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捩翠融青瑞色新  陶成先得贡吾君----五代越窑秘色八棱直颈瓶欣赏

(2012-06-16 10:02:31)
标签:

陶成

吴越国

秘色瓷

越窑青瓷

法门寺

杂谈

分类: 古瓷鉴赏

                         

                 捩翠融青瑞色新  陶成先得贡吾君

                           ----越窑秘色八棱直颈瓶欣赏

       “秘色”一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中,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可见“秘色”瓷最初是指唐代越窑青瓷中的精品,“秘色”似应指稀见的颜 色,是当时赞誉越窑瓷器釉色之美而演变成越窑釉色的专有名称。 据文献,说这种瓷器是五代十国时位于杭州的钱氏吴越国专为宫廷烧造的,臣庶不得使用。至于它的釉色,也像它的名字一样,秘而不宣,后人只有从诗文里领略它非同一般的风姿。唐人陆龟蒙吟咏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五代人徐夤赞叹曰:"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诗歌、文献的描写越是优美,越引得人们去考证、猜想,以致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说法。而秘色瓷究竟"秘"在何处,知道的人却越来越少,也就越发加剧了这种瓷器的神秘感。   1987年,随着陕西扶风法门寺宝塔的轰然倒塌,塔基下的地宫暴露出来,一批稀世之宝的出土轰动了世界,其中有令佛教徒顶礼膜拜的佛骨舍利,有唐懿宗供奉给法门寺的大量金银器、瓷器、玻璃器、丝织品,尤其重要的是,同时还出土了记录所有器物的物帐碑,让文物考古专家明明白白地知道了出土物的名称。   物帐碑上"瓷秘色"三个字,叫古陶瓷专家眼前一亮。   这几件瓷器,有八棱瓶和圆口、花瓣形口的碗、盘等,共同的特点是造型精巧端庄,胎壁薄而均匀,特别是湖水般淡黄绿色的瓷釉,玲珑得像冰,剔透得如玉,匀净幽雅得令人陶醉。   秘色瓷神秘的面纱终于被撩开了。专家们恍然大悟:秘色瓷我们并不陌生,它原来就是越窑青瓷中的极品,只是从前相见而不相识罢了。那种八棱瓶,陕西的唐墓里出土过,故宫的学者在越窑的遗址采集到过;杭州的吴越国钱氏墓群,出土的秘色瓷更丰富,更精美,釉色更青幽。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还有一件盘子贴着金银箔的装饰,行话叫做金银平托。在古代,金和玉被看作最高级的材质,把瓷器烧成玉色,又在上面加饰金银,这种器物的地位可想而知。    秘色瓷之所以被抬到一个神秘的地位,主要是技术上难度极高。青瓷的釉色如何,除了釉料配方,几乎全靠窑炉火候的把握。不同的火候、气氛,釉色可以相去很远。要想使釉色青翠、匀净,而且稳定地烧出同样的釉色,那种高难技术一定是秘不示人的。秘色瓷在晚唐时期烧制成功,不久之后,五代钱氏吴越国就把烧造秘色瓷的窑口划归官办,命它专烧贡瓷,的确是"臣庶不得使用",它当然远离百姓,高高在上了。至于它的名称,偏偏不明说是青瓷,也不像宋代那样,取些豆青、梅子青一类形象的叫法,却用了一个"秘"字,着实逗弄得后人伤了一千年的脑筋。而细想想,这个"秘"字又包含了多少实的与虚的内容。这样极富深意的名称,恐怕只有浸泡在诗歌的海洋里的聪明的唐代人才琢磨得出吧?http://s1/middle/782b6737gc28d74a29420&690 陶成先得贡吾君----五代越窑秘色八棱直颈瓶欣赏" TITLE="捩翠融青瑞色新  陶成先得贡吾君----五代越窑秘色八棱直颈瓶欣赏" />

http://s5/middle/782b6737gc28d7743df74&690 陶成先得贡吾君----五代越窑秘色八棱直颈瓶欣赏" TITLE="捩翠融青瑞色新  陶成先得贡吾君----五代越窑秘色八棱直颈瓶欣赏" />

http://s11/middle/782b6737gc28d798026ba&690 陶成先得贡吾君----五代越窑秘色八棱直颈瓶欣赏" TITLE="捩翠融青瑞色新  陶成先得贡吾君----五代越窑秘色八棱直颈瓶欣赏" />

http://s7/middle/782b6737gc28d7bd3f236&690 陶成先得贡吾君----五代越窑秘色八棱直颈瓶欣赏" TITLE="捩翠融青瑞色新  陶成先得贡吾君----五代越窑秘色八棱直颈瓶欣赏"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