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新写作计划来沪开办讲座的苏格兰国家剧院文学经理George对喻荣军编剧的《漂移》表示了赞赏。借此良机和大家一起来简单回顾一下这部中新合作的优秀话剧。(原计划三月女性专题之《女性生活》将在明天更新)
http://s12/middle/780c515cgbb321bb62fcb&690
《漂移》剧照(P.S.又见野芒)
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你的根,将无时无刻左右着你。
两国的合作,中国首演。
命运之潭水将使您平静下来。
跨越三代人与两城市,《漂移》检视着现代化的快慢和各种文化与历史范畴背后所埋藏着的隐喻。
《漂移》中的人物依附在“希望”这个生活救生圈上,不断漂浮着。他们的成功、悲哀与渴望,将启发观众思考自己真正的身份。
媒体报道
http://s15/middle/780c515cgbb32360cd5be&690
http://s4/middle/780c515cgbb32387c2b63&690
http://s4/middle/780c515cgbb323e5d7d33&690
剧本片段赏析
漫游者-茵玲
茵玲觉得好象有人在看着他。不是第一次了。每次送孩子去读书后,经过这里,总觉得有人看着他。不是窥视,让人觉得受侵犯的那种,是。。。
[杜文德有些痛苦,用手顶住腹部,象是在忍受着痛苦。
[梁茵玲注意到杜文德的异样,犹豫了一会儿,才过去帮他。
梁茵玲
先生,你怎么了?需要帮忙吗?喂,先生!
杜文德
没事。
梁茵玲
真的没事?
杜文德
没事。
[杜文德握着梁茵玲。梁茵玲觉得不自在。
梁茵玲
总看到你,早上,在这里,拍照。你在拍什么呢?
杜文德
那间房子。我以前在那里住过。一天。
梁茵玲
啊。还以为你在偷窥我呢!
[杜文德觉得尴尬。
梁茵玲
每天都拍吗?
杜文德
每天都拍。
梁茵玲
同一时间吗?
杜文德
同一时间。
梁茵玲
多少年了?
杜文德
40年了。
梁茵玲
为什么?
杜文德
因为。。。
梁茵玲
因为住过一天?
杜文德
因为一个承诺。
梁茵玲
什么承诺?
杜文德
(突然)你是中国来的。
梁茵玲
是啊。
杜文德
哪里?
梁茵玲
上海。
杜文德
好远。
梁茵玲
是啊。
杜文德
我爸爸是从福建来的。
梁茵玲
好远。
杜文德
是啊。
[静场。
杜文德
你常来这里?
茵玲
我女儿在对面的中学读书,我每天送他上学。然后,就来这里上班。
杜文德
陪读妈妈。
梁茵玲
我不喜欢你说陪读妈妈时的表情。
杜文德
我也不喜欢,可是大家都是这个表情。
梁茵玲
所以我就当那不存在。
杜文德
不存在?
梁茵玲
是的,我宁愿那是面无表情。
杜文德
就象是半空中看这座城市,面无表情。
梁茵玲
半空中?
[沉默。进入漫游者的世界。
漫游者-沛珊
告诉我,忧郁的行者,你最爱的是谁?你的父亲?母亲?,爱人? 或孩子?
漫游者-秦旋
她没有父亲,母亲,爱人,或。。。孩子。
漫游者-沛珊
朋友?
漫游者-秦旋
这字眼,她不明白。
漫游者-继修
Your country?
漫游者-秦旋
她不知它处在哪个纬度。
[回到现实世界。
杜文德
是的。
梁茵玲
街上的人都这样。
杜文德
是啊,都这样。你——在哪工作?
梁茵玲
在餐馆打工。[稍顿]本来是的,不过后来换了。按摩。
杜文德
哪家?
梁茵玲
就那家。
[梁茵玲指向杜文德拍的那一栋房子。
杜文德
噢。
梁茵玲
是的。[稍顿]拍了四十年的外观,那栋房子有变吗?
杜文德
没有。只是颜色变了。不过里面和从前一样,格成小小的房间。
梁茵玲
会再变。
杜文德
按摩院要装修吗?
梁茵玲
不。被迫关了。两天前,警察突击。幸好我机灵。但是,工作也没了。
杜文德
你还算幸运的。
[静场
杜文德
为什么把孩子送来新加坡读书。
梁茵玲
新加坡好,干净,教育也好,孩子可以在这里学英文,很国际化。在这里打工,也比在中国挣得多。
杜文德
不想家?
梁茵玲
不想,来不及想,再说,也不想。孩子在哪儿,家就在哪儿。
杜文德
上海大吗?
梁茵玲
孩子不在了,家也不知道在那里了。[沉默]我孩子不见了。两天了。都没回家。学校不知道。我绕着她常出现的地方找,这里,乌节路,朋友的家,都找不到。
[梁茵玲突然听到杜文德喊痛,她急忙回身去扶他。]
梁茵玲
先生,你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杜文德
我的肚子不舒服。
梁茵玲
哟,你家里电话多少?家里没人?那家里人呢?
杜文德
(很慢地)在中国。
梁茵玲
哟,到现在还开玩笑。
[杜文德似乎更疼痛。
梁茵玲
先生!
[救护车的声音。暗场。
[梁茵玲站起来。
[在很混乱,很快速的音效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