,丰富学生的个性。
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特征是教育的民主化和教育的主体性。教育的民主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使受一定程度的教育成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即满足所有公民受教育的愿望。二是指教育过程的民主化。教育的主体性也有两层含义,一是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自由地负责;二是给教育者以自主权,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补充之七:开展创新教育的几点建议:
第一,以创新型教师为前提,带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新观念,强化素质,具备创新的基本能力。
第二,以人为本,注重教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激励想象,培养创新思维。典型引路,鼓励创新;教法灵活,引导创新;分析比较,启发创新。
第四,弘扬个性,形成创新精神。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在“模仿”中创新,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特长。
第五,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都要重视创新,形成创新教育的合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