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稂不莠”与“不郎不秀”同义吗?
(2015-03-10 15:10:57)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成语解释 |
不同义。前语出自《诗经·小雅·大田》:“既坚且好,不稂(làng)不莠(yǒu)(谷粒皮坚,实又好,没有狼尾草,没有狗尾草)。”“不稂不莠”即由诗中提出,本指田里没有杂草(这两种草同田禾相似),后指不成材、没出息。用例为明 毕魏《竹叶舟·收秀》:“一身无室无家,半世不稂不莠。”《红楼梦·第八十四回》:“第一要他自己学好才好。不然,不稂不莠,反倒耽误了人家的女孩,岂不可惜。”“稂”还有一说:穗粒空瘪的禾,又称童粱。“不郎不秀”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沈万山秀》中有解释:“元时称人以郎、官、秀为等第,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后来在语言交际中又把此语改为“郎不郎,秀不秀”。用例为《初刻拍案惊奇·钱多处白丁横带》:“你这样人······郎不郎,秀不秀的,若要觅衣食,须把个‘官’字搁起,照着常人,佣工做活,方可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