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飞来寺——德钦县——澜沧江尼农大峡谷——燕门乡澜沧江大拐弯——茨中天主教堂——永支曲达德贡大桥——怒山礼格咱垭口——修路绕乡道下山——贡山捧当乡——贡山县
梅里雪山澜沧湾,德贡险路闯怒山
飞来寺原是德钦县城8公里处滇藏公路边的一座小寺庙,因梅里雪山观光旅游的发展,这里围绕寺庙建起了观景台和客栈人家,而通指为这处区域,成为地名。飞来寺海拔约3400余米,这里是观光梅里雪山、白马雪山风景的最佳之地,也是户外攀登梅里雪山和穿越雨崩村的门户,1991年中日梅里雪山登山队17勇士遇难纪念碑亦建于此。
对于借宿于飞来寺的大多数驴友来说,全景观光梅里雪山是千里迢迢到此的最大愿望,但能否实现却不得不凭个人运气。大多数日子里,梅里雪山总是笼罩在祥云之后,难以得见,惟虔诚守望,才能如愿。而之于我们匆匆过客来说,希望只有寄梦于天。今天到来,飞来寺傍晚的天气不错,客栈老板说,明晨或有希望。


(上图载自网络)
被闹铃从梦中摇醒,我御寒风走向户外,晨云厚积的梅里雪山方向,我守候希望,与陌生的驴友一道虔诚祈祷。当太阳从后背的白马雪山方向升了上来,微红洒向了梅里雪山白云之后,隐约之间,卡瓦格博峰似呈现了出来,朦胧地缠住了大家的眼睛。
即便如此,我也感谢神山给我的这一眼朦胧相见,我知足矣。
别去,心有不舍,曾经错过的雨崩村户外,近在咫尺,我却又把它纳入梦中。
车由德钦县城转向南下,开始沿高山峡谷的澜沧江边下行,一路汹涌澎湃的澜沧江流,似不断激荡着我的眼睛。
澜沧江发源于青海玉树州吉富山,经云南三江并流区后于西双版纳流出境外,成为湄公河,并于越南胡志明市注入南海,是世界第七长河、亚洲第三长河和东南亚第一长河。
车穿过澜沧江尼农大峡谷后,过云岭乡德贡大桥头,抵燕门乡。这里是一处澜沧江大拐弯的所在,我们停车拍摄,而后,便直奔茨中村而去,观光知名的茨中天主教堂。
茨中教堂是1909年由法国传教士建造的哥特式天主教堂,其曾是当时“云南铎区”的主教礼堂,声名颇大,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天主教堂之一,是香格里拉旅游的人文象征。
到达的时候,已是午间,我们在与教堂后的藏家小伙沟通时,知晓他是这家客栈的主人,我们决定于他家定制午餐。刚生完孩子的藏家媳妇为我们掌勺,聊天中得知她竟是一个户外的领队,经常带队穿越茨中至丙中洛。这是一条很诱人的户外线路,只是我们没有计划,且留下她的联络方式,惟希望今后有机会前来实现。
这是一顿特别的午餐,就地采摘的园中菜蔬,藏制的肉制品,我们共同参与制作,且以法国传教士带来的酿造技术酿制的茨中葡萄酒佐餐,令人难忘。
餐后我们继续观光完教堂的内景后,上路别去,车返程德贡大桥。跨过大桥行永支隆曲路上,我们搭上一位女独驴,自此车开始翻越怒山奔怒江而去,去往目的地贡山丙中洛。
这是一条意想不到的险路,终生难忘!
修建中的德贡公路并未完工,入口也无提示。行去,德钦段虽雨后地质灾害不少,但车辆尚行顺畅。只是,在斯入通垭口因铺路等待,耽误了一小时。雨下了下来,翻下怒山礼格咱垭口后,贡山段的路泥泞不堪,路完全断了。我们按指示牌抄乡道而下,路窄谷深,弯急坡陡,坑坑洼洼,我们的车根本不宜通行。这吓坏了我们,也惧怕了师傅,只是不得掉头,只能慢慢磨去。在不知前路长短的情况下,我们真耽心车辆损坏,更耽心迎面来车,大家惟默默祈祷,祈求老天尽快让我们平安过境。
一个多小时后,终于见到了工棚,终于回到修建的路面,路依然很差,但至少宽了。继续着一个坎一个坎地过去,一段一段地走完,天完全黑了,我们也下到了怒江支流迪麻洛河边的桶当村。
出行,再一路山谷夜路,我们到达了怒江边的捧当乡。向哨卡问路,得知怒江线省道全线扩建,通行困难,去丙中洛尚且路远,我们便决定先反向往贡山县城安顿,待明日再看,哨官指引我们从怒江东岸的乡道前往县城。
一路摸索着夜行,饥肠辘辘着每个人,当终于驶出乡道跨过怒江吊桥到达县城时,我们的心才彻底地放了下来,谢天谢地啊!

(上图为次日上午拍摄)
分别独驴,我们抓紧择店入住,简单地夜宵后,疲惫和深夜便把大家很快地拖入到下一个日子的梦醒时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