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3日:8:00泰顺—三魁—雪溪—仕阳—泗溪—分水关—福州
连通五洲,廊桥古风存
这是出行的最后一日,天气由阴转雨,冷空气突至。
走入中国廊桥之乡的泰顺,不可能不去寻找“廊桥遗梦”。泰顺古廊桥,飞架在泰顺层峦叠嶂、溪流交错的山水之间,交通古道,连结五洲,曾创造了一域农商的繁荣。而今,岁月远去,现代的交通让古廊桥静了下来,不再承担商驿使命,但那建筑的精魄,却沉淀弥新,让一缕古风,变成后人敬仰的风景,令人感怀。


下午我们将踏上归途,只能用半天时间,顺道捡拾桥乡最著名的泗溪廊桥、仕水碇步等探访,用思索的目光,去窥探泰顺古桥古风的全貌。


(1)永庆桥
车出泰顺向东,抵三魁镇战州下溪坪村,永庆桥便横跨于战水之上。永庆桥为伸臂梁木平桥,建于清嘉庆二年,至今已有210多年的历史。岁月的磨蚀虽让它陈旧,但雅朴的造型,依然优美。

(2)薛宅桥
薛宅桥位于三魁镇薛外村中,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为叠梁拱式木廊桥。薛宅桥凌架于锦溪之上,跨梁长而斜度大,是泰顺县内桥面坡度最大的木拱廊桥。我们下到锦溪仰视桥身,桥梁恢宏,巍峨挺拔,气势不凡。


(3)胡氏大院
胡氏大院是一处捡来的风景。车在转道往仕水碇步探访的途中,路旁的一处停车场让我们看到了这处古民居。卵石砌的立墙和卵石铺的路带着非常纯朴的风,门前立着保护的石牌。参观大院不用门票,院子还有住家,只是青壮年都外出了,唯几位老人和一群孩子呆在院中,非常祥和。


胡氏大院位于雪溪乡桥西村,为泰顺大型合院式古民居,始建于清道光十二年,距今已有180的历史。我相信胡氏大院的盛泽,一定与古道古廊桥连通五洲所带来的繁荣有关。其建筑所体现的就地取材、天人合一的特色,有一种山乡人文的静谧与灵动,让我有一种归入的感触。参访其间,我目光所及处,那些木构、石筑、生活摆设,无论精致、粗放、随意,无不带着返璞归真的亲切,这让我内心触摸到童年农村生活的暖流,真希望现代进程的躁动不要毁灭它的存在,让它永远的传承下去。



(4)仕水碇步
车开始匆匆的赶往仕阳镇探访号称亚洲最长的仕水碇步--“琴桥”。

仕水碇步—“琴桥”,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成于清嘉庆25年(1820年),全长133米,共有223齿,每齿分高低两级、黑白两色,高者为主行道,石质为白色花岗岩;低者为次行道,石质为青石。一高一低,一黑一白的平整石柱,紧紧连着,密密卧着,犹如一排横在水上的钢琴键。我们兴奋的跳上“琴键”,匆忙的脚步弹不出什么韵律,但快乐的琴声却肆无忌惮的回响在仕溪之上,那些影子被我生动的记录了下来。



没有太阳,水亦清浅,但仕水碇步的规模、气势和情调却依然感动了我。我深情的望着那劳作的村妇、牵手的情侣穿过“琴桥”,有如演奏仕水的诗画,款款凌波,倒影依依,心早已陶醉其间。


真想来回穿梭几趟,却急匆匆的挥手走了。仕水“琴桥”,希望下次再见。

(5)泗溪“姐妹桥”
车返回转向泗溪古廊桥探访,小雨开始稀稀疏疏的飘落。
泗溪“姐妹桥”是位于泗溪镇的溪东桥、北涧桥的合称。两桥相距不足300米,是泰顺古廊桥的代表性遗址,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涧桥横跨北溪之上,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5),桥下两溪相汇、古渡碇步,桥畔古樟参天、建筑清幽,环境十分优美。北涧桥为宫殿式重檐构造,重彩如虹,跨程高度雄伟壮阔,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廊桥”。

溪东桥横架于东溪之上,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结构与北涧桥相仿,但早于北涧桥建造,是为“姐桥”、“上桥”。两桥是成就泗溪人文的扛鼎之作,已作为世界优秀文化遗产予以保护。


在晦暗的天空之下,我们转悠在桥的两岸,镜头虽书写不出古桥的美丽,但人文的感怀已凝记在心里,快乐的脚步已留给了岁月,记忆不灭。


行程结束。我们于泗溪午餐后,踏上归途。车出苍南分水关上高速,迎着南下寒潮掀落的风雨,在一路的欢声笑语中抵达福州。
旅行是什么?旅行是快乐行走留给人生的美好记忆。
二0一二年元月五—七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