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金石滩最东边有个海岸岬角,岬角处有个鳌滩景区,景区里遍布着6亿年前形成的古沉积岩地层,岩石色彩纹理变化万千,形态各异。其中有一块“龟背石”最是惹人瞩目,其石面上呈紫红色均匀裂纹,形如龟背,因此成为“龟背石”。
此石神奇,看上去犹如金龟伏岸,早迎朝日,晚送斜阳,夏临海风,冬披寒雪,年复一年,似在证明着什么,又似在期待着什么。人们说这就是古时候的“金龟婿”,他是在等着出走千年未归的心上人。
何来“金龟婿”
晚唐时,有河南李姓公子考中进士,并留京城长安为官。他才情卓著,诗书俱佳,京都世家郑姓小姐才貌双全,慕李氏才名,托人说媒。二人婚成,恩爱有加。几年后,李氏升为三品朝官,成为当朝重臣。得穿紫袍,佩金鱼袋。于是郑府上下为之欣喜,郑小姐自也是乐在心头,庆幸自己没有看错人,终于嫁得“金龟婿”。
唐朝官员佩饰很有讲究。唐朝初年,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鱼袋。武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内外官佩鱼为佩龟,三品以上龟袋为金饰,四品为银饰,五品为铜饰。武则天之后,唐中宗时(公元705~709年)罢龟袋,复佩鱼袋。唐朝三品官虽然配金龟袋不到20年,但民间却留下了为官显赫,得佩金龟的印象。如中唐时的诗人权德舆就在《奉送孔十兄宾客承恩致政归东都旧居》诗中道:“角巾华发忽自遂,命服金龟君更与。”明代沈鲸在《双珠记·西市认母》中说:“珮叮咚,腰挂金龟,近天颜,谈道经帏。”后来,如果有女嫁了身份高贵的女婿,则称嫁得“金龟婿”。
为何“金龟婿”化为龟背石
郑小姐的“金龟婿”自从官升三品,于是就整日在皇帝身边理事,夫妻二人几天难得见上一面。即使在家歇息,也是罗衾未暖,为赴早朝而推开相拥依偎的妻子,匆匆离去。时间久了,本就属意“张敞画眉”和红袖添香生活的妻子对丈夫热衷朝中政治,周旋于“牛李党争”的漩涡里,于弹棋局中左右逢源的日子颇为无奈,同时也难耐那种寂寞深闺里香衾变冷被的空房生活。于是郑小姐劝丈夫不如激流勇退,过一种诗书理云鬓,当镜贴花黄的清静日子。然而已经进入政治热情中的丈夫很难听进妻子的劝告,依然故我,最后致使妻子一年之间很难见到丈夫几面。就是见到了也是喝得醉醺醺的样子,满嘴都是为官之道和升迁秘诀。这倒是应了《红楼梦》里蒋玉菡的那句话:“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男人当归不归,还是什么“金龟婿”!后来,郑家在朝廷党争中败势,全家被贬辽东,郑小姐也一同随家人远赴辽海。不久,李大官人也在党争中失去皇帝的信任,一落而成庶民。这时他后悔当初不听妻子的劝告,如此热衷政治,到头来落得无家可归的境地。
从官场醒来的这位“金龟婿”特别想念他的爱妻,于是跋山涉水到辽东寻找妻子。然而妻子一家不知落户何处,于是他从辽河以西一路打听到了沸流之滨,又从鸭绿江口折到白狼山下,再顺着白浪河一气到了渤海边。在海边,有人说他的妻子随家人到了黄海那边打鱼去了。于是他就来到金石滩,在最靠近大海的岬角处守望。为了让妻子能认出自己,他还特意披上当年在京城上朝时总穿的紫袍。海风朔朔,衣袂飘飘,从潮涨望到潮落,从月亏盼到月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日见帆影,年年有船回,然而就是不见妻子归来。多少年过去了,他没有等来妻子。在海风的吹拂下,他须发变白,腰背变驼,身上的紫袍也碎裂斑驳。他高大挺实的身影渐渐矮了下去,蜷伏下来,最终成了一块“龟背石”。身死而心不甘,石上的龟背状裂纹,似乎还在证明他依然是当年夫妻恩爱时的“金龟婿”;而石上的紫红色,则是他身上披的紫色朝袍褪色而成。
龟背石与“金龟婿”的文学牵连
这个故事似乎到此就结束了,它可能是中国古代无数传说故事中的一个,或让人记住流传下去,或人们将它忘记而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然而幸运的是它与文学有了牵连,让晚唐的著名诗人李商隐写入了诗中。
李商隐的这首诗题作《为有》:“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人们说李商隐这首诗就是写当时郑姓少妇那种事出意料,自怨自艾的心理。殊不知,李商隐本人也有着相似的“金龟婿”经历,但曾娶时任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女儿为妻,而王茂元属于唐朝著名的“牛李党争”中的李党李德裕一派。可李商隐在娶王氏女以前又受到过“牛党”重要人物令狐楚的欣赏与栽培。所以李商隐在仕途发展上总是夹在党争之间,倍受棋局摆弄之苦。虽然他没有如传说中的那位“金龟婿”那般“辜负香衾事早朝”,落得失去妻子,贬为庶人的遭遇,但其感同身受,还是深有体会的。
故事中的郑家小姐,或说李商隐诗中的这位嫁了“金龟婿”的少妇,本来实现了人生目标,但到头来却是“辜负香衾”,误了一刻千金之欢偷,总陷春宵寂寞之孤苦。事与愿违,青春嫁给富贵,最终却被富贵所误。这多少与唐人王昌龄的《闺怨》里“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后来宋人贺铸在《菩萨蛮》词中也写了两句:“章台冶游金龟婿,归来犹带醺醺醉。”人们说这也是写当年那位“金龟婿”热衷政治,每日前呼后拥出入饭店歌厅,喝得不省人事。
不管是从民间传说还是文学作品考察,“龟背石”除了地质学上的概念外,还有一层更为深厚的人文色彩。这正如《渔歌子十叠·大连金石滩》第七叠“龟背石”所写的那样:“六亿年前海石盟,难凭枯烂证初情。从碧落,到苍溟,谁怜裂骨断肠声?”如何征得“初情”?“从碧落,到苍溟”,不正是当年“金龟婿”到辽东来寻找郑氏小姐的过程吗?而当年李大官人热衷官场政治,冷落娇妻香衾,最终又为政治所抛弃。尽管他历经宦海醒悟过来,尽管他历经风波寻妻变为石头,但更多的人还是难以理解他,为了官场政治而沦落如此,值得吗?“谁怜裂骨断肠声”,体内肠断,身中骨裂,呐感呼唤,可又有谁怜惜你呢?
“金石滩美景之一”龟背石
一千多年过去了,人们不仅发现了金石滩,也发现了这位蜷伏在海边的“金龟婿”。“初情”珍贵,在“龟背夕照”这首咏诗中,则对“龟背石”充满了沧桑之下的同情与赞扬:“钗分钿折总缠绵,难觅鸾胶续断弦。幸有金龟遗石在,夕阳影里望情天。”虽然当年“龟背石”的前身曾与爱妻“钗分钿折”,造成情天恨海之悲情,但“幸有金龟遗石在”,后人赋予它更为浓郁的人文色彩,“龟背石”终于成了“金石滩八景”之一。“金龟婿”从此附体“龟背石”,有了海天金石之情感色彩。
如今,当我们凭海临风,站在金石滩“龟背石”面前时,我们应当对“金龟婿”致以问候,一千多年了,你无怨无悔地在这里蜷伏着,浪漫之地,金石有约,你的千年等待已换来世人的理解、感慨和赞叹。君不见,在你面前,不断有新娘新郎,婚纱飘拂,合影留念;在你身后,情人湾柔沙细浪,对对情侣,携手金滩。海风习习,海涛涌涌,一千年,不变的月缺月圆,不变的流光斜阳,不变的金龟白马,不变的香衾早朝。
立于“龟背石“前,在亘古不变的万千自然和人文情态里,我们应当记取些什么呢?记取落寞,记取缤纷;记取心柔软,记取指温凉;当然,还应当记取早朝风雨,记取香衾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