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策略的探讨

标签:
投资思考 |
分类: 股市感悟 |
XXX)
|
|
XXX 10:54:19
|
XXX 10:54:41
|
其实,从小公司挖牛股这思路 是肯定对头的
投资成功便是眼光所及,发现的机会得到验证,一个小公司可成长为大蓝筹。
但在这个过程中,持有也是重要的,收益体现在整个过程
中,而这个过程,也有100亿到500这个阶段。
尤其是特大牛股、因其特有的基因不错、上市后通常会高溢价,往往起点并不低,便是从30亿开始起步,要符合特大牛股的定义,比如之后有10倍甚至20倍涨幅才称得上大牛股、这也必需跨越200亿之上的台阶,从30到100、与100到300、往往有时后者更加快速。
可以发现、许多小公司在朦胧期、因为不确定性太高、往往不是基金这类资金的选择,这期间、往往电梯往复、相当磨人。而一旦最后因业绩开始显现、公司质地也明显好转达到基金建仓标准,则大量的资金进入便很快地提前将公司股价推高。当然、前面说过、大多平庸的公司,因为此时也到了证伪期、如果没有看到这种牛股特质、业绩与发展也不达预期,则公司的发展空间便给封死了、股价也便来到尽头。
特别是目前许多牛股,很多还是量化宽松环境下产生、通货膨胀与资金洪流也推高了公司上市后的起跑点,许多公司如果质地不错,一上来便搞到了50亿、甚至60亿。这时候如果过于严格控制所选择的公司市值要偏小。则选出的公司,因质地较差、其未来的长跑能力可能相当欠缺。因为、上市后的公司所处阶段不同,可能造成市值差异外、如果各方面差不多的新公司,市值较小,只说明一件事情,这真金白银的投票、便说明这公司相对较差才不值钱。因此、对于我目前来说、2012前年挖小市值黑马的选股策略,在目前大量扩容,之后注册制下、不能够仅以小为美。
另外从持有信心与操作上来说。
因为挖的小市值股票, 不确定性大、有时其优质公司仍需证明、这时碰到波动、持有信心便会受到影响。大跌后也不敢补仓甚至于逃跑、这也许便刚好做反。操作上的从容与优雅,是在信心的基础上建立的。反之、如果是持有已经从30亿涨至100甚至150亿有三倍到五倍收益在手、而其股票空间仍看不到开花板、则这类股票在股灾后因调整而便宜后,则又出现了加仓操作机会、此时的持有也好、买入也好、会更加从容,因为你心中已经有了底气,对于股票的认识也已经很全面与了解,尤其是建立了信心。所以、选择与持有哪一类型的股票、都在于自己的了解与对于公司的判断。重点放到对公司的认识上:公司发展停滞了吗?公司是否仍处于高速发展周期?对比美国这种发达国家、同类细分行业公司龙头的市值空间是否仍相差巨大?特别是与人相关的行业,我国可是美国的五倍之多。总之、要想抓到大牛股、还得抱住大牛股,在市值100亿之上的成长区间,我认为也不可轻易放弃、再总将希望寄托在挖到从很小涨大、三倍,五倍到手。因为这种挖掘、对应其不确定性、总有失手的时候、几次失手下来,效果便不如守已经挖掘成功、耐心等待其长更大这个过程。
再说、何以为大? 到了多大便一定不能拿?
这也是与行业和公司本身的地位来看的。我认为在中国这种发展的黄金年代、很多公司都有机会做大。
便是现在已经给很多人放弃的银行股票,请看今天浦发银行
在股灾后创历史新高。
在中国、银行股票也是Tenbagger、06年07年浦发是大牛股、从08年股灾后、又基本上是十倍大牛股了。
这个如果说起来是较大的股票吧、但因其所处上海这个中国最具活力的大城市,又向全国扩张。比工商银行来说、其成长性便强多了,这种大体量的都可以这样涨、我不明白为何太多的人没有持股信心。
所以、总结地来说。
我之后并不以唯小而美、眼光所及、发现优质公司并可以有成长基因,在中国目前黄金年代所给出的一条长长的雪道上、一定有更多的新兴行业小公司、中型公司、甚至大公司、都可以长大。而在这长大的过程中,我们获得收获。
后一篇:2015年投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