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我的持仓以及曾经投资过的股票

(2019-07-01 01:08:17)
分类: 股道至简

我很早就想谈谈这个话题了,但这个话题的内容有点多,而且要涉及到一些我在股市投资中痛苦回忆,再加上手机写博文不太方便,因此一直没有下决心写。篇幅可能会有点长,但包含很多我投资生涯的总结。

先说说我目前持仓的股票,重仓的股票就三只:大秦铁路,中国石化,格力电器。按市值算,这三只股票占了我总仓位的80%,我每年的股息分红主要来自这三只股票,打新股的底仓也主要是这三只股票贡献的。这是我持仓的“第一类”股,这是我很早就建仓,已经远离成本区,并且有100%把握能稳定盈利的股票,因此敢于重仓。第一类股票的投资模式我在博文中讲的最多的,盈利模式在我过去的投资生涯中已经充分验证,长期来看,综合可以获得稳定的12%-15%的年化收益。这些股票的特点是追求绝对低估值,PB和PE都很低,分红高而且稳定,都是大蓝筹。利润可靠性极高,假账的可能性极小,企业的预期寿命很长。

另外15%左右的仓位是:福耀玻璃,玲珑轮胎,双汇发展。我把这些股票称作“第二类股”,这些股票是我在第一类投资模式实现稳定盈利后探索的投资模式,特点是对PB和PE的估值要求有所放低,但同时要求有合理的增长性。这些股票经过我长期观察,虽然估值没有一线大蓝筹那么低,但质地同样优秀,是我喜欢的“有厂房,有设备,有工人,有产品”的“四有”实体企业,而且长期分红表现不错,利润真实性和可信度很高。但对于第二类股票,我只有90%的把握实现稳定盈利,因此目前仓位还在缓慢爬坡中,属于轻仓状态。目前每月定投最多的也是这三只股。虽然不追求绝对低估值,但是估值也不能很离谱,基本上PE在15倍到20倍。

剩下不到5%的仓位是:山东药玻,亨通光电,其中亨通光电有可转债之后,为了降低风险,我开始以可转债的方式加仓亨通光电。我把这两只股票称为“第三类”股票,这属性试验性、探索性的投资,我对这类股票投资的长期盈利把握只有70%,因此只有很小的实验性仓位,并且不会经常定投加仓,只有在暴跌时才会加仓,即便投资失败,对股票总资产影响很小。第三类股也是市场上长期表现良好的股票,可以无视大盘波动实现长牛,垃圾股和概念股可以在短期被爆炒拉高几倍,但是以五年或十年为时间单位的长期走势却骗不了人。这两只股票就是以10年为周期长牛的股票。

其他股票就没有了,几百万市值八个股票,数量已经足够多了,再多就看不过来了。从我的持仓可以看到,我是一个极其保守和谨慎的人,我来股市的目的很明确:我是来赚钱的,不是来寻开心求刺激的,所以稳定和安全是第一要务。因此初期我用的是格雷厄母的“捡烟蒂”投资法,价值投资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市场眼瞎”,在熊市中买入绝对低估的股票,等市场觉醒恢复它应有的估值,这种投资赚的是企业当前价值的钱,另一类价值投资是赚企业将来盈利的钱,因此在估值上可以适当放低要求。第一种价值投资法就是格雷厄母的“捡烟蒂”投资,格雷厄母经历过经济大萧条,因此为人比较谨慎,不是绝对低估他不投资,巴菲特早期受到格雷厄母的影响,也是“捡烟蒂”派,后来遇到查理芒格后思路慢慢转变为“价值成长”派。现阶段我在做的,就是从纯粹的“捡烟蒂”慢慢加入一些价值成长,估值要求稍微放低一点,但也不能离谱。不过追求绝对低估值高股息的“捡烟蒂”投资还将是我的投资主流。

再说说我曾经投资过的股票。第一个:中国联通,我曾经持仓四年半,最终卖掉的时候,成本3.6元,在2015年那波牛市中,以10元多的成本卖掉,复合年化收益25%,这股票我在他跌破5块的时候介入,在2013年这波大熊市中,最低跌到过2.8元,反正一路下跌一路买,最终在2014年牛市来临的时候,我的持仓成本下探到3.6元,然后停止买入,拿到2015年牛市高峰期,股价涨到接近历史最高水平,涨的我心慌,涨的我睡不着觉,经过一夜纠结,下决心卖了。遇到持仓的股票连续暴涨,我会心慌,会不安,会睡不好觉,暴跌的时候我反而会很安心,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太贵就是最大的利空,便宜就是最大的利好!很可惜,大部分散户都是反过来的,暴跌了焦虑纠结,暴涨了反而高兴了,因此他们都不赚钱。

第二个股票:宝钢股份。也记不得什么时候开始定投加仓的宝钢。反正当时记得很清楚,宝钢的PB只有0.8倍,当时觉得很便宜,也是一路下跌一路买,每个月发了工资就买一点,最低跌到过0.6倍PB,不知不觉,拿了六年,攒了几万股,在2018年年初的那波“漂亮50”行情中,宝钢涨的我心慌,涨的我焦虑,睡不好觉,当时我觉得时机可能差不多了,在经过一夜无眠的思考后,第二天集合竞价阶段挂10元卖出,当时的成本是4.1元,卖出时间是2018年3月。算了一下,复合年化收益是16%!运气不错,当时的最高点11块多,10块钱也算卖在高点。如果你能在股价最高点80%以上的价格卖出,都算全是非常成功的逃顶。你不要企图卖在最高点,最高点卖出的人,只是运气好,仅此而已!想买在最低点是贪,想卖在最低点也是贪!直到现在,宝钢还在我的自选股名单中,等跌破0.8倍PE我会再建仓宝钢。

联通和宝钢都是我在2013年前后的那波熊市中建仓的,我对2013年那波熊市记忆深刻,因为那波熊市是我经历过的时间最长、股价最低的大熊市,从2008年10月到2014年6月牛市启动(最低区域在2013年)整整六年的大熊市,那是价值投资者的天堂!那时候你只要愿意捡,遍地都是黄金!我在股市中的主要盈利就是在那波大熊市中赚来的。可惜,那个时候我的本金还不多,否则那六年的潜伏足够我现在实现真正的财务自由了!

第三只股票:农业银行。那是我投资生涯中的痛苦回忆!我大概在农业银行上市两年后开始买入,具体时间点记不清了,反正当时的市盈率只有5倍,股息率接近4%,以我当时最朴素的投资理念来思考:农行是大央企,年年分红,报表绝不会造假,5倍市盈率理论上5年回本,是一桩非常好的买卖!不过我买入农业银行,拿了三年多,农行的股价一直不瘟不火,几乎不动,当时价投思想不坚定,心想:市场给银行股这么低的估值,难道银行真有那么多潜在坏账吗?到底是市场错了还是我错了?经过一番纠结后,我把农行卖出了,卖的时候账面总共浮盈十几个点,和存银行的利息差不多。结果到了2015年的牛市,农行直接翻倍,并且在2016年的熊市中,也基本没跌下去,直到现在股价还是我卖出时的两三倍!这时我才深刻体会到那句话的含义:“股市90%的时间都是垃圾时间!”
5倍市盈率的农行,确实五年翻倍了,但它的股价翻倍并不是在5年中平均实现的,而是在最后一年多时间一下子兑现!我在“垃圾时间”持有了农行三年多,却没有坚持到最后的“黄金时间”!直到现在,银行股都是我心中的痛。因为目前资金总量有限,我暂时不能再建仓银行股,不过等我有足够的资金后,我会择机再建仓银行股。

第四只股票: 网宿科技。也许很多人会说:你不是最恨网络股科技股吗?怎么会买网宿科技?
没错,我确实很讨厌网络股,网宿科技加深了我对网络股的厌恶。在买网宿科技之前,我就很讨厌网络股了,我之前上班的那家公司就是网络游戏上市公司,具体就不说了,反正A股网游上市公司就那么几家。我只能说,网络股、游戏股财务造假遍地都是!真实的利润水平,报表上的数字打3折都不过分!因此我对网络股一直都持有防备和不信任的态度。我买入网宿科技的背景,是在阿里云参与CDN价格战之后,网宿的股价跌了一大半,因为网宿科技是我所在公司的CDN供应商,这家公司的产品我很熟悉,确实是业内最好的。当时价格战接近尾声,我想差不多业绩该回升了,于是小仓位建仓了一点。建仓时间点大概是2017年10月,成本11块不到,当时风险意识还是很强的,事先就想好了,这只股票我下跌绝不补仓,因为属于把握小的“第三类股”,结果等了一年多,等来的不是业绩提升,而是大股东的疯狂套现!最低跌倒过8块钱,直到2019年年初那波炒作边缘计算和5G概念才脱身,以17元的价格卖出,卖价相当不错,也是连续暴涨后感觉心慌,结果一卖掉就开始暴跌,这个纯粹运气,前后共拿了17个月,算复合年化收益接近40%,虽然赚钱了,收益率也是历史最高的,但是从投资逻辑上来说,这完全是一笔失败的投资,最后瞎猫碰上死耗子,靠一波概念炒作才得以脱身。

以上是我卖过的所有股票,总共就四只,也就是说,除了打到新股卖掉以外,我只卖过四次股票,其他时间一直在定投买入。现在我的股票投资已经进入的“以股养股”的良性循环阶段,用第一类股的股息和打新的收益买入第二类股,工资收入继续买入第一类股,第三类股偶尔买一点,争取长期复合年化收益可以突破15%,大多数股市中的散户没有基本概念,不知道15%的年化收益是什么概念,这么说吧,如果你能连续十多年复合收益率达到20%,你将和巴菲特,彼得林奇,查理芒格等这些大师齐名!中国公募基金的长期复合收益率是12%,普通人达到15%就超越了大多数公募基金经理的水平!那些吃到两个涨停就得意洋洋的炫耀两天就赚了20%的人,简直是无知者无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