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木舸
木舸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228
  • 关注人气:5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风古道穿越纪实

(2011-11-18 19:37:27)
标签:

古道

第一溪

山友

穿越

溪石

旅游

分类: 99-05户外

    背起行囊,走向户外,心便有放飞的感觉,尽管气候有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
    这是端午节的次日,周日,预报中有中到大雨。718联合穿越竹岐榕中至溪源宫的行程吸引了众多山友的参与,老蒋队的力量最为强大,总队、东门队、越野队、先遣队主要力量均参加了本次探寻“青风古道”的穿越行动。更有意义的是,福州著名的山缘登山队阿宇领队等3人、自然风登山队“风行者”等人也参与了本次穿越,从而使穿越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达到108人之多,宛如《水浒》的108将,一路上各显神通,给这次闽侯第一溪青风古道的联合穿越行动增添了更加广泛深远的影响。
    联合穿越的总行程约30公里,气候原因使登山的难度系数接近4星,还好预报中的雨没有在上午和下午的前半段时间中降临,为穿越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不得不提到这么一件令人愤慨的事件,当队伍在西客站乘车时,作为文明城市窗口的车站服务人员,竟为小小的问题野蛮到动手打人的程度,俨然“车匪路霸”,激起了众山友的愤怒,最后不得不在110的调解下,以车站的站长向队员们赔礼道歉而告终。
    因为这一杂音,队伍耽误了大量宝贵时间,待队员陆续乘车抵达竹岐榕中村观音岩道口集结时,时间已近9点。为追回这一时间损失,队伍开始马不停蹄地向山道攀登而去,斜插入榕东机耕道,很快便将山下的村落、路桥、田野远远地抛在了身后。渐行渐高中,一路上坡,汗流浃背,队伍零散成一小队一小队的,首尾不接,看不到壮观的场面,没留下什么好镜头。

青风古道穿越纪实

青风古道穿越纪实

青风古道穿越纪实

    机耕道尽头,是连接的古村道,也许这就是“青风古道”的一部分吧。沿着古道拾级而上,队伍很快抵达了群山环翠的崎头村。崎头村不过三五幢老旧房屋,村民们早已迁往山下,我们抵达时,村中却有一位蜂农,一些队员便乘歇息之机向蜂农购买香甜甜的蜂蜜,更多的队员则于房前屋后采摘遍长的鱼腥草。

青风古道穿越纪实

青风古道穿越纪实

    再一次上路,村后的古道漫漫长长,深入走去,队伍仍是各自为战,首尾呼应全凭对讲机衔接。这时,山中渐渐大雾弥漫,数米之内互不相见,摄影基本上难以进行。在经过铁场村后的农田时,走着走着前后就不见了同行队员的身影,迷迷朦朦中看见了田后的房舍,不见人烟,一片寂静。一个人陷于如此雾境,如梦如幻,心便有宁静脱俗的感觉,眼界也因无染风尘而透亮。为了避免迷路,我还是停下了脚步,面对着水田的青秧和静寂的空山,左等右等不见来者,于是便呼唤着打破宁静,几声浅浅的狗吠便从遥远的某处幽幽传来,这几声,也唤来了停驻不前的身后队伍。

青风古道穿越纪实

青风古道穿越纪实

    一路走去,匆匆从下寮村前的田间走过,村舍的影子没纳入我们的眼帘,队伍已朝山谷的溪流走去,我想,这大概便是“第一溪”径流的源头了吧。顺着溪流,从青湿苔滑、腐叶层叠的溪旁古道不断向下,仿如抹油的脚底让人痛感下山比上山艰难,每一步都不可掉以轻心。然而,既便如此小心奕奕,还是有不少队员摔了跟斗。为了寻找与溪对接的“腐败”场地,队伍只能一路不歇地朝目标寻去,我曾想留下一些镜头,但总怕被抛在身后,便没了心思。当饥饿袭上心来,我们也抵达了养蜂场前的溪石中,开始埋锅造饭,然而先行队员早已午餐完毕。当后队队员陆续抵达这溪中几方湿漉漉的小小岩石时,拥挤的场面加上蜜蜂乱舞迫使先头部队不得不继续探路先行。

青风古道穿越纪实

青风古道穿越纪实

    既便在如此粗陋狭小的地方,老蒋队也不放弃联欢,他们一边午餐一边放歌,吹箫为乐,击石为拍,手舞足蹈,青春洋溢,欢欢欣欣地把快乐心情播撒在山山水水,令人赞叹。歌声悠扬中,我要随先遣队先走,欢声笑语渐渐留给了身后。踏着先锋们寻寻觅觅中拓出的山路,沿着苇草横斜的层坎不断下滑,在寻找古道的影踪中沉入丛林穿梭,荒芜了许多年的青风古道终于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阴暗湿滑荒乱的古道外行段,林木苍郁,峡谷幽深,峭壁高耸,让我们的每一步都得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于是,疲惫的我便忘了许多使命,包括摄影,一些很好的场景,如在岩壁上攀走的场面等,都没留下记录,着实有些遗憾。

青风古道穿越纪实
(山友摄)


青风古道穿越纪实

      青风古道穿越纪实
      (山友摄)

    终于走出了青风古道,进入到第一溪山道,这已是熟门熟路了。此时,天空已飘下了一些雨来,才想起前路需两次涉溪而过,而从昨日倾盆大雨的情况来看,这里潜存着危险!立马加快步伐朝涉溪口走去,果见十多米宽的第一溪溪流有些湍急,踏脚的溪石早已淹入水中,队员们需要脱鞋脱袜十分小心地淌过,确实存在危险。对岸,已淌过溪的一些队员正设法接应着后来的队员,这时,同行的几名队员也开始下溪淌水,但看他们前行的步履确实维艰,这让我想起土地庙旁的故道,曾经走过的最初出行溪源宫的山道,然而,队长们都否定了此路尚通,认为几年前已废,不知何故。看来出行只此一路,无论男女老幼,都得涉溪而过,队长们倒是提醒大家不必脱鞋,以免石滑。在一些队员的帮助下,不少人战战兢兢地涉过了溪流。这时,雨渐渐大了,雨具已不得不用,回头再望望后山,似一片雨帘,而前面还有一个溪口要过,真担心洪水突至,大家赶紧加速了步调。在第二次涉溪时,一些队员因为助入而滑入水中,浑身湿透,还好水情并无大的变化,队员们都陆续安全地淌过了险流。

青风古道穿越纪实

      青风古道穿越纪实
      (山友摄)    
      青风古道穿越纪实
      (山友摄)

    再行的一路,心情已有些轻松,然而路仍很遥远,而大雨已倾泻满途,雨伞只具有象征意义,但却给山路装饰出一道斑斓风景,别具韵味。身上,淌落的雨水夹杂着汗水流过,队员们早已如落汤鸡般浑身浸透,那些曾经脱鞋淌水的队员已被讪笑为“脱裤子放屁”,被幽了一默。此时再看着大雨中的第一溪,水位开始上涨,再回想刚才涉溪的一幕,不免心有余悸,去年磨溪救险的电视画面竟过度反应地跳上了我的心头……

      青风古道穿越纪实
      (山友摄)

    一路的大雨直送我们到达溪源宫、到达大学城,当湿漉的身子乘上空调马力十足的公交车时,全身已是汗毛倒竖,冷战连连。
    抵达家中,第一件事便是喝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


                                                                       二00五年六月十六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