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酸甜苦辣,感叹人生杜甫《狂夫》

(2018-08-01 11:09:15)
标签:

高考

教育

酸甜苦辣,感叹人生

                                     杜甫《狂夫》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词句注释

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是当年诸葛亮送费祎出使东吴的地方。杜甫的草堂就在万里桥的西面。

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古代以水清澈闻名。《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有随遇而安之意。

筱(xio):细小的竹子。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

裛():滋润。红蕖:粉红色的荷花。冉冉香:阵阵清香。

厚禄故人:指做大官在朋友。书断绝:断了书信来往。

恒饥:长时间挨饿。

填沟壑():把尸体扔到山沟里去。这里指穷困潦倒而死。疏放:疏远仕途,狂放不羁。

白话译文

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当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阔就变脸,早与我断的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狂!我就这么狂!

创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天,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这首诗正作于这期间

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名万里桥。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当年杜甫就在这里营建草堂。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旷放了。首联即沧浪三字,暗寓《渔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岂其食鱼,必河之鲂,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万里桥百花潭草堂沧浪,略相映带,似对非对,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联之中涵四专名,由于它们展现极有次第,使读者目接一路风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沧浪),便令人不觉痕迹。万里、百花这类字面,使诗篇一开头就不落寒俭之态,为下文写预作铺垫。

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别饶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颔联结撰极为精心,写微风细雨全从境界见出。”“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比通常写微风的字感情色彩更浓,有小心爱护意味,则风之微不言而喻。,比洗、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则雨之细也不言而喻。两句分咏风雨,而第三句风中有雨,这从字可以体味(雨后翠筿如洗,方);第四句雨中有风,这从字可以会心(没有微风,是嗅不到细香的)。这也就是通常使诗句更为凝炼精警的互文之妙了。两句中各有三个形容词:翠、娟娟(美好貌)、净;红、冉冉(娇柔貌)、香,却安置妥贴,无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叠词,又平添音韵之美。要之,此联意蕴丰富,形式精工,充分体现作者的晚节渐于诗律细

前四句写草堂及浣花溪的美丽景色,令人陶然。然而与此并不那么和谐的是诗人现实的生活处境。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断绝,他一家子免不了挨饿。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这就导致恒饥稚子色凄凉饥而日恒,亏及幼子,至形于颜色,则全家可知萧涤非杜甫诗选》),这是举一反三、举重该轻的手法。颈联句法是上二下五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著地位,从声律要求说是为了粘对,从诗意看,则强调恒饥的贫困处境,使接下去欲填沟壑的夸张说法不至有失实之感。

填沟壑,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了: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自笑狂夫老更狂

在杜诗中,原不乏歌咏优美自然风光的佳作,也不乏抒写潦倒穷愁中开愁遣闷的名篇。而《狂夫》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它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风含翠筿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两种成分,真是缺一不可。因而,这种处理在艺术上是服从内容需要的,是十分成功的。

名家点评

《鹤林玉露》:杜少陵诗云:风含翠筱娟娟静,雨浥红蕖冉冉香。上句风中有雨,下句雨中有风,谓之互体

《瀛奎律髓》:老杜七言律诗一百五十余首,求其郊野闲适如此者仅三篇(按指《江村》、《南邻》及此篇)。而此之第三篇后四句,亦未免叹贵交之绝,悯贫稚之饥。信矣和平之音难道,而喜起明良之音难值也。然格高律熟,意奇句妥,若造化生成。为此等诗者,非真积力久不能到也。学诗者以此为准,为吴体,拗字、变格,亦不可不知。

《升庵诗话》:诗中叠字最难下,唯少陵用之独工。……有用之下腰者,如: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风含翠筱涓涓静,雨浥红蕖冉冉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碧窗宿露深濛濛湿,朱拱浮云细细轻是也。声谐义合,句句带仙灵之气,真不可及矣。

《义门读书记》:清风崚节,固穷独立,比赋相参,不全讦露……“欲填沟壑惟疏放二句,只自嘲,怨而不怒。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亦是宋派之先声,非杜之佳处。许印芳:前四句不恶;五句太激太露,后三句亦不免伧气。

《唐宋诗醇》:卢元昌曰:因草堂而兴感,诗成之后,用末句狂夫为题。

《读杜心解》:客中贫窭无聊之作,却说得极恬淡。……五、六,露意,公自以为已涉狂夫之言,故急以自笑煞住。而因以狂夫命题,浑然无乖角。

《杜诗镜铨》:读末二句,见此老倔强犹昔。邵子湘云:《宾至》苍老,《狂夫》萧散,各是一种风格。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带,似对非对,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联之中涵四专名, “万里”、百花”这类字面,使诗篇一开头就不落寒俭之态,为下文写“狂”作铺垫。

B. “即沧浪”三字,用《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典故,暗示诗人的操守,引出下文疏狂之意。

C. 五六句写客中少助,生活局促的情景。昔日厚禄故人书信断绝,饥饿波及幼子,以至形于颜色,则家人忍饥挨饿的情形可以想见,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D. 诗末“填沟壑”本为悲哀之事,而诗人却能以“疏放”的态度对待,而这样的人生态度却被世俗中人耻笑为“老来更狂”。

E.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优美景致的描写直接表现了“狂夫”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后半部分则借对“狂夫”潦倒生计的描述,凸显出“狂夫”的狂傲之气。

15. 此诗颔联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6分)

【答案】:14. DE    15. 运用拟人手法,“含”“裛”,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生动地写出了风的轻微、雨的细小,给人以小心爱护之感。叠词,“娟娟”,写出了竹子秀美之态;“冉冉”,描摹了红荷的娇美之貌。无堆砌之感,又平添了音韵之美。以乐景衬哀情,此联写草堂的美景最主要是反衬“狂夫”恶劣的现实处境,进而表现“狂夫”贫贱不能移的形象。

【解析】14.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D项“自笑狂夫老更狂”是诗人自嘲,选项解释错误。E项,对美景的描写只能侧面表现狂夫的精神。

15.这是一道综合赏析诗句的题目,注意从遣词造句、手法运用以及情感抒发、意境创设等角度分析,此题主要从“娟娟”“冉冉”等叠词的运用,“含”“裛”等拟人手法以及写草堂的美景反衬“狂夫”恶劣的现实处境,进而表现“狂夫”贫贱不能移的形象等手法的角度赏析。

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