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故事。。。
一套新房装修后要出租、主人非常爱惜、因是新房、如果让不合适的租客住搞坏会心疼、所以对于租客非常挑剔。最后“理性”地选了一拨又一拨,女儿对妈妈反复挑选租客都厌烦了、再也不管。直至很久后、有一次代母亲收租、去房子见到了哪一个母亲精挑细选的租客,却是一个和自己一般大的女孩。这是一个各方面似乎都不符合的女孩子、生活大大咧咧、东西乱扔乱放、房间搞的乱七八糟,租金有时都不能够按时交上。女孩回去问母亲选了半天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明显各方面都差劲、不如原来很多来求租拒绝了的租客、老妈嗫嚅了半天才说:只因当初看到她的背影感觉恍恍然像你。
典型的“理性”挑选、“感性”决定!
刚刚公布三季度报的300142沃森生物,大亏1.5亿令人非常吃惊,三季度亏损9千万是怎么回事呢?再度引发部分群友对公司的强力质疑,出乎意料的结果引起对公司管理层的信任危机,很多群友希望我评论下三季报。只看投资大逻辑的我却说不出什么,如果以为我比别人研究的更深、了解更多、则我从来都是令人失望的,在我发表一通“莫名其妙”的观点后、可能有群友再也不能忍受这样一个无能却称呼为“群老大”、直接T群退出也可以理解。我非常佩服茅台酒投资者“懂”宝珍大师、也佩服广汇能源的投资者广汇股吧老大“焦”大师,我确实是真佩服、而不是讽刺和挖苦。能够将自己投资的公司了解得如此清楚、某些细节可能比董事长还了解真心不容易。但佩服归佩服、他们的结果却是一个裸奔不“懂”、一个烤“焦”直接爆仓。因此、一码归一码、投资并不是“理性”地分析、深入地研究便可以的。
都明白投资便是买入公司部分股权跟随老板创业的道理、但这老板是否值得跟随、是否可以令人信任,却全看各人的眼光!网络上盛传马云20分钟说服了风投的投资人孙正义对他投资,牛。然而是否也反过来说明了风投马云的软银孙正义才是大眼光!这么快便看准了马云可以信任?要知道看错了、这钱可是丢在水里了、响声都听不到一个。这么短时间的决定不是“感性”难道是“理性”?其实说到沃森管理层是否要信任、群友向我要解读,我也可以大谈一些常用方法:比如看视频访谈啦、听他的谈吐啊,从了解他的人中听取介绍啦。了解老板他成功前的信用、做生意时的口碑,等等。。在网络百度上搜索下“如何研究了解一个人”、将会告诉从他的爱好、做事情细节、还可以请群内会看面相的“高人群友”来看下李老板的面相啊、有N个方法来认识管理层。。。可得不到真相的细节研究、讨论下去、真有意义和真的很重要么?我只要说一句俗语、我看你如何反驳我:知人知面不知心!
这句话多有内涵啊。所以、研究公司管理层、我也自有我自己的角度、我会中庸地看待这些,来研究得到我自己的结论。有的东西不是我不说、其实确实说不清楚,各人生活阅历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综合一些公开信息后、其判断和推论是完全不同的。对于我一秒钟可以有答案的,有的人可能一个月想不明白。这样说、我似乎不太谦虚、便这样来表述吧、让有的人听到舒服点。广汇老焦搞到的哪一些细节甚至“内幕”、令广汇投资者在股吧听的头点得如小鸡啄米一样的分析,我花二年也找不来一条以显示我能耐啊!沃森股吧也有一位“大神”、发表的信息似乎也总是很广很多啊,但为何在我们投资沃森差不多要翻倍时、才听到其说差不多要解套了?
哈。。。所以、与其研究他人怎样、可怜地期盼老板是一个“好人”、不会害你,不如看老板和他的团队现在的利益是否已经与你捆绑在一起、你输、他输的更惨。
将希望寄托在不可靠的知人知面不知心的“人”上面、永远不如共赢可靠。
因此、我的成本比其团队的增发价便宜,我便有底气。
国家其实也一样的、制度不变、贪*官不止啊,对人的自律期盼太高、便是失望,而最后制度制约、便有希望。别去期盼老李是圣人,要看到其有向善的一面、而自己又与其利益一致、便可心安。
所以、投资还是一个综合性的逻辑推理与概率抓取。大部分时候是模糊数学而非精确绝对。
感性与理性、要综合、而不要偏废。甚至有时感性比理性更起作用。沃森的老板李云春一句“让中国的孩子用上世界最好的疫苗”、加上取名“沃森”这个名字的由来,便令我如同一个母亲看到了女儿的背影、租客(投资标的)便是她了。不了解“沃森”的意思、可以百度、而李云春为何将“沃森”做为公司名字、亦可看出他的抱负。人是有感情的、有时、在感情的驱使下,有比理性赚钱更加重要的感性信仰,投资沃森今明二年我是跑不过很多投资热点军工的朋友了,我不反对他们借力直上云霄,但我知道、我是不投资军火股票的,对于军火的厌恶、对于救人的疫苗的热爱、这便是屁股问题。拿来可以翻五倍的军工股票也别和我讨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