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铭印效应

(2014-03-14 16:18:44)

  铭印效应

  【铭印效应】为德国著名行为学家海音罗特自小鹅破壳而出的实验中归纳而来,而后由德国另一位行为学家洛伦兹,命名为铭印效应。心理学家将其纳入心理学范畴,主要在说明:

   我们对于第一印象往往印象深刻,对于第二、第三事物......则没有深刻印象,人的思维也会受到第一手资讯左右,简单来说便是【先入为主】。

   铭印效应的主要表现是:我们在做决策时,思维往往会受到第一手的讯息左右,陷入先入为主的思考模式,影响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1910年,海因罗特在实验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的跟在母亲后面,他忽然有了疑问,如果小鹅第一眼不是见到母亲,而是其他生物会如何?于是,他试着带来一只狗、一只猫等。他惊讶的发现,即使小鹅第一眼不是见到母亲,哪怕是对他有伤害性的动物,小鹅也会自动跟随其后,而且很难再改变,也就是说小鹅承认第一,却无视第二。

   铭印效应不仅存在动物之中,也存在人类之中。一旦我们对某件事或某个人形成某种印象,就会像沉落海底的锚一样固定在我们的思维里。人们会不自觉的在第一印象或在第一反应的指导下,发展同样的行为或运行日后的事情,很难再形成其它印象或者反应。

  新学期初,校长要求张烨做二年一班的班主任。由于该班初一时在校内出了名的调皮,张烨拒绝了校长的要求,但校长找不到更合适的老师,校长再次找他,出于无奈他只能接受这项任务。

   和张烨关系不错的、了解该班级的同事知道这件事,提前为他上了一课,告诉她最要提防第二排的一位男同学。因为该生在课堂上喜欢做小动作,有时还会恶作剧。

   第二天,她来到班上,特别注意那名男生,不知道为什么,对男孩的厌恶感油然而生。她开始讲课,一节课下来,她发现他并没有异状,但在课堂即将结束时,他忽然站了起来。张烨心想:你果然像其他老师说的【没有一节课是安稳的】。张烨刚想命令他坐下,却发现他已经走出座位,小跑步地到她面前,双手在她背后抓了一下。

   张烨非常的斥责:【你干嘛!不好好听课】男孩低下头,小声地说:【老师,我发现你衣服后面有只小飞虫。】当张烨以怀疑的目光扫向其他同学时,同学们也纷纷点头,之后,他继续担任该班班主任,渐渐地,她发现这名男生其实没有其他老师说的那么坏,班上也没有传闻中那么调皮。

             习惯心理导致判断错误

   不只是在教学当中,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先入为主的心理倾向。比如,孩子撒过一次谎,第二次说了真话,父母便怀疑他话里的真实性,下属工作失误,当他在做此类事情,主管便会多叮嘱几句....这些习惯性心理会使我们受到某种思考模式限制,以致不能看清个人、实物的本来面目二判断错误。

   出现这种心理现象,主要是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自己没有看清楚认知,没有足够的时间的时间和机会对某个群体、个人、物体或某件事情,深入了解与剖析。铭印效应告诉我们,不要按照已知的意见、经验、观点,推断个人、团体或某件事情,不要从我们接触的部分去推估全部。

  有人说;【人的大脑像电脑中的资料库,如果想找到你需要的东西,在锁定目标后,必须一一过滤你曾经输入的东西,也许越早进去的东西,越晚出来。】

   毫无疑问,自信是一切行动的原动力,没有自信便没有行动,也不会成功,所以,我们千方百计培养自信以获取成功,但也同时培养出另一个负面因素----自负。【自负】和【自信】是截然不同的概念,自信是成功的垫脚石,自负则是失败的推进器。

   为什么我们会自负?原因在于我们自以为是的先入为主、故步自封。我们在自负中渐渐失去自我,失去客观公正的判断。错误认知导致错误的行为,陈旧的思考模式孕育出陈旧的方法,并为此付出惨痛代价。

   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德鲁.葛洛夫在其著作中说:【最后知道问题的人往往是老板】为什么身为公司大权在握的人,却成为消息的滞后者?铭印效应告诉我们问题不在于员工,而是老板处理问题的习惯和态度。

   世界上每件事物瞬息万变,最先听到的讯息不一定正确。最先看到的事情也不一定是最终结果。人也是如此,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调整自己的心态与决策标准,认清事物的运行方向,总是用以往的老眼光、旧观点进行分析、揣摩、行动,必定导致失败。

【以上内容摘自开窍心理学】

http://s3/mw690/002cb4Mfty6HiNV2TPYd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瓦哈赫效应
后一篇:简短心理治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