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不好意思说:自打2006年入市以来,鄙人几乎没有错漏掉任何一轮打新的机会,但中签似乎只有两次而已。若算一笔总账,打新的盈利额或许还比不上把历次打新所投入的资金相加再存1年定期的利息多。
今年新规出台后,有了持仓市值的要求,这对于我这样的典型小散而言更是有些纠结。留下市值,就没有资金;留下资金,就少了市值。唯有拿着计算器横算竖算,不情愿的买来卖去,只为能顺利参与打新。
这是个悖论——就历史概率而言,参与打新似乎并未能让我挣到多少钱。而新规之下为打新不得已而作为的“买股卖股”,反而容易造成新的浮亏。为何还要如此执着、乐此不疲呢?
其实并非只有散户痴迷于此,机构也是一个德行。眼下四只新股启动申购,除了“打新”之外,市场上几乎没有了别的声音。今日国债逆回购市场各期限品种利率飙涨,以上海新质押式回购1天的利率为例,年化收益一度高达30%。可见各路人马打新热情之高,已经造成了市场资金抽水效应。再联想到昨日开始的大盘明显回落,恐怕是有不少投资者为了打新而在陆续抛售之前的市值来配合。
这一切的一切,还是基于“新股不败”的历史经验。且不论过去,只看今年重启IPO后1月间上市新股的表现,中签者获利丰厚,开盘首日封涨停似乎已经成铁律。即使新规要求新股首日累计涨幅不能超过44%,但超4成的收益率已经相当可观。何况,从今年初上市的48只新股表现看来,绝大部分首日涨幅都达到了44%,只要中签就能赚钱。这样的局,能不趋之若鹜么?
而最近启动申购的新股,据说都在“严控”之下不得不夹起尾巴上市。不敢超募,发行价格水平亦不敢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市盈率低、发行价便宜且全年供应量已有定论,这些细节势必为本来已经烧得很旺打新热情再添一把干柴。有统计指4万余“僵尸账户”已被激活,连它们都冲着新股来了,咱们难道可以轻易放弃这样的机会?
有条件要打新,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打新。哪怕最终是竹篮打水空欢喜,但至少咱们也享受了一把被希望包围的过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