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协同聚合力 精准研训促提升——安徽省“国培计划(2024)”一对一精准帮扶项目(2025年第二阶段·石家庄)简报
一、讲座背景:聚焦精准帮扶,共话研训创新
2025年4月14日,在安徽省“国培计划(2024)”一对一精准帮扶项目(2025年第二阶段·石家庄)培训期间,高碑店市教师发展中心刘建辉教授以《全员协同,精准靶向,研训一体——以高碑店市国培项目为例》为题,为全体学员带来了一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专题讲座。来自安徽省各地的培训者团队学员齐聚一堂,围绕“如何构建高效研训体系、提升精准帮扶实效”展开深入交流。
二、核心内容:三大维度解码高碑店国培经验
刘建辉教授结合高碑店市国培项目实践,从“全员协同机制”“精准靶向路径”“研训一体模式”三个维度系统分享了县域教师培训的创新策略:
1. 全员协同:构建立体化研训共同体
高碑店市打破传统培训“单兵作战”模式,构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教师发展机构主导—中小学校主体—专家团队赋能”的四方协同机制。通过组建“行政管理者+研训专家+一线名师+参训教师”混合团队,形成“需求共研、方案共商、资源共建、过程共管、效果共评”的全链条协同体系。例如,在项目筹备阶段,团队深入23所中小学开展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确保培训需求精准对接学校发展痛点。
2. 精准靶向:分层分类实施“滴灌式”培训
针对县域教师发展的差异性,高碑店市建立“三维诊断—精准施策”模型:
需求诊断精准化:通过“教师自评、学校互评、专家测评”三维度数据采集,将教师分为“新手型、成长型、骨干型”三类,定制差异化培训方案
内容设计靶向化:聚焦“新课标落地”“课堂教学创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等重难点,开发“案例工作坊”“同课异构研磨”“校本微课题研究”等实战模块;
实施路径个性化:采用“线上诊断+线下跟岗+返岗实践+持续指导”四段式培养,例如为乡村教师设计“城区名校影子教师”结对帮扶,实现“一人一方案、一校一特色”。
3. 研训一体:打造“学习—实践—转化”闭环
刘教授强调,研训融合的关键在于“以研促训、以训带研、研训互哺”。高碑店市将培训项目与教研课题深度结合,例如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培训中,学员分组承担市级教研课题,通过“理论学习—课堂实践—教学反思—成果提炼”循环,形成《县域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集》等成果,推动培训成果转化为教学实效。同时,建立“研训导师库”,邀请高校专家、教研员与一线教师组成导师团队,开展“问题导向式”研修,让培训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三、互动交流:经验碰撞激发帮扶新思路
讲座中,刘建辉教授与学员就“如何解决县域培训资源不均衡”“怎样提升校本研修实效性”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针对安徽省“一对一精准帮扶”项目特点,他建议:
发挥本地名师工作室、学科工作坊的辐射作用,通过“跨校联动”“城乡结对”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建立“帮扶校—受援校”双向反馈机制,将受援校的真实需求转化为培训内容,避免“大水漫灌”式帮扶;
强化“训后跟踪”,通过线上社群、定期回访等方式,持续支持教师将培训所学应用于教学实践。
四、学员感悟:以知促行,赋能精准帮扶新实践
本次讲座以鲜活的县域案例、务实的操作路径,为安徽省“国培计划”精准帮扶项目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论。学员们表示,将立足本地教育实际,把“全员协同”的系统思维、“精准靶向”的问题意识、“研训一体”的实践导向融入帮扶工作中,着力破解“培训与需求脱节”“理论与实践断层”等难题,真正实现“精准滴灌、靶向提升”,助力受援学校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随着安徽省“国培计划”一对一精准帮扶项目第二阶段的深入推进,全体学员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把先进经验转化为行动方案,在实践中探索更具针对性的研训模式,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贡献智慧与力量。
(安徽省“国培计划”一对一精准帮扶项目第二阶段岳西县全体学员 供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