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股市里有天使,那么他们一定都在创业板扎堆。
与主板颓靡截然相反,创业板低开高走,题材股全线爆发,指数上午重上3200点,盘中摸高3286.41点,再创历史新高。午后现窄幅震荡,截至收市,创业板指涨4.23%,报3278.48点,全日成交1553亿元。然而大盘却毫无亮色,大金融板块集体走低,大盘股人气低迷。截至收盘,沪指报4283.49点,跌幅0.58%,成交5946亿元;深成指报14672.6点,跌幅0.15%,成交6629亿元。
若是你非要拿主流的估值方法或是对比海外同类公司来看待创业板,泡沫论是必然的结果,可眼下大家最不在乎的就是泡沫。基本上,投资者的心态已经上升到了“天使”的段位,对于概念和故事的认同度,要远远高于对于市盈率的认识程度。换句话说,正是因为近年来创业板的一骑绝尘,在全面牛市当中、在超额收益的巨大吸引力之下,投资者已经对高风险有了更大渴求——所谓富贵险中求,不怕你有风险,最怕你没风险。
何况,创业板确实是中国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向的代表,无论是从上年年报还是从本年度一季报看来,创业板的整体表现显著优于主板。无论是场内博弈资金,还是接踵而来的新入市机构资金,站在赌未来的立场上,没有理由不更倾向于盘子小、业绩好、高成长、有噱头的创业板。而且,就“万众创业、万众创新”而言,仅有口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榜样效应,创业和创新必须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创业板的爆发,恰恰是在与创业和创新的国家意志相呼应,这也正是一大票基金经理敢于“无脑买入”的根基所在。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由于无风险利率高企,在房地产狂热、刚性兑付的前提之下,老百姓的钱就是躺在银行做理财产品也能有不少收益。如今环境大不相同,似乎只有股市才能让个人资产更快速的增值。当市梦率和市胆率对应的是财富倍增时,无风险利率这个词本身就已经遭到了全社会的遗弃,积极牟取高风险收益才是共识。
当然,“风险偏好”这个东西也是柄双刃剑。关于部分基金公司“围猎”创业板个股的消息,透露出的是部分机构过于冒险激进的策略——除非公司故事特别美好,或是有更大胆的接盘侠出现,否则这类投资只能归为纯天使投资。但这种策略绝非小散能学得来的,机构可以做十家公司的“天使”,只要有一家真的飞上了天他就能全身而退;而小散呢?为了成就霸业只能毕功于一役,你所承担的风险何止机构的十倍?
所以,当天使投资者在市场里横行的时候,凡夫俗子们务必淡定——与其自扮天使,不如坐等天使,不是么?(慕容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