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田英章楷书王安石《咏竹》

(2013-05-22 11:06:01)
标签:

田英章

书法

欧体

王安石

咏竹

分类: 田英章书法作品
http://s1/bmiddle/780be626tdd45ebfbab60&690

原文地址:读王安石《咏竹》作者:秋鹤与飞

《与舍弟华藏院此君亭咏竹》 王安石

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

 

    历代文人《咏竹》的诗多了,多是赞美竹的风骨,王安石《咏竹》,却多了一层意思,要惜才!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竹与野草一起承受雨露滋润,却与松柏一起耐得冰霜。“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爱竹直而有节,生来清瘦,更赞其越老越刚,实际是诗人自许。这些赞美或者自比,与多数文人咏竹的意境基本相差无几。

    “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一条小路,四座凉亭,竹影风韵,兴味深长。“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关键是在这最后一句,王安石与弟弟一起坐在竹林亭下消遣,一番感叹之后,告诉他弟弟,要珍惜竹,不只是享受美景,更不要乱砍,要物尽其用,让他发挥作用。

    这里有个典故:伶伦是黄帝时代的音乐家,他发明了笙,并且用笙演奏凤凰的声音。把竹送给伶伦,以学凤鸣,比喻要珍惜人才,要让人才不仅徒有其表,更要让他发挥其真实的才干。

    手头这本《王安石诗文选》,还是1973年北大师生集体注译的,主体突出诗人的“法家”思想。在唐宋八大家中,论文采,各有千秋,但论官位,却是王安石最高。站的高,看得也远,“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比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位置与视角的不同了。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像王安石那样大的官,又有那样大的学问,尽管晚年贬官下野,也保持晚节,也能留下千古传颂的文章,这样的官现在很难有了。过去学而优则仕,儒子读书做官,也确实学养丰富。现在社会发展了,人也聪明了,都走捷径当官,不读书有权,花钱买官,不要说做学问,不贪污就是好官了。

这个爱花瓶的年代,真正做到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难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