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县境内开漳史迹
(2013-08-18 11:58:57)
标签:
杂谈 |
-
云霄县境内开漳史迹
一、漳州古城遗址:在云霄县火田镇西林村。唐垂拱二年(686年)陈元光奏请建州郡于此,州因漳江命名,元光任刺史,领漳浦、怀恩二县。现西林故州治遗址,残存大量城墙、城基、将台、衙署、街名、水门、渡口、码头、军营巷、军营山等古迹。
二、漳州古码头:在云霄县火田镇西林漳江畔。
三、漳州古城墙:在云霄县火田镇西林村。
四、陈政故居:在云霄县火田镇火田村。
五、燕翼宫:在云霄县云陵镇王府街大夫第。亦称“王府”。此宫系陈元光于唐垂拱年间创建漳州后“承恩”所建。原建筑于宋末被元兵焚毁,至明初重修,并作“开漳祖庙”。该建筑占地二亩余,规模宏伟,至今主体建筑尚存。燕翼宫属三合土加木石结构,三进二院,附建护庑,前有水井一口,民称“王府井”,至今尚丰泉清甘。殿堂系抬梁单檐悬山式大屋顶,造型古朴典雅,美观大方。
六、庐仔坑开漳圣王庙:在云霄县火田镇后埔庐仔坑村。该庙址即原陈元光墓庐旧址。唐景云二年(711年),陈元光与马仁在岳山殉职,灵柩暂停此处,当地军民按陈元光将军遗容“捏塑以祀”于停柩处。陈将军安葬后,停柩处左近即由将佐们结庐守墓,故地名“庐仔坑”。
七、军陂:亦称圣王陂。在云霄县火田镇漳江上游火田溪。唐代开漳将士们为传播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兴建的水利工程——拦河水坝。此类“军陂”在云霄有多处,如竹树潭、下河、孙坑等,都留存其遗址,至今最完整的是火田镇火田村西竹树潭一处。因系开漳将士兴建的水利工程,后人称为“军陂”。此处军陂,清代有过重修,并立有碑石“圣王陂”。现存堰坝为块石垒砌,石灰勾缝,高约5m、底宽4m、面宽2m;原长约120m,今残存两岸各一段及江心一带共三段,约30m。其配套引水渠道依山蜿蜒开凿,总长约4000m,其中破岩凿石部分约500m,至今仍能发挥灌溉作用。
八、演武场遗址:在云霄县莆美镇演武亭村附近。据传为陈政、陈元光讲武练兵之所。
九、马坑:在云霄小将军山东麓。据传为开漳唐府兵牧马处。
十、军营巷:在云霄县云陵镇(县物资公司南侧)楼仔脚附近。
十一、魏妈神道碑:在云霄县东厦镇竹塔村。唐天授二年(691年)魏太夫人敕葬于漳江口南岸的仙人峰半径山。其神道碑以花岗岩石刻成,屹立于墓前网埔的田畴之中。方向20度,碑高2.5m,宽1.06m,厚0.24m。额上浮雕双龙戏珠图案,碑面镌刻楷字“有唐开国元勋夫人陈太祖母魏氏神道”,字径0.25m。为明代重立,三合土碑座,至今保存完好。
十二、下营将军庙:在云霄小将军山下今前埔村境内。据《福建通志·庙坛志》及《云霄厅志》载:“将军庙,在将军山下西营,陈将军屯营于此。”唐仪凤二年(677年),陈政卒,葬于云霄山(即将军山),当地军民为追缅其功德,遂于将军山前“下营”军中建庙奉祀。
十三、古楼驿:在盘陀岭西南麓的云霄县火田镇古楼村。天宝五年(746年)云霄设置驿馆,即在此地,称古楼驿。据地方志载:唐李德裕遭贬南下赴任,道经此地,夜宿古楼驿,于驿馆壁间题诗曰:“嵩少心期杳莫攀,好山聊复一开颜。明朝便是南荒路,更上层楼望故关。”庙前存石碑一块,高3.02m,长2.42m,宽0.84m,厚0.20m,但字迹剥蚀难辨。
十四、磨剑石、试剑石:在云霄县城西郊将军山北麓。石略呈椭圆形、褐色,高0.75m、宽1.2m,长1.80m。石上有一磨砺痕,长0.60m,表面平浑光滑,石色暗褐。砺下有两个凹坑可盛水。据传,此石乃陈元光磨剑之石。旁有一石碑,系宋代所立,高1.5m,宽0.68m,厚0.3m,坐南朝北,有楷书直行阴刻“磨剑之石”四字。
十五、将军山:在云霄县城西部,因葬唐归德将军陈政暨夫人司空氏而得名。
十六、上营:在云霄县火田镇岳坑村。
十七、中营:在云霄县火田镇西林村。
十八、大峙原:陈元光原葬处,在云霄县火田境内大峙原。唐景云二年(711年)十一月,潮寇抵岳山。元光闻报率轻骑抵御,因寡不敌众,被刃伤而逝。当时百姓安葬陈元光于与岳山隔溪相望的大峙原。贞元二年(786年),漳州州治再次从李澳川迁往龙溪(今芗城区)时,才从大峙原把陈元光移葬到漳州北郊九龙里松州保高陂山。现大峙原陈元光原葬处的墓形犹在。明朝户部侍郎吴原诗:“伊昔勤王殒厥身,千秋高冢卧麒麟……”
十九、漳江:陈政曰:“此水如上党清漳”。漳州因江而命名。
二十、怀恩县遗址:在云霄县城关一带。
二十一、故绥安县地:以云霄为中心,包括周边地区。
二十二、漳州故郡衙遗址:在云霄县火田镇西林村。
二十三、松洲书院原址:在云霄县火田一带,始建于唐景龙二年(708年)。
二十四、下营:在云霄县莆美镇前埔村一带。
二十五、威惠庙:在云霄县城西门外。占地面积2000m 。庙二进一殿,大殿面阔五间,
进深四间,单檐抬梁式歇山顶木石结构,中留天井,两侧廊道设配殿,前通进厅,规模宏大,
其梁架斗拱造型雅致,古博大方。
二十六、陈政墓园:在云霄县城西郊将军山东麓。为唐归德将军陈政暨夫人司空氏合葬墓。始建于仪凤二年(667年),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重修。
墓葬规模恢宏,有享堂、翁仲、石兽、望柱、神道碑等。墓体呈寿龟之形,砖式结构,坟堆长5.39m、中部宽4.93m、前宽3.95m。墓之屏围水波纹红砖挡土高砌,墓前下置四个平台。文臣武将石像守护两旁,高2.26m。顺御道石阶而下,是祭祀享堂。享堂前石马、石羊、石狮,分立两侧,以及仰覆莲瓣饰八棱华表柱一对,两座石马纹装饰各异,其座饰以翻滚的尘烟,长2.56m,高2.25m。鞍座部分所饰龙凤图案尤具神韵,可领略唐宋石雕艺术之精华。墓前并存南宋嘉熙庚子年修建柱刻一方。
二十七、五通庙:在云霄县火田镇西林村,创建于唐代以前。《云霄厅志》载:“建庙必在开屯之先,云霄宫庙唯此最古。”据传陈政将军从中原带汉代名将周亚夫香火至此,立庙塑像奉祀,故此庙祀周亚夫神像。元代于庙中增祀“五方之神”,并悬匾“五通庙”。清同治初重建,庙面积700多m ,前后两进,前殿两阁五间,进深三间,殿内石质梭柱是始建原物,单檐庑殿顶木石结构,台基高筑,屋檐低垂,颇具特色。
二十八、戴郡马亭:在云霄县火田镇七里铺村南的碧云峰下。碧云峰为唐“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季女怀金暨婿戴君胄之合葬处。戴君胄是开漳主要将领之一。此处遗存郡马墓神道碑一方,高2.12m,宽0.8m,镌有“唐钤辖司崇仪使郡马副元帅兼竭忠辅国大将军赐谥武毅肃庵君胄戴公暨配柔徽克济益恭弼德夫人陈氏神道。”据考证,该碑系宋代镌立。
二十九、华庙:在云霄县莆美镇中柱村、阳霞村之间。二进一院,左右护庑峙列,前有宽敞庙埕,占地1600m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建,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光绪五年(1879年)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