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文达宋荣贵炒黄金10天内狂赚2193万 被山东济南泺源工行以不当得利划走

标签:
樊文达宋荣贵炒黄金10天内狂赚2193万山东济南泺源工行划走杂谈 |
http://s16/middle/783bd707gc359ab8e4e1f&690被山东济南泺源工行以不当得利划走" TITLE="樊文达宋荣贵炒黄金10天内狂赚2193万
“黄金交易”第一案:两人10天获利2100万
记者观察·民声4月30日报道
两个年轻人10天内炒黄金获利2100多万,20几天后,该巨额资金被银行以“不当得利”为由划走,并要求撤销二人在此期间的“非正常”黄金买卖交易。
由于此案涉及金额巨大,波及全球排名前三位的上市银行之一——中国工商银行,因而被称为“中国黄金第一案”。
狂赚2100万生事端
“工行仗势豪夺,严重侵害了我们投资者的权益,我们感到气愤,但也很无奈。真不知道这次是什么结果,工行毕竟太强大了。”宋荣贵的忧虑一如既往。
同年7月27日,工行泺源支行认定宋荣贵二人的交易具有明显的恶意操作性质,根据《中国工商银行个人账户黄金买卖章程》(以下简称“《黄金买卖章程》”)的相关规定予以取消,并当即将其账户上的资金划归工行。同年8月3日,宋荣贵收到《关于取消个人账户黄金买卖委托交易的通知》时,账户资金已被工行划走。
不久后,工行泺源支行、中国工商银行济南市分行、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向济南市公安局经侦队报了案。不过据了解,公安部门有关人士翻阅了诸多法律条文,最后也没有找到宋荣贵违规的法律条款,因而没有立案。
案件重大迟迟不开庭
2007年6月28日,工行泺源支行将宋荣贵起诉至济南市历下区法院,要求撤销宋荣贵2006年6月29日至该年7月8日期间的非正常黄金买卖交易,但之后,却一直没有济南市历下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的消息传出。
同时,在业内,以及知情人士几乎一致认定“事件极具价值”的情况下,令人奇怪的是,济南市相关媒体对此案的关注和报道少得可怜。
案件开庭前夕,记者来到原告所在地,位于济南市泺源大街66号的工行济南泺源支行。因该行行长吕爱琴“恰巧”去杭州开会,办公室主任杨卫东接待了记者,当记者提到采访事由,他面露诧异,“这个案子不是都过去了吗?”当了解到记者已知该案将要开庭后,杨卫东表示,“这个案子太敏感,我们泺源支行不是一级法人单位,没有对外发布信息的权利。你们想要了解情况就去找分行。”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了“济南市政法委曾经出面协调这个案子”的说法,为证实其真伪,记者找到了济南市政法委宣传部门的孙德龙处长,他坦承听说过案子,但对于外界的说法不予认可。“我们只收到过工商银行以信访材料形式转来的希望公安机关立案的投诉,并没有协调过,公检法机关联合办案,政法委才可能出面协调,而且协调必须有领导部门的批示并经过相关程序。”
在随后对相关机构的采访中,很多人也都认为这个案子很有意思,但当记者要大家表达看法时,绝大多数人又都表示“不好表态”。
当事人:网上正常投资收益
银行:有明显恶意操作性质
律师:中国黄金第一案
本报广州21日消息 昨天下午4时,天涯论坛上一条名为《网上炒金获利千万银行以不当得利强行划走》的帖子引起了网友的热论,帖文称,10天时间,两男子使用原始资金27000元,网上进行黄金买卖交易,获利2100多万元。但资金很快被开户银行以“不当得利”为由划走,并一度将二人扣留。由于此案涉案金额巨大,并挑战法律空白,当事人的律师称其为“中国黄金第一案”。
电话委托异地低价炒黄金
据报道,2006年5月30日,樊文达从江西携款2.7万元出差到山东济南,并看望大学同学、28岁的宋荣贵。因为携带现金2万多,而自己的身份证早已经过期,还没有时间去补办,樊文达就用宋荣贵的身份证在某银行开设了黄金买卖账户。由樊文达操作,通过银行提供的个人账户黄金买卖交易系统,采用电话银行方式,开始做黄金买卖交易。
自2006年6月29日起,樊文达发现了一个异常现象———从那天起,自己的每笔交易都会赚钱。于是,樊文达开始输入远远低于即时正常黄金价格的买入价格,并逐渐探底。当时黄金市场的即时黄金价格为每克160元,而樊文达竟然最低探到每克142元也能成交。于是,樊文达开始了全盘的即买即卖反复操作,截至7月8日,共操作买入交易65笔,卖出交易61笔,获利2193万元。两人用了仅仅10天的时间,从穷小子变成了千万富翁。
核对账户被银行扣留
7月12日,开户行银行电话通知宋荣贵去银行核对账户。第二天宋荣贵来到了银行,随即被银行扣留。
银行先是以侵占国家资产、涉嫌洗钱、扰乱国际黄金市场等罪名威逼他签订一份银行早已准备好的协议,将所有资金转入银行账户。在银行的威逼利诱下,宋荣贵被迫在挂失单上签了字。银行非但没有给他回执单,还要求宋荣贵再次办理一个解挂手续。宋荣贵拒绝了银行的这一要求。
在律师的强烈要求下,宋荣贵才被允许回了家。
7月27日,银行在没有通知账户所有人、更未经账户所有人的同意,就自作主张将账户所有人宋荣贵和樊文达共同拥有的账户资金21951513.51元划归自己。
银行认定其恶意操作
银行认为,宋樊二人通过电话委托操作黄金买卖非正常交易,其在每次委托交易前均通过电话银行查询即时正常的黄金价格,然后输入远远低于查询价格的买入价格,即买即卖反复操作,具有明显的恶意操作性质,根据《黄金买卖章程》的相关规定应当予以取消。开户银行向济南市公共安全专家局经侦队报了案,公共安全专家局有关人士却没有找到宋荣贵违规的法律条款。
宋樊将某银行告上法庭
宋荣贵和樊文达一直想不通,2100多万元网上黄金投资收益,为什么会被银行划走:“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权力?”2007年4月,宋荣贵向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法院递交了民事起诉状。
据悉,此案将于近期在济南开庭。
炒黄金狂赚2193万该归谁
王
健( 2008-1-7
10:59:07)
因为替人开账户炒黄金赚了钱却惹上了官司,这让28岁的宋荣贵有点想不通。
2007年6月28日,宋荣贵收到了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济南市泺源支行(以下简称“工行泺源支行”)的民事起诉状。工行泺源支行请求法院认定宋荣贵炒黄金所得2193万元是不当得利,并撤销其在2006年6月29日至7月8日期间的非正常黄金买卖交易。
买卖黄金,10天创造另类财富神话
2006年5月底,樊文达携款27000元从江西南昌到山东济南出差。
樊文达是宋荣贵就读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时的同学。两人一直亲如兄弟,毕业后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时常还能见个面小聚一下。
一切缘起于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济南分行的黄金买卖业务。
樊文达说,有一天,他从报纸上看到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济南分行宣传黄金买卖业务的消息。他觉得这是个新业务,风险低,又不用交印花税,比较划得来。他决定一试身手。
然而,当5月30日,樊文达到工行泺源支行开户时,才发现自己的身份证已经过期。这时候他自然想起了老同学宋荣贵。很快,宋荣贵赶到了银行。他用自己的身份证申请开立了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并办理了灵通卡,开通了电话银行业务。
在樊文达看来,黄金买卖业务和股票业务是一个道理,无非是“高抛低买”罢了。然而,他的股票知识在黄金市场上一开始还是栽了两个跟头。
“一开始我是通过电话银行委托交易的方式高价买入,希望黄金价格上涨后再卖出。结果黄金价格波动很小,只好忍痛割肉卖出。前两笔都赔钱了。”樊文达回忆道。
此后,樊文达通过中国工商银行提供的个人账户黄金买卖交易系统,采用电话银行方式,又做了几笔黄金买卖交易,结果有赚有赔,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炒黄金的热情。所有的事实表明,一切似乎都还正常。
2006年6月底的一天,樊文达要回江西南昌的公司述职,因为炒黄金只能在济南操作,他在走之前就进行了电话委托挂单。当时黄金市场价格为每克160元左右,樊文达输入了买入价格145元,并进行了5天的委托期。三四天后,樊文达从江西述职归来,他通过电话查询,黄金市场价格依然是每克160元左右,而自己的委托交易竟然在当天就成交了。这让樊文达惊喜不已。
“可能是黄金价格跌了!”樊文达也没有多想,因为要急着回东北老家,他又进行了电话委托挂单,输入黄金买入价格142元。7天后,他探亲回到济南。头一件事就是查他的黄金买卖业务。“黄金市场的价格还是160元,而我的委托当天下午就成交了!以前电话预约都是5天左右才能出交易结果。”这让樊文达感到很诧异。
于是,樊文达如法炮制,开始输入远远低于即时正常黄金价格的买入价格,并逐渐探底。当时黄金市场的即时价格为每克160元,樊文达发现,最低探到每克142元能成交,低于142元就再无法成交。
抓住这个机会,在此后几天里,樊文达开始通过电话委托进行全盘的即买即卖反复操作,截至7月8日,共操作黄金买入交易65笔,黄金卖出交易61笔,获利2193万余元。
短短10天时间,樊文达就把2.7万元变成了2193万余元,创造了黄金市场上的一段财富神话。
然而,仅仅过了19天,这笔两千多万的巨款便被银行以“违反中国工商银行个人账户黄金买卖章程”为由强行划走。
多次交涉,银行坚持黄金交易无效
7月13日,正在济南一家管理咨询公司上班的宋荣贵突然接到工行泺源支行的电话,请他到银行核对账目。这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当天上午10点左右,宋荣贵如约来到工行泺源支行。一进银行办公室,他就感到气氛有些异常。果然,还没等他屁股坐热,几位银行工作人员的连珠炮式的话语一下子就把他弄懵了。
“你非法炒黄金的行为侵占了国家资产!”“你涉嫌洗钱!”“你扰乱了国际黄金市场秩序!”从没有见过这种场面的宋荣贵赶紧给樊文达打电话,询问是怎么回事,结果电话始终无法接通。
见宋荣贵手足无措,一位银行工作人员拿出一份事先打印好的协议,让宋荣贵签字。据宋荣贵回忆,协议的内容大体是他同意将自己银行账户上的全部资金转入银行。遭到了宋荣贵的拒绝。无奈之下,银行一位工作人员又要他将自己的灵通卡挂失。
宋荣贵一考虑,灵通卡在樊文达手中,如果自己办理挂失,灵通卡账户中的资金理所当然地就会被冻结。这样一来,无论是自己,还是银行都取不出钱来,所以至少卡里的钱是安全的。于是,他就按照银行工作人员的要求签了储蓄挂失申请书。
让宋荣贵没有想到的是,银行对他的灵通卡挂失申请处理结果为:2006年7月13日,解挂,换卡。也就是说,宋荣贵申请挂失,银行当天就为他换了新卡,而他却被蒙在鼓里。
更让宋荣贵气愤的是,工行泺源支行已经为他换了新的灵通卡,却不告诉他,而且声称:“事情还没有处理结果,灵通卡不能给你!”
几天后,在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的过问下,宋荣贵、樊文达再次到工行泺源支行交涉。然而,工行泺源支行依旧认为宋荣贵炒黄金所得2193万系不当得利,是通过非法交易手段得来的。因为按照宋荣贵和樊文达的投资额度,炒金最大的收益不会超过两万多元。工行泺源支行提出,可以给宋荣贵、樊文达一万多元的补偿,但是不会同意他们将钱划拨回转的要求。这次交涉不欢而散。
诉诸法律,是不当得利还是违约行为
由于多次和银行交涉无果,宋荣贵决定通过法律手段讨回公道。然而,高昂的诉讼费变成了横在他面前的“拦路虎”。
“要想打官司仅诉讼费就高达11万。我工作时间不长,根本付不起这笔钱。”宋荣贵说。在咨询相关律师后,宋荣贵才明白,银行既然给他开立了个人结算账户和黄金买卖账户,事实上已经和他形成了储蓄合同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他可以要求工行泺源支行履行储蓄合同,支付一定数额的存款。
2007年4月17日,宋荣贵一纸诉状将工行泺源支行告上了法庭,请求法院依法判决泺源支行立即履行合同义务,并向自己支付存款50000元人民币。
接到宋荣贵的起诉状之后,工行泺源支行也对宋荣贵提起了诉讼。他们坚持认为宋荣贵炒黄金所得2193万是非法获利,其非法获得的利润属于不当得利,不应得到法律保护,要求法院撤销宋荣贵在2006年6月29日至7月8日期间的非正常黄金买卖交易。
由于工行泺源支行的反诉,使案件的标的额超过200万元,宋荣贵的代理律师告诉记者,这个案子目前已经转到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审理。
法律上的利益之争虽刚刚拉开帷幕,坊间关于宋荣贵炒黄金所得的2193万元巨款的是是非非却早已辩论得如火如荼。
由于工行泺源支行自始至终坚持宋荣贵违反黄金交易章程非法交易,而樊文达则说自己所有的交易都是通过电话委托按照语音提示完成交易的,因此围绕着2193万元巨款这一炒金神话产生了诸多猜测。
中国银行一位资深理财师说,当事人进行的是纸黄金交易,纸黄金在电话委托下单的时候有两个价格,一个买入价,一个卖出价。按照国际惯例和挂单的基本原理,只有委托的买入价格比当前国际价格高的时候,委托买入的单子才可以成交。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吴景明副教授认为,银行认定宋荣贵炒黄金所得的2193万元利润是不当得利是没有依据的。他解释说,按照我国法律规定,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如果说宋荣贵钻了银行黄金交易系统的漏洞,取得的是非法利益,那么只能将不当利益返还给受损失的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银行只是为储户提供了一个黄金买卖交易的平台,银行显然不是受损失的人。那么,银行也就无权强行划走宋荣贵炒黄金所得的219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