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剧》杂志精彩抢先看】站在世界的戏剧舞台上 文/雷国华

(2012-06-13 16:24:43)
标签:

话剧杂志

sdac

雷国华

阿瑟米勒

文化

   站在世界的戏剧舞台上

        ——记在美国排演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的戏剧

 http://s3/middle/780c515cgc25660f57d42&690

 坚挺的房屋,破碎的墙壁随着剧中人物乔·凯勒的自杀的枪声而倒塌,台上残留着——隐藏多年P52型的飞机的残片被暴露无遗,一束红光透露着惨烈的晃动而熄灭,舞台留下的是一片漆黑和无限的沉默——充满心境繁复、充满对生命的尊重和担忧、引发观众思绪飞翔和情感撞击的音乐悄然而起,它深深的震撼着我们的心灵!随之投射在天幕上的那些揭示在当今世界各国发生的因为人类的“贪婪”和“物欲”而毁坏自我的纪实事件,通过多媒体的真实的影像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在此刻的剧场里——我们已不是在追忆阿瑟·米勒在《都是我的儿子》中描述的历史的过去——1940年的二战时期;剧场的观众深深的意识到阿瑟·米勒描述的悲剧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而《都是我的儿子》的故事依然发生在今天——在世界各国越演越烈,越演越残酷——它有力的证实了伟大的剧作家的作品意义的永恒和超越。这就是我在20111112日在美国堪瑟大学戏剧学院艺术剧场首演的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作品《都是我的儿子》的情景。当灯光渐渐照亮观众席,演员带着庄严的尊重走上舞台,剧场的观众席留下的是对演出的思绪沉浸和沉默的片刻,这种“沉默”它超越了那种常见的阵阵的掌声——美国的观众不走,他们守在门口等待着演员和导演,他们需要和我们创作者交流和畅谈《都是我的儿子》,他们要表示对伟大的剧作家阿瑟·米勒的敬意。

 首演得到了来自“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的艺术总监情报员激情洋溢的首肯,她对演出的评价使我感动,她对导演艺术的理解、对演出创意构想的认同与我们是那么的一致!她说:来自中国的艺术家雷国华——用她独特的导演构思,站在今天的人文角度、以不同的艺术视角给我们展示了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的作品《都是我的儿子》,演出非常成功,带来了现实震撼!我们感受到了不同以往任何一次《都是我的儿子》的演出,雷国华导演运用独特的哲学视角和舞台的创意表现了这部伟大的戏剧作品。我们的舞台设计者、演员们很幸运——因为你们有一个国际化的、有着丰富舞台经验的导演和你们共同工作,这是多么重要的艺术交流和创作啊!(很幸运,在我离开美国后就传报了好消息:《都是我的儿子》舞台设计获了肯尼迪艺术中心的设计大奖。)

 在演出的日子里,我会每天到剧场感受这份阿瑟·米勒的作品带来的震撼和它所引发的我们对当今世界的思考;对于演出的成功,作为导演的我感动的是,来自中国的戏剧人和美国的戏剧人,今天我们手牵手在这个演出的舞台上超越了国家和文化的差异不同,完成了一次对美国著名剧作的完美合作和超逾,主创团队虽然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但我们对《都是我的儿子》的深度理解和艺术体现是共同的,我们对剧作主题的共享是深刻的,我们用现实的穿透力将舞台体现的力量不是停留在过去而是在今天;而阿瑟·米勒《都是我的儿子》剧作的精神永恒是对现存世界和人类的担忧和责任。观众的喜爱——使我身为导演——来自中国、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艺术家而感到骄傲!

 看完演出有人说:《都是我的儿子》是这个城市近些年来最感人、最有力量的戏剧演出。无论老年观众还是年轻观众、还有一些第一次进剧场的高中生,他们都对演出表达了深深发自内心的赞叹,许多人对戏剧重新建立了崇拜感,因为他们从《都是我的儿子》的演出中感悟到了:戏剧艺术有着巨大的能量,它能启迪人们对世界的思考,折射人们灵魂的力量。

 在美国的日子里我不断的收到来自祖国各地的同行及中国剧协、北京中戏、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宣传部、上海演艺中心的领导和朋友们的祝贺!这些简单和温暖的“祝贺”使我感动并联想到在中国、上海的舞台上那些感动和力量的戏剧作品。虽然戏剧在今天要面对社会的“金钱、权利”、“欲望、贪婪”的诱惑,常常使人迷失信仰,甚至将戏剧艺术变成了廉价的小商品贩卖而丢失了她的灵魂。但依然有着许许多多的戏剧人在坚守,坚守戏剧传递给予社会、观众的是文化和精神的财富!

 此次赴美国导演《都是我的儿子》一剧,是应美国堪瑟大学戏剧学院戏剧系和艺术剧院、亚洲文化基金会和孔子学习会、东亚文化学会等机构的   联合邀请而达成合作的。当定下合作后,要选择什么剧目是一个极其严谨问题:双方不断的商讨沟通,最后我决定选择阿瑟·米勒《都是我的儿子》也是具有挑战意义的,因为我选择了一个千万美国导演们创作过的美国本土的名剧。我的选择是令邀请方感到吃惊的,邀请方的导演协会和艺委会向我提出了他们的要求是:“如果我没有独特的导演构思——他们是坚持希望我选择其它的剧目;而我坚持我的选择——因为我认为挑战是有意义的,于是我从两个方面阐述了为什么选择阿瑟•米勒《都是我的儿子》剧作的理由:

一、我作为导演选择剧本的阐述

选择《都是我的儿子》是因为出自对美国著名当代剧作家阿瑟·米勒的喜爱和崇敬。1983年,阿瑟·米勒曾带着他的作品《推销员之死》来到中国,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合作并亲自导演完成了演出。演出深深震撼了中国的观众。在剧场的后台,我作为一名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学生见到了这位极具魅力的剧作家;那一刻开启了我的梦想和热爱!2004年我与我们剧院的制作人李胜英想筹划着再次邀请阿瑟·米勒来中国上海合作《都是我的儿子》,但未能如愿,因为阿瑟•米勒走了,他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作品、他的灵魂从未离开过我们。今天我作为一个中国的艺术家、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导演,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美国堪瑟大学戏剧学院导演他的《都是我的儿子》一剧我深感荣幸和敬意!

伟大的戏剧作品从来都是以开掘人类的共性、读解人性的弱点为主题的,阿瑟•米勒的《都是我的儿子》正是这样的作品。《都是我的儿子》的故事发生在二战后资本急剧膨胀、经济高速发展的美国社会。剧本扣人心弦,高潮迭起,并且严谨地遵从了三一律的写作方式和风格。整个戏发生在一天中,我们看到了围绕着制造商乔·凯勒一家人发生的悲剧。故事牵连着历史事件贯穿着情势,人物和命运不断被推至极限,一次次使我们为之震撼!

 阿瑟·米勒在《都是我的儿子》剧中对当时美国社会现存状态的批判精神和“人性贪婪”的剖析之深刻,剧中所表达的“由于人类的贪婪毁掉了自我”的悲剧直到今天,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无论是在美国、在中国及整个世界内依然不是无时不刻的发生着。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阅读《都是我的儿子》都使我内心受到巨大的震撼,因为它不仅是描述、重复一个历史时期的戏剧故事,它使我们更清醒的看到人类的自我——物质的诱惑、利己主义……给人们带来了严酷的选择,是为了自己的财富利益,不惜损人利己,甚至牺牲他人、甚至是亲人的生命?还是选择对自己负责?对良知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现代人从来都面临的道德和责任的选择,《都是我的儿子》表述的哲理无疑仍是我们今天最永恒经典的选择。

在《都是我的儿子》的剧中的“乔·凯勒”最后无法逃避自己的罪恶而自杀;是因为他的儿子“拉里”知道了是自己的“父亲”用废品送去组装飞机而导致战友们的死亡,所以他选择了以自杀来抗争双手沾满自己战友鲜血的“父亲”,这就是这个作品最大的悲剧力量。乔·凯勒的枪响,是他最后的抉择。阿瑟•米勒在告诫我们:当“人”用违背良知的做法得到钱财,总有一天良知它会像一把刀一样插入你的心里,终有一日要偿还的!这就是《都是我的儿子》的深刻之处。读一个作品应该去深究去思考它为什么会永恒?去思考它为什么能震撼观众?它的完美不仅仅是文学性,而是不可泯灭的人性。

人必需每时每刻和自己内心的贪婪做斗争,人性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丑恶,要战胜它就必需拥有一种强大的责任感。因此,现存的世界需要这种严峻的主题、现实的主题、“存在主义”的主题。这其中蕴含了关于人的“选择”的命题——它残酷的放在所有人面前,不管何时何地。这就是我为什么选择这个作品的原因——因为它可以对应现实社会,可以是现存生活的参照,可以引领我们。我选择的就是阿瑟·米勒《都是我的儿子》它的主题的永恒和伟大之处。

因此我的导演创作该剧理念是:要站在今天的艺术和人文的视角去扩展 《都是我的儿子》的戏剧力量,强调现代精神让作品穿越历史步入今天,用现代戏剧艺术的表现手段去展示作品的主题及现实力量!

(节选自《话剧》杂志2012VOL.1。欲知全文内容请关注我们的《话剧》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