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13日
飞抵沈阳
到过沈阳、长春,走马看花,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记忆依稀被唤起。而走过哈尔滨,浅浅逗留,那只是一年前的事,恍如昨日。当再一次需要随行东北时,我心理少了那种初恋般的激动。但是,长白山,这诱人的山峰,我是第一次涉足,那是我神往已久的地方,我将投身其中。
四月即将过半,南国早已是春暖花开,碎步初夏。而东北,据查询,依然是冰天雪地,气温徘徊在零度上下。
仓仓促促地踏上北飞的航程,心中还还存着许多放不下的牵挂。乘风而去,空中飘浮了四个小时,飞翔的心用航空杂志优美的游记充实。当飞机嘎然落地时,沈阳皎洁的圆月和寒冷的北风迎接了我们。驱车一个小时抵达北陵边的沈阳宾馆,夜幕下,酒店张灯结彩的布景,立刻把我们拉入到热烈的氛围中,昭示着本次大会的高调隆重。

2006年4月14日
参加会议
八时,在警车的护送下,20辆大巴组成的车队载着与会代表浩浩荡荡地向辽宁省礼堂驶去。礼堂门前,迎候的仪丈队威风锣鼓齐奏,军乐队齐鸣,一片热闹景象。那些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和辽宁省优秀企业家的代表,早已披红挂彩地列队高台,等候着国家和辽宁省领导的到来,合影留念。场面十分隆重热烈!

凭代表证穿过威风凛凛的武警守卫进入会场,盛大的会场氛围揪住人心,记者早已将过道走廊占满,学生的阵烈舞动鲜花。寻自己的座位坐好,借空拍下几张场景照,待领导们入座主席台毕,中国企业家联合会2006年度沈阳年会并宣告正式开始。

这构成了沈阳市2006年度经贸洽谈会招商引资的一项重要内容。
起立、奏国歌、介召领导来宾、致欢迎词、领导讲话、企业家讲话、专家演讲……程序式的安排让我渐渐飞离了思绪,慢慢地我的精力已融不进这些繁文缛节,心飘到了会场之外,只想尽快地走出去,再一次用脚步去感受那四季分明、性格直率的东北黑土地。

下午的会议交流只在宾馆的多功能厅举行,直入主题,气氛简单轻松了许多。
观摩“二人转”表演
晚餐是辽宁省政府举行的招待酒会,喧闹的场面,吃饱吃好,各人不同,毕竟存在着东南西北的差异。我不关心这个,却十分关注晚饭后会务安排的观看赵本山的二人转表演,这是了解东北人生活的一个文化窗口。
准七时出发,我们非常招摇地来到了“刘老根大舞台”,我们是冲着赵本山来的,但是当地人已不完全这样。由赵本山投资创办的“二人转”剧团与舞台,早已盛名东北,虽说“二人转”从民间走向大雅之堂--舞台,完全是凭借了赵本山的名气,但作为一种民间文艺民俗文化,它本身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改造后的“二人转”摒弃了庸俗媚众的低调表演而赋予了更多现实生活中机智、技巧和幽默的要素,巧妙运用的漫画式夸张表演提高了它的表现力,从而使其更具有了雅俗共赏的内涵和魄力,充分体现了快乐生活的追求特征。这些,我从表演和观感中体会到了。

虽然我坐在遥远的二楼,无法贴近舞台,抱着只是想看看赵本山出场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但“二人转”一开始的表演便立刻碰翻了大家开怀的神经,于是笑声掌声从开场到结束,几乎从未间断过。此时,不论你居于什么地位什么思想,心都已被快乐充满,而短暂生活的时间空间里,我们还有什么需求比快乐更重要的呢?这或许就是“刘老根大舞台”二人转表演场场爆满、经久不衰的原因吧,它简直成了一部文化的印钞机被赵本山轻松地发掘了出来。

赵本山最后出了场。我虽不追星,但有缘一睹其真容也是幸事,毕竟他的成功是可以让人崇拜的。平时赵本山是不出场的,或者他的足迹和名气让他不可能或不轻易出场。但是,今天例外,省领导亲自向他挂了电话,按他的说法,他这也算是为辽宁的招商引资做一点贡献。无论如何,舞台上的赵本山,面对观众,依然是那么的淳朴和幽默,依然是那么的卖力和用功。掌声雷动中,他表演了一个又一个节目,充分展示了他多才多艺的才能和作为中国第一笑星的魄力。他是可爱的,也是令人难忘的。

欢乐的夜晚让人有些不忍离去,“二人转”表演不仅扎根在东北人的心里,也给我们这些异乡人留下了不灭的印象。于是我想,到东北,不去看东北“二人转”,这能算到东北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