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个捕鼠夹不如1个黑猫警长

(2014-05-19 08:48:41)
标签:

老鼠仓

基金

a股

财经

N个捕鼠夹不如1个黑猫警长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先是传出了平安资管原投资管理人员张治民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被正式立案稽查的消息,眼下又听闻国寿养老原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曾宏因利用所掌控的未公开信息操控“老鼠仓”并非法牟利被抓。直到此时人们才忽然觉察到,原来“老鼠仓”并非基金或券商的“专享”,保险资管也足以成为个中高手。
    当然,这或许只是此轮中国资本市场“捕鼠记”中的一个剪影而已,近来关于严查内幕交易、扫荡老鼠仓的传言十分集中,且都极具话题性。譬如有着公募基金界 “一哥”之称的华夏基金公司,旗下头号基金产品华夏大盘便被曝正在接受调查。虽华夏方面对此极力否认,但证监会却明确表示正在对部分资产管理机构涉嫌利用非公开信息交易股票的行为进行调查,其中部分账户与华夏基金公司的部分账户存在关联。无独有偶,所谓私募一哥、有着宁波敢死队队长之称的徐翔,其掌控的阳光私募泽熙投资也卷入了“捕鼠风暴”。据称因为其旗下产品泽熙6期在东方锆业资产重组停牌前精准买入,招致了监管层的严查。似是要向外界透露某种信息——捕鼠夹已经备好,行动从各路“一哥”家门前开始,绝不是做做样子而已。
    有证券市场,就会有老鼠仓,并非我所独有。只是,要在A股市场上挖出几仓老鼠来,会比发达国家的成熟资本市场容易得多,提供的故事样本也丰富得多。寒门贵子马乐,在掌控博时精选股票基金巧设老鼠仓获利1800余万,名下却既无豪宅也无名车,长期高强度工作年纪轻轻还落下一身病痛。公堂之上凤凰男流泪认罪,忆苦思甜、推心置腹,让不少旁听者感动得热泪盈眶。似乎该责怪的不是马乐要做老鼠仓,而是为什么单单就查到了他的老鼠仓。另一个故事更叫人唏嘘。曾任职汇丰晋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80后美女基金经理钟小婧是今年来首位被披露的因“老鼠仓”而受罚的基金经理。但从监管部门披露的查处细节来看,钟小婧做老鼠仓不仅没有赚钱,截至事发时还亏损了8.45万元。连掌握所谓内幕消息的基金经理建老鼠仓都能亏钱,靠天吃饭的散户们还能指望自己能挣到钱?
    某种角度而言,老鼠仓像是一面镜子,透过它往往能够看懂更多的A股市场。所谓无庄不成股,虽然历经多年“庄家”一词已经被刻意淡化,但“坐庄”的资金却从来不愿意放弃决定股价高低的权力。接近庄家的投资人,就是最适合做老鼠仓的人。而在这个市场里,资金实力最为雄厚的投资机构并非私人机构,而操盘着这些庞大投资资金的人,往往也只是在“打一份工”。以打工心态来看待手中职权所带来的巨额收益,心理失衡难免——我的投资组合已经赚了几个亿了,凭啥一年才拿一百万工资呢?反观包括美国在内的成熟资本市场,专业投资者扎堆,业余投资者属于非主流,因而“坐庄”的道德风险和经济成本都很高。与此同时,市场上的资金主力均属于私人资本,操盘手亦是资金的合伙人,大家都是在试图为自己赚钱,捞一票就走的打工投机心态不占主导——股神巴菲特就是哈撒韦公司史上最成功的股东,他的个人资产与公司紧紧捆绑在一起,试问他还用得着去做“老鼠仓”么?
    换言之,在不够成熟的A股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处处存在。利用信息不对称,而非依靠公司基本面来实现盈利的投机心态也处处存在。这样的土壤是最适合老鼠仓生存的。现实社会中很难有谁能够抵挡得了暴利的诱惑,掀一场两场“捕鼠风暴”亦非长久之计,更为关键的,还是培育一个完整的市场生态。(慕容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