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教学反思   和谐小学   马志国

(2016-09-23 10:15:38)
标签:

反思

分类: 和谐小学

难改“滔声依旧”

--------和谐小学马志国数学公开课反思

今天,我按照太谷第三代导学案的上课流程上了一节数学公开课,讲的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导入之后,我先让学生对批自学导读单和学案分层训练一中的第一小题,接下来让学生展示学案分层训练一中的第一小题,学生们在黑板上展示出了18+18×《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教学反思 <wbr> <wbr> <wbr>和谐小学 <wbr> <wbr> <wbr>马志国和全班唯一一个学生的18×1+《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教学反思 <wbr> <wbr> <wbr>和谐小学 <wbr> <wbr> <wbr>马志国)两种计算方法,让学生讲你是怎么思考的,第一个展示的学生说出了我是先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先算小汽车比大客车多的,再加上大客车的数量。而唯一用第二种方法的学生却怎么也讲不出她的思考方法。在学生不懂的地方老师要出手,于是我便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解起来。我先对比两种方法的异同,再讲第二种方法的思考方法,以及解题方法,还把方法整里成四步:1.读题找关键句、关键词。2.画线段图,画的时候要先画标准量,再画比较量,开头要对齐。3.根据图分析数量关系。4.列式解答。讲完了,板书也完成了,安排学生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导读单和自学检测做得是否正确,只用了第一种方法的请补充上第二种方法。然后开始处理学案上分层训练的第二组题,还没处理完,下课铃声就响了。我有点怀疑这节课没有40分钟。

课后评课时,柴老师和常老师对我的讲解都很赞同,说讲得非常清楚,但这节课你在讲的时间是26分钟,太长了,致使你这节课学案上的东西没能处理完,你还是得改改你一个人表演的做法,放开手让学生多去探索,把课堂最大限度的还给学生才是。我讲了26分钟,难怪我怀疑这节课没有40分钟,自己讲得确实太多了。

评课后静静的反思,课改这么多年了我怎么还改不掉自己滔滔不绝的讲课习惯,怎么还是“滔声依旧”呢?是自己教了十几年的六年级数学,对教材非常了解,也积累了很多教学经验和方法,在上课时时不时想表现一下;或是总是怕学生学不会,对学生不放心;亦或是总害怕自己没能讲清楚。。。。。。可能都是吧,反正老师讲得太多是不对的,况且这第三代导学案非常重视学生的预习,即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讲得太多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课改的路还很长,打起精神,一步步改进吧,别太聪明,课堂上要学会装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