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育启蒙》

(2013-06-18 14:34:00)

西安子能妈《德育启蒙》分享

●西安子能妈G4(394817366) 9:02:45

虚受老师好!

爱红老师好!

大明爱红社的家人们大家好!

●西安子能妈G49:03:31

我是西安子能妈,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周五的国学课堂。

今天是38日,祝大家节日快乐!

非常荣幸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和大家分享今天的主题---我读《德育启蒙》。

最近和子能读了大概14遍《德育启蒙》,收获颇多,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感受。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

道德从表面上看去是利他的,

实际却是利己的,

因为任何一个人都需要为他人服务才能获得生存机会。

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能够诵读经典和机会教育,

为孩子输入道德的价值观,

那么孩子在道德的发展上就会非常显著。

请大家翻开育心经典教材《德育启蒙》,

《德育启蒙》为印光大师著,共二十八偈。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这28个小标题:

 “孝亲,友爱,敬师,择友,

布衣,蔬食,惜字,惜谷,惜阴,

仗义,清廉,知耻,尽忠,

守信,仁慈,

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不说谎,

不吸烟,不饮酒,不赌博,不奢侈,

不傲慢,不嫉妒,不偏见,不迁怒,不耻问”。

从正心、诚意、修身、齐家几个方面,

措词浅显、简便易行。

请看《德育启蒙》开篇---《孝亲》,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父母与我,实为一体,

我爱自身,应孝父母,

能不辱身,便是荣亲。”

大家读一读,是不是朗朗上口?

孩子很容易就会背诵了!

首先,我们看“孝”,

从它的造字由来看,上面是“老”,下面是“子”,

指儿子背着父母,是上一代与下一代代代相传,融为一体,称之为“孝”。

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和家训,子女的身体,就是父母的分身,

如果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

所以古人说“孝乃天经地义”

因此,我们要效法父母、照顾父母、孝顺父母。

孩子时时想着父母,才能孝顺父母,才能禀承父母的志节、父母的志向。

 明白了“孝”的含义,我们再结合词来认知父母的恩德,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我们的身体,包括每一寸肌肤、每一根毛发,都来自于父母,都是父母赐予的。

在佛经中记载着一个故事:

有一次,佛陀和他的弟子们经过一个地方,见到地上有一堆枯骨,于是,佛陀向这一堆枯骨顶礼。

佛陀说:“这些枯骨可能是我们过去的父母或是前世祖先,所以我要恭敬礼拜。”

拜完之后,佛陀就叫弟子们把这堆枯骨分做两堆:一堆颜色比较黑,另一堆颜色比较白。

 弟子们问:“这两堆枯骨,为什么一堆比较黑、一堆比较白?”

佛陀告诉弟子:“较黑的骨头是母亲的。

因为在怀胎的过程中,胎儿的营养都从母亲那儿摄取,母亲身体的钙质流失很多,再加上养育的过程十分辛劳,母亲的身体也跟着日渐憔悴.

所以母亲的骨头颜色比较黑,重量也比较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当还是胎儿的时候,我们的所有营养都来自于母亲。

出生后,母亲用自己的心、自己的血抚养我们成长。

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们!

 “父母与我,实为一体”,

父母和我们,不论是身体,还是感情,实际是一体的,无法分割。

从母亲怀孕十月,到我们出生、成长,我们总是深深地依赖着父母,

而父母也总是用他们疼爱的眼、慈悲的心,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们,

我们与父母血相连、心相牵。

一个总是把父母放在心头的孩子,他一定能从心里感受到父母的爱和需要。

因为我们的身体里流淌着父母的血,父母与我们是永远也分不开的一个整体。

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真正把父母放在心上呢?

有句谚语说:“父母疼儿长流水,儿想父母树尾风”,

父母疼爱孩子的心是无时无刻的,像细水长流,没有中断过;

可孩子只是偶尔想起父母一点点,就像轻风掠过树梢一样。

父母对孩子的关怀真是无可比拟。

 “我爱自身,应孝父母”,

我们如果懂得爱惜自身,就应该孝顺父母;

为人子女,要想行孝,也应从爱护自己开始。

 “身有伤,贻亲忧”(《弟子规》),

从小到大,当我们生病或者受到伤害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父母。

他们会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日夜守护在我们的身边,期盼着我们能早日康复。

当我们长大后,父母还会为我们的交友而担忧,怕我们因交友不慎,而导致身心受到伤害。

可以说一个人从小到大,父母无时无刻不在关心我们,所以我们也要懂得如何来照顾自己,这才是孝顺的表现。

如果不懂得照顾自己,长大后还让父母为此操心,那也是不应该的。

 “能不辱身,便是荣亲”,

品行低劣会使父母蒙羞受辱,所以,我们应该建立良好的德行,这样就能让父母觉得非常荣耀。

《弟子规》中有“德有伤,贻亲羞”一句。

其实每个父母最大的期望,无非就是孩子将来在社会上能有成就,

 

更希望所有的子弟都能成贤成圣,

如果我们不能做到这些,反而还有品德上的瑕疵,父母一方面会非常伤心,

另一方面,会觉得羞愧,甚至在别人面前都抬不起头。

因此,我们从现在起,就应该遵循好的行为规范,

而一切优秀的行为基础就是孝亲,是对父母那颗时时牵挂、时时着想的心。

当我们时时都能想到父母对我们的关注和期盼时,我们就一定会做出让父母高兴、欢喜的事。

《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

用自己的德行奉献社会,让社会上的人们感受到他的父母教导有方,孩子能为社会付出,用德行让父母感到光荣,

是养了父母的心灵,更是养了父母的志气,就是一种大孝显亲的表现。

现在,就让我们从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开始,让父母开心,

做好孩子的榜样,将来,就能做出让父母荣耀、让社会大家庭欢喜的事!。

说到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插曲。

昨天我带着子能上学,街边有一个纹身店,上面有很多纹身的图片。

子能问我:妈妈,这是什么?

我告诉他:这叫纹身,就是拿小刀在身体上画画,并且涂上颜色。

我接着问:你觉得这样美不美?

子能说:不美。

我问:为什么?

子能说:那很疼的!

我问:你还记得《德育启蒙》中的《孝亲》怎么讲的吗?

子能就接着背下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我接着说:你疼的时候,妈妈也会很心疼,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让妈妈放心,也是孝顺妈妈。

子能也似懂非懂,呵呵。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会慢慢理解和感悟。

经典内化成行为的标杆,

由读经到理解,到行经落实,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德育启蒙》中二十八条看起来简单的道理和事情,

如果我们能实际做到,不仅能淑世育人,而且还能移风易俗,起到和谐社会的作用。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仅仅跟大家分享《德育启蒙》中的《孝亲》,

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接着分享!


作业:

1、为我们的妈妈打一个电话,送一束花,或者做一顿饭…..

2、为自己买一本书、一束花,或者静静的品一杯茶……

3:带着宝贝诵读《德育启蒙》--《孝亲》7.

分享结束,感恩大家的聆听!

祝大家在本群学习愉快!!!
 


让学习变成习惯,让成长永不止步! 让孩子的成长不留遗憾,让家变成温馨的港湾! 
关心孩子教育的朋友们请一起交流,3840大明萱妈经典育儿群:63788208  验证请写:家有儿女  

 

请关心孩子教育的朋友一定要看:

1.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zsWuKHsFU8/[录像]大易教育:一场价值百万的儿童教育演讲01

2.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vRaVGGSdy4/[录像]大易教育:一场价值百万的儿童教育演讲02 

3.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2M7_LiRSReA/父母智慧给孩子一生关怀 

读最有能量的书,交最有能量的朋友,开始新的人生。

诵读经典让孩子从小涵养自天地而生的道德能量,与真正的圣贤为师为友。

阅读(0)| 评论(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