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甜(作文参考)2
(2022-07-18 14:48:29)分类: 可心日志( ̄▽ ̄)~* |
路过曾给我带来甜蜜的麦芽糖铺,我失望地发现铺子边冷冷清清,制糖的老人无精打采地伏在桌子上打盹。在我的童年里,有一种甜,叫麦芽糖的清甜。
那时,麦芽糖很受孩子们欢迎。远远地望见做糖画的老人推着铜制小推车缓缓地向固定点走来,孩子们忽然兴奋起来了,放风筝的把风筝扯了回来,踢皮球的把球抱在胸前,翻花绳的把绳子折好塞进口袋。他们不约而同地用期盼的眼神抬头望向各自的家长。家长们一边从包中摸出五枚钢镚,一边嘱咐着不要吃太多。于是,孩子们攥紧手中的硬币,纷纷奔向糖铺。老人支起平板,不徐不疾地熔化锅中的糖稀。看见迈开小腿奔跑的孩子们,老人慈祥地笑着,说:“不急,大家都有的吃,排队来买。”孩子们便听话地排成了一列,挨个打糖稀。一根指针以及转盘上各色的图案承载了孩子们的欢乐与幻想。他们总在想如何抽到那条“龙”。随着指针由旋转变为停止,孩子们会爆发出欢快的笑声。之后,在人群中可以看到一张张心满意足舔着麦芽糖的小花脸,美滋滋的。伴随着麦芽糖的清甜,还藏着一种甜,是孩子们简单而纯粹的欢乐之甜。
经过了传统的熬制、揉搓、捶打工艺后的麦芽糖入口即化,虽有甜味却不腻人,也不沾牙,相反它还有一股麦子的清香。望着面前的用麦芽糖浆绘制出的传统图案,在我口中的糖稀似乎更甜了,这种甜是一种从过去到现在,在江南的土地上,在时间的长河中,未曾变淡一分,反而日久弥新的传统之甜。
老人坐在木制的小椅子上,不停地用一柄小铁勺作画。他始终是那么平静,那么细致。一枝一叶,一羽一毛,都被他用一把铁皮小铲悉数刻画,若是一只动物,必定会小心地用棍子点上眼睛。小时候的我,很崇拜他,总觉得他不凡。后来渐渐懂得,这甜甜的糖中一直有着手艺人的静气所带来的独特匠心。原来,有一种甜,叫做工匠精神之甜,虽然它不太被注意到,但它却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了关于用心执着的甜蜜回忆。
现在的孩子,大都被商店中花花绿绿的糖吸引,很少有喜欢吃麦芽糖的,毕竟人容易被吸引眼球。而于我,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想起麦芽糖,以及手艺人的匠心,它们便会交织成一种独特的甜蜜,在我的心底,挥之不去。
这,是对它最初的印象
画面定格。身前的琴架上躺着一架古色古香的古筝,她是演奏者。她玉指翻飞,古筝奏出一阵阵美妙的音符。那只是一个片段,那时的舞台并非绝佳,那时的音准并非完美,可一颗懵懂的心,就这样被古筝塞满。
终于,我与古筝缘分再起。一次国学夏令营,我学习古筝的机会。来临。当老师说要教我们古筝时,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可是,有着一腔热血的我却整整一天学不会一种指法,每到了关键的颤音,平时灵巧的手却不听使唤,一再走音。我觉得自己心里的其他味道都已消失,剩下的只有一抹苦涩。尽管老师一再安慰:古筝本不好学,初学能学成这样已经很好了。可是,深爱着古筝的我又怎能这样轻易放过自己?
那一夜,注定无眠。演出前一晚,紧张充满了我的心。月光将自己的白水袖撒向大地,闯进宿舍里。我突然有了个大胆的想法:反正睡不着,不如起床去练练。我踮起脚尖,屏住呼吸,悄悄溜进琴房。我的手搭在琴上,忽的想起老师的一句句教导:“揉弦力度要适中,不能过小或过大””摇指频率要均匀,不然手会酸酸痛”“结尾手要抬高才能好看”这些指点,细细品来,竟是甜的。弹、思练、悟,那夜的风,微凉,可心中的热气,氤氲成了空气中的甜香。
“没想到一晚上,进步了这么多!”老师惊诧,“这次的演出,就由这名同学来为我们演奏吧!”这一刻,心里不知为何,被一种甜充斥着。
画面定格。身前的琴架上躺着一架古色古香的古筝,我是演奏者者。那是架简约的古筝,我的妆容并不精致,我的指法并非完美可一位少年的心,就这样被甜塞满。
这,许是一种逐梦的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