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观察探究课的教学模式
(2011-03-15 07:26:41)
标签:
教育 |
小学科学观察探究课的教学模式
莱西市香港路小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引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问题,形成探究的动力。相反,情境引入不合理,教学过程就会失去探究的色彩,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教学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通过特定的情境创设,提出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题目,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案例:
课题:16 它们都是鸟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对动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会用归纳的方法总结鸟的共同特征。
2.意识到要珍爱生命;能对鸟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研究。
3.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鸟;知道鸟的共同特征。
教学重难点:能用各种感官对动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总结鸟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各种鸟类图片、标本;课前对鸟类进行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动物医院要给小动物们检查身体,鸟科的孔雀医生那里来了4种动物,看看都有谁?(课件出示公鸡、蝙蝠、企鹅、鸵鸟图片)
教师提问:孔雀医生迷惑了,它们都是鸟吗?(学生交流)【板书】它们都是鸟吗?
师:到底什么是鸟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鸟。
提问:关于鸟,你想研究哪些知识?(学生提出问题。)
二、合作观察,研究问题
(一)讨论研究方案。
1.师:你打算怎样研究鸟的特征呢?
2.小组讨论:课前,大家搜集了有关鸟的资料,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鸟图片和标本。小组同学讨论一下,你们打算从哪几方面研究鸟的特征?(学生交流)。
教师提示:我们可以从鸟的外形、繁殖方式等方面来研究鸟。
(二)观察鸟的特征
教师谈话:下面小组同学从这些资料中选出3—4种鸟进行观察。
2. 学生小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达成共识
(1)教师提问:哪个小组先来交流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点击出示图片或模型)
学生交流完后,提问:这些鸟有什么不同?(生答)为什么都是鸟,他们的嘴、脚却不一样呢?(学生交流)
师:看来鸟的嘴脚形状不同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3)总结特征
教师提问:这些鸟有什么相同特点呢?(学生交流)哪些特点是只有鸟有而其它动物没有的呢?鸟都有羽毛,这是鸟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最重要的特征。【板书】身体表面有羽毛
师:小鸟从哪里来?【课件出示小鸟的孵化过程】像小鸡这样鸡妈妈先生出蛋,再从蛋里孵化出小鸡来,这种生产方式叫做“卵生”。【板书】卵生
鸟都是卵生的吗?你都见过哪些鸟蛋?
师:那鸟有哪些特征?(身体表面有羽毛,有一对翅膀,的卵生动物)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1.判断
师:现在你能帮助孔雀医生判断一下这些动物是不是鸟了吗?(课件出
示第一页,学生判断。)
师:除了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你还见过哪些鸟?
四、保护鸟类
1.教师谈话:有人说鸟是人类的朋友,你认为这个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2.学生交流。
3.师:既然鸟是我们的朋友,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鸟呢?(学生交流:保护鸟巢,不打鸟,不伤害小鸟,看到别人伤害小鸟要制止。)
师:可是,一些不法分子却滥捕滥杀野生鸟类,严重破坏了鸟类资源,为了保护鸟类,我国家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五、自我评价总结提高
1.自我评价: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交流)
2.布置作业:课后,大家可以用画一画﹑小制作﹑图片展等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关于鸟的作品,来举办一个小小展示会吧!
附:
板书设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