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理查德·里索《九型人格》

(2013-04-21 21:05:12)
第一部分  
一、认识的喜悦
1、心灵渴望获得自由,却总是陷入昏睡和幻觉,它渴望醒来,却只是为了再次沉睡。然而,伴随着每一次清醒,总有某种极其重要的东西被置于我们内心,我们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得到更新。
2、如果你学会了观察自己和摒弃自己的人格习惯,那你就已经步入了精神之中(不论你怎么称呼这一道路),因为没有自我超越,就不可能有精神之路。
3、我觉得,我不再是求知之物的傀儡;我可以更深入的洞察人类,认识每个个体。
4、做你自己的深刻思想的主人,不要接受任何信仰;当你、你的自我通过深刻的推理和论证得到了不可动摇的证词,并使你对某个东西有更充分的认识时,你就达到了融合无间的境界。
5、看到某段描述让你感到焦虑不安时,应该立刻丢开书暂停阅读,直到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感到不舒服。这样越是深思这些,就越能自由开放的审视自己。
6、学会超越自我中心,在心中为他人留下一片空间。当你超越了自我,你的生活品质必会证明一切。你就会达到——哪怕只是暂时的——存在的澄明境界,你的存在就会放射出光辉,并且是自内而外、自你的生活中放射出光辉。这才是自我认识的希望所在,也是自我认识的令人兴奋之处。

二、爱与感恩
1、在生命的每一天继续警车命运的无私眷顾。
2、如果没有他们持久的爱、帮助和理解,就不可能有这本书。

三、理想的状态
1、认识到自身更自由、更具包容性的特质,并激励我们去追求这些物质。
2、我们都在寻找一条道路,引领我们走向更富足、更完善、更仁爱的人生——并帮助他人成就这样的人生。
3、把恶变成善,把生命中的渣滓变成纯金,这就是最深奥的炼金术。
4、打开通向更丰富、更有建树的生活的道路。
5、不寄我们会变得多么健康或幸福,我们永远都是不完美的和有局限的。不要逃离生活遁入空门,也不要想着做人上人、寻求不可能的完美,而应当学会起身迎接巨大的挑战,成为或者说做一个真正的人。
6、自由而又受到必然性的约束;精明而又天真无邪;能向他人打开心扉而又自足自立;坚强而又能屈能伸;专心于最高价值而又能接受不完美;以现实主义的态度看待背负在我们身上的人生痛苦而又要对生活本身充满感激之情。
7、从根本上说,我们的目标是要让九型人格整个动起来,整合每一类型象征的东西,直至能灵活运用所有类型的健康潜能。我们的理想就是要成为一个平衡的、充分发挥功能的人,九型人格的每个类型都象征了我们为达成这一目标所需的各种重要因素。因此,你最初的人格类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应该为你的人格类型做些什么,你应当把你的人格类型作为起点,把自己发展成为一个经过整合的、更接受整体的人。//每个人的目标是一样的:整合全部的健康潜能。无论从九柱图上的哪个位置开始这个过程都无所谓。//这些类型的所有正面潜能都已经存在于我们身上,但自我所认同的只是某一些特殊的人格模式,这些模式无法使我们体验或表现我们的全部存在。整合过程使我们能够发现人格模式的幻觉和局限,从而摆脱它们。当我们这么做的时候,新的潜能(由整合方向的类型所代表)就会出现,且自然地各就各位

四、洞见的作用
1、人类最应当审视的就是自身。
2、除非我们具有洞见,否则就可能与好的、宝贵的东西失之交臂,或草率地断绝实际上仍然值得挽救的人际关系。
3、努力提高洞察力是值得的,哪怕只是为了避免痛苦的后果。认识自己和他人能使我们更加幸福。
4、如何才能具备那种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充实、更幸福的洞察力?
5、逐渐以我们无法预见的方式,走向更为完善的自我:更丰富、更能肯定生活、更能超越自我。

五、共情
1、当我们评判他人的行为时,应当设身处地把自己置于他人的位置。
2、除非我们已认识了自己,否则不可能真正地认识他人;除非我们认识了他人,否则不可能真正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实际上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那就是认识人性。
3、七宗罪:傲慢、妒忌、愤怒、贪婪、饕餮、淫欲、懒惰。

六、自我践行指南
1、重要的是尽量发挥你的特长,而不是一味羡慕他人的力量与潜能。

第二部分    9种人格类型
情感三元组
第二型 助人者
1、明白有人了解你的感受,有人和你一起伤心,关怀你,认真地对待你的需要,尽其所能帮助他人,这一切本身就是危难之际给人最大安慰的源泉。(五、共情)

第三型 成就者
1、形成一种持久的、互惠的人际关系。(三、理想的状态)
2、养育者是他们的镜子,是关心他们、让他们产生有关个人价值的情感和认识的人,是照料孩子和让孩子了解自己在别人眼中形象的人。他们会让自己适应养育者角色的反应和潜意识中的期待。
3、重心转移到了以内心为导向、以及自我成长上,其任务就在于发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公开的和外向的行为。真实是一种非凡的成就,它意味着我们要真心的接纳自我和他人。自我接纳是一种以同情之心看待自我的方式,它无须责难,也无须证明。它是生命的一个出发点,可以成就其他一切。我接纳就是在任何时候都把自我视为一种完整的人类存在,即包括荣耀,也包括内在的缺陷。既能认识到自身拥有的许多天赋和才能,也能大方地承认自己的弱点和局限性。(一、认识的喜悦)
4、他们开始把自己看做是人类大家庭的一分子,并决心在其中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谦恭地利用自己可能具有的才干和地位做有价值的事。(三、理想的状态)

第四型 个人主义者
1、健康状态下的第四型人更像是人性中的精神性方面和动物性方面之间的桥梁,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这两个方面有着清醒的意识。他们能到达人类所能抵达的内心最深处,也能到达人类所能抵达的人性最高处。人性的可能性和人性的困境:人是一种精神性的动物,在两种生存状态之间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上。第四型能感觉到,本性中这两个相互冲突的方面,这令他们感到极为痛苦,但也是一种狂喜。这就是健康状态下的第四型人在最佳状态下能创造出让他人深深感动的东西的原因,他们能通过潜入自己的内心,触及人性的隐秘深处。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超越自己,发现人性的普遍本质,把个人的冲突和不同的情感融入到艺术之中。他们潜入到潜意识的深处挖掘所能找到的真相,在他们创造出的艺术作品中,其他人可以感受到他们的难以言述的情感和想法。(四、洞见的作用)
2、他们与真实的自我和世界有着真实的联系。他们不会局限于既有的经验,而是让自己学着对生活说“是”。当他们向生活中的更多可能性敞开的时候,他们在每个时刻都能体验到更新的自己。能够不停的更新自我,这正是创造力的最高形式,是一种“灵魂更新”,这需要比创作一幅一画、写一本书或表演一段舞蹈更高程度的强调统摄力。(四、洞见的作用)
3、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把其他人作为独立个体来尊重,他们把别人看做是别人,而不是自己的一部分功能或可带给自己快乐的对象。
4、对自身痛苦本质的过分沉思使他们在原地打转,只是强化了他们的自我蔑视和虚无主义。
5、自我形象中最糟糕、最脆弱的一面当成了有关自己的整个真理,排斥了自己实际拥有的许多正面物质。

思维三元组
第五型 探索者
1、能以清澈而充满灵感的理解力来观察事物的人。
2、拥有知识、认识世界乃是最令人高兴的事,人、自然、生命、心灵都因此而快乐。
3、健康状态下的第五型人运用知识,而一般状态下的第五型人追寻知识。
4、第八层级:剩下的唯一可去的地方就是他们内心最深处,但由于他们的内心是恐惧的真正源头,所以也成了他们最后的祸根。
5、他们的自信不是来自技能的积累或大量信息的记忆与收集,而是来自他们与现实世界的真实联系。因此他们不是把自己当做独立于世界的、无助的微尘看待,而是当做世界的强有力的组成部分看待。

第六型 忠诚者
1、自我肯定是一种真正有根基的特质,这根基就在于生命,在于一种只能从一个人的内心最深处发出的支持。他们可以自由的表达出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因为他们已经汲取了内在的勇气之源——充分相信自己。

第七型 热情者
1、为什么连花样繁多的享乐主义生活也无法让自身感到满意,要理解这一点并不十分困难,因为它有一个终极的敌人,即厌倦是无可避免的。
2、如何享受快乐而不是为快乐而活?
3、甚至生命的黑暗面,以及令生命走向终结的死亡的阴影,都无法令他们感到忧惧,因为这些现象也都是他们真诚拥抱的生存的一部分。
4、只要他们专注于生命中真正美好的东西——不是表面的善,而是真正的善,是有永久价值的东西——他们就不可能得不到快乐。
5、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于自己所做的一切,他们对由此而来的经验没有真正的认识,因为这种人没有深思的习惯。他们总是一心两用或者随时准备做下一件事。
6、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一周内看了多少部电影,而不是那些电影对于他们有什么意义。由于他们消费经验只是为了让刺激保持在强烈的程度,所以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基本没有认识。
7、他们过度索求一切,已超过了实际的真正需要,并把高雅的趣味推向了荒淫无度的深渊。
8、令人讨厌的伪君子,仇视他人,只看到别人的恶。
9、他们更加尊重每一件事物的统一性,理解了这个世界并不只是为个人的快乐而存在的,他们不再只是世界的消费者,而更是一个沉思者。他们对一切都保持着一种感恩的心情,这种心情开花结果,使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有一种好奇与惊喜的感受。
10、如果第七型人不知道“体会自己的经验”,那么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毫无价值,都是白费力气。即使拥有最丰富的财物或是最神奇的经验,如果不能够真正吸引它们,则一切都毫无意义。
11、生命中最有价值的经验只有那些在精神与心理上有足够准备的人才能体认到。
 
本能三元组
第八型 挑战者
1、因为拥有权力及行使权力能带来精神和物质上的回报。
2、他们开始相信根本无法让他人走近自己。他们发现自己很难相信他人,所以试图让自己相信他们不需要他人。他们还强固自己的内心,告诉自己天涯何处无芳草。
3、虽说第八型人承认大家需要他们,但常常不相信大家会爱他们,同时又不敢承认自己需要和爱别人的程度有多深。
4、他们虽然看起来强势,可行为却是关切 、有权威性的,而不是专权的。
5、哲学家西勒尔说:“如果你不为自己而活,谁会为你而活?但如果你只为自己而活,那你又是什么?”
6、他们发现,如果运用权力帮助他人,自己的重要性并不会降低,也不会身处险境。他们发现了一种真正的新东西,即爱酷爱就是在世上扩张自己的最有力武器。
7、因为最强烈的欲望无法满足,必将招致最深刻的挫败感。

第九型 和平缔造者
1、第一层级:他们已经与一个永远不可能再分离的人联系在一起,那人就是他们自己。他们不再需要将他人理想化,所以能与他人坦诚相见。达到深刻统一性——自我的统一性和自我与他人的统一性。完全地成为自己,又完全地关联于世界,这真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神秘境界。
2、第五层次:他们的高兴不是真正的高兴,他们的低落也不是真正的低落。一切都维持在平安无事的状态。一般状态下的第九型人甚至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情感已经干涸。因为他们已经切断了与自身情感的联系。他们就像梦游者,身体出现在那里,但对周围的一切毫无知觉。//他们从不深思熟虑,总是深信事情会水到渠成。
3、必须学会接纳痛苦,尤其是焦虑所带来的痛苦。如果能够有意识地接纳痛苦,痛苦便能成为使人警醒的催化剂。能够不断为生活中的痛苦寻找含义的人,不但是能承受痛苦的人,更是能够超越、升华痛苦的人。此时,自我才是真正有意识的和统一的。

第一型 改革者
1、随着第一型人摆脱了超我的严格规则,他们发现,自己根本不可能与适用于一切情形的单一理想和规则达成一致,那根本是无望的目标,因此也是不恰当的道德要求。
2、真理就是现实的本质。如此,既能彻底的奉行现实主义,又能保持聪慧。
3、一切都恰到好处:“宇宙正以其应然的状态展开。”
4、跳出自身,以旁观者的立场评价自己的行为、态度和感受。他们觉得坚守错误的观念没有什么好处,出于高傲而坚持错误意见实在没意思。
5、他们觉得模糊很麻烦,因此总想对事情有一个清晰的、黑白分明的理解。不幸的是,现实中很少有事情如此界限分明。
6、出路不是评判和评价自己,这只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内心冲突和分裂。为了恢复整体性,第一型人必须接纳自己——看一下此时此刻的自己,已经足够好了。
7、如果他们明白根本没有一套简单明了的规则可以指导生活,明白甚至他们已知的最好的规则也不能适用于每一种情境,他们就会发现,超越超我的规则和指令本身就需要一种更为深刻的、宁静致远的智慧,需要与每一刻的真理保持一种灵活的关系,总之,这是超越所有原则的智慧。接受自己,重申心灵的那些被超我禁止部分的合法性。

第三部分   后记
1、如果不能走出我们的生命去发现最终的语境,我们根本没有办法确切得知它究竟有什么意义。也许要到死亡之时,到生命走到终点的时候,我们才能走出生命的狭小圈子。
2、我们对于生命的意义的认识,必会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评价和每一个抉择。
3、尽管我们合理的通过寻求个人完满去寻找幸福,可我们常常走错路。每一种人格类型都创造了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如果我们在寻求幸福的时候,不惜牺牲认识和恰当的评价本体自我,以此为代价不断地自我膨胀,那我们的寻找必定会以失败告终。不考虑我们根本的精神本质去寻求自我认同、安全感和幸福,只会把我们引向由表面之物和迷惑人的偶像构成的迷宫。由于人格处于昏睡状态,我们看不到人性的终极本质的丰富性和重要性。我们的真实人性只存在于此时此刻,它包含了人格中的所有不安和动机,同时也超越了所有这一切。
4、每一种人格类型自身之内都包含了自我欺骗的源头。如果我们有勇气去寻找幸福,此刻就是幸福的真正所在。这需要勇气,因为要想完全地寄身于此,就必须去体验我们最深的恐惧、人格中最大程度的虚妄以及人心中多维的神秘。
5、一味依赖于我们的人格,而不理解我们本质的人性已然包含了我们所寻求的一切,注定无法达成内心的愿望。
6、我们付出的代价不可能立竿见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么容易愚弄自己、认为我们的行动不会有任何结果的原因。
7、除非我们学会以自己的本性为导向,发现真正好的东西,否则我们就会误入歧途,找到的只是无意义的替代品,落入人格的幻境。
8、每一种人格类型真正需要的东西就在它的整合方向上。为了走向整合,我们必须渴望超越人格习惯。达到某个更高点,体验自己与人格活动无关的那一部分。同时,我们还必须渴望充分的体验自我带来的局限和痛苦。
9、学会如何超越自我无非就是要学会如何大方地去爱。只有爱有力量让我们自救。在学会真正地爱自己和他人之前——以及在学会接受他人的爱之前——我们无法拥有幸福、宁静或得到求赎。
10、认识人的完满性的真正所在。那种完满就在于重建我们与自身存在的根基之间的联系,在于通过一种生活方式赋予我们的精神本质一种明证。我们真正的完满不在心怀戒备、嫉妒的自我的方向,而在自我超越的方向,尤其是当我们学会向他人和现实敞开自己的时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