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是趋势流、技术流,还是基本面流、大数据流,这一刻都莫过于两眼一闭,做个纯意识流。莫念以往,不冀将来,活在当下。
截至3日收盘,沪指报3863.93点,涨38.15点,涨幅1.00%成交6356.51亿,盘中创7年新高。深成指报13494.64点,涨68.54点,涨幅0.51%成交6240.34亿;创业板报2510.16点,涨34.84点,涨幅1.41%成交1254.5亿,盘中又创历史新高。两市涨停个股逾150家,除两只ST外无一跌停。
其实昨天晚间已经明确,证监会核发了2015年的第4批IPO批文。和此前市场传闻一样,此次核发的新股数量再次创下纪录,共有30家公司获得首发批文,其中上交所11家,深交所19家。市场人士表示,一次性打包发行30家,也预示着A股市场将迎来史上最大打新潮,未来30只新股的密集申购或将对A股市场造成巨大的抽血效应。
当然,IPO的公司虽然多,但融资规模却没有剧增。经过机构测算,预计此轮打新将冻结资金2.3万亿元,对资金面冲击较3月缓和。但是,此举却彰显着管理层推进市场扩容的决心。3日午间有财媒报道称:年底前,将最少有近300家企业获得IPO发行批文。据知情人士表示,平均每个月的新股供给量最多可能高达50家。
再过细点看4月的30只新股,较以往相比有个耐人寻味的特点——深市多于沪市,创业板尤其多。这和过去一碗水基本端平的方式显然不同,这也意味着创业板在加速扩容。为什么?毫无疑问是因为创业板在羊年新春里的意识流式暴涨已经深深的触动了管理层,超高的估值让人难以忍受,必须通过引流来稀释一些市梦率的浓度。
但意识流的特点就是集体无意识,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在这一流派统领江湖的时候,只需要找任意概念板块龙头无脑买入,一旦出现哪怕一星半点的所谓利好,它便能吸引万民抢筹、一飞冲天。至于风险,那是风险真正出现之后才值得去考虑的事情。
各位也应该注意到了金融板块、尤其是券商板块的发力,包括海通在内的部分券商股已经突破了前期高位,绝大多数券商股也已接近前期高位。增量资金正在慷慨的解放着岁末年初的套牢盘,释放着对大盘向上的坚定信念。这也许还是另一个信号——资金主力已经开始进驻金融权重板块,尽早规避小盘股随时可能发生的踩踏事故。毕竟,泡沫论早已成为共识,只是谁都乐得让这个泡沫再吹大一些,让盈利再飞高一些。
踩踏会有多可怕?意识流是不在乎的,但为A股市场的杠杆供应者们已经在准备退路了。据证券时报的报道,继年初光大银行等收紧伞形配资之后,日前金融机构的相关政策又再度收紧。3日起,招商银行总行资管部不再受理1:2.5杠杆业务,杠杆比例最高1:2,对应的预警线为0.90
,平仓线为0.85。而据万得统计,截至4月2日,A股融资融券余额为15382.9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的15183.91亿元增加199.06亿元。“去杠杆”虽不再被频繁提及,但杠杆上的牛市就是这样,那些被撬得越高的,真要掉下来时也摔得越狠。
享受这一刻吧,只有在这一阶段收获浮盈是最简单的,哪怕你随机买入一只个股,赢面总能大过输面。
股市如戏,全凭演技。(慕容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