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mw690/002cropxgy6H13emzCI7c&690
http://s9/mw690/002cropxgy6H13erHtu38&690
http://s4/mw690/002cropxgy6H13eHaTx83&690
http://s15/mw690/002cropxgy6H13eM84S0e&690
http://s11/mw690/002cropxgy6H13ehrM6ca&690
宋磁州窑褐釉剔花龙纹梅瓶
高32.8厘米、底径7.6厘米、口径5.2厘米。褐釉剔花,龙纹装饰。通体开细小纹片,保存完整,品相一流。
磁州窑位于河北省南部的磁县,中心窑场为漳河北岸的观台窑。1987年,河北省文物考古部门与北京大学考古系联合挖掘了观台窑遗址,经过十年整理,对磁州窑的年代地层关系有了准确的认定,并出版了《磁州观台窑址》专著。在观台窑址挖掘成果的基础上,日本学者把海外收藏的磁州窑代表性器物,做了精确的定性。因此,目前文博界对磁州窑的断代、定性是比较精准的。
根据《磁州观台窑遗址》的研究成果,磁州窑的断代,可以从装饰技法上来加以判断。北宋早期以点彩、刻花为主;北宋晚期至金代早期,以剔花、绘花为主;金代中期以绘划花、绘花为主,还有三彩、红绿彩品种;元代以绘花为主。
磁州窑最典型的风格,是白地黑(褐)花,在白色的胚胎上刻划、绘画黑(褐)色的纹饰。黑白对比鲜明,视觉冲击力强。有人说,磁州窑艺术是黑与白的艺术。宋代磁州窑(系)瓷器中,还有诸如点彩、三彩、铁锈花等装饰技法,但是黑白艺术是磁州窑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剔花,是在做好的胚胎上,厚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然后覆盖黑釉、绿釉或白釉,刻出主题纹饰之后,把多余部分剔掉,形成立体感很强的视觉效果。入窑烧制前,还要再罩一层透明釉。日本人把这种剔花技法称为骚落,白地黑剔花的叫黑骚落,是磁州窑艺术中最为名贵的品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