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度解读教材,合理运用教材,发挥教材最佳作用

(2011-05-08 16:35:50)
标签:

杂谈

深度解读教材,合理运用教材,发挥教材最佳作用

                              ——参加县继续中心培训有感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是专家们精挑细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在当今的社会形式下,怎样才能使学生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条件下,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更有用的数学知识,同时使学生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教师就应该进一步研究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新一轮课改教材编排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为每个孩子们提供发展的空间,课堂上体现让每个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充分理解这一编排意图,有效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应深度解读教材,合理运用教材,懂得用教材去教数学,而不是教教材上的数学,从而发挥教材最佳作用。

一、创造性使用“主题图”,发挥主题图最佳作用。

创设情景是课改教学中每堂数学课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之一,而主题情景图则是创设情景的重要资源。现行的新课标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主题图、情景图,为我们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丰富的主题教学资源。现实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紧扣教学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数学知识的内在特征,创造性使用主题情景图,发挥主题情景图的最佳作用。

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时,教师是这样处理教材的:结合当地生活实际将教材主题图较复杂的地方做了调整、省略,但又不影响主题图的意义,设计出与学生生活接近的学校运动场景图(多媒体课件展示)。随着学生这一熟知的情境呈现,让学生有种亲切感,很快就找出图中的各种图形,并且充分感知了四边形。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然后根据四边形的特征寻找生活中的四边形、判断四边形。学生有了初步感知到掌握图形的特征的过程,很快就找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四边形。这位教师真正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明确、懂得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重要性,知道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部分和空间与图形有关,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才是发展空间观察能力的宝贵资源。教师通过对教材主题情境图的创造性使用,充分利用好主题图(校园场景图)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到理性掌握的四边形的特征,再回到现实生活中寻找四边形,体现数学知识来源生活,回归生活。这种对教材的处理方式,并没有因为为了突出“新、奇、趣”而将教材中的情景图置之不理,也没有因为没有真正领捂教材意图而造成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培养不够,同时也没有因为觉得不符合实际或者操作有一定困难而对他们随意删除、更改、或替换,导致情景图教学资源的流失。而是在深度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情况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主题情境图来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主题图的最佳作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丰富活动经验。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它不作为独立的一块教学内容安排,而是与其最接近的知识内容相结合,以“学习乐园、数学活动、综合应用”等多种形式分散地编排于各种形式进行教学。即体现实践与综合应用知识领域的密切联系,又突出了其综合性。同时,也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经验,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应用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精神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有效载体。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方法上,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感受数学,发现数学,对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如在五年级上册“打电话”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紧急打电话通知情景,体验节省时间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打电话方案”,讨论场面热烈,讨论至少得出多种方案,每一种方案都是一种重要的发现,当在学生面前展示一种比一种更加省时的方案时,给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惊喜,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所在,感受到留住时间的重要性。通过最优方案发现规律,总结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出示类似有趣的题目,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信心。

因此,教学时要积极有效地组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学生们创设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孩子们真正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学习。教学时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准备,毫无准备的活动是无效的活动,要把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要注重活动中的地位作用与角色,杜绝放任自流,还要注重活动后的总结与反思,让活动发挥其功效,帮助学生感悟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体验、获得活动经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入学数学的信心。

三、适当调整教材,发挥教材的最大作用。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用教材教学,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明确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学离不开教材,要赋予教材以生命,灵活掌握教材。结合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适当调整教材,可使教学中少走弯路。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中的长方形的周长,教材中很多求周长的计算要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这部分内容教材安排在第六单元。对教材没吃透的教师如按教材安排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师生将吃不少苦,学生消化不了。有位教师对教材用心去研究后发现,对教材进行这样处理,将这单元内容教学进行调整,先教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内容,再回头教第三单元四边形,学生对周长的计算就顺理成章的完成了。数学新旧知识间具有内在紧密联系,章与章之间相互衔接,环环相扣,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学习,哪个知识点掌握不好都会影响后面的学习,采用跳跃式的学习方式定会有阻力。如上面所说的教材编排多位数乘一位数学生还没有接触过,在求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时练习题中却出现不少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如按原教学顺序掌握周长计算公式是新知识点,计算也是新知识点,两个新知识点同时进行教学,学生如何消化的了。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教材,作出适当的、合理的调整,使教学任务完成的更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总之,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方向,时刻为学生注入数学思维活动,为学生创设数学课堂活动,丰富学生活动经验。教材是教师教学资源的重要载体与依据,但不是唯一的标准。使用教材时要尊重教材,能从学校、学生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切实发挥新教材的作用,引领学生走进教材,走进生活,去感受数学的内涵,体会数学魅力、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1年04月25日
后一篇:幼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